秦,一个遥远而神秘的王朝,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15年的时间,却在中华民族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它开创了大一统的时代,创立了延续两千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立郡县,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等等,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和疆域的基本格局。
在西周初年的分封里,并没有秦的影子,而秦的先祖也仅仅是为周王驾车驭马之人。在秦朝辉煌宏大的15年的背后,是秦人先祖们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几百年的血泪。这些牧马人的后裔是如何一步步崛起进而开创宏伟王朝的呢?让我们重温秦崛起之三部曲,了解这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第一部──技之长获得封地,护驾有功位列诸侯
说到秦国的始祖,那就是秦非子了。秦非子给周孝王养马,周孝王很赏识他,所以把秦地给了他当封地。不过这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
周宣王时,为进攻西戎,封秦非子的儿子秦仲为大夫。秦仲战死后,其子五人率七千兵战胜西戎,周宣王将所占西戎之地封给其后人,称“西陲大夫”。
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秦人暴霜露、斩荆棘,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环境,实力与日俱增。
到了秦襄公时代,因作战勇敢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周平王封为诸侯,秦国正式建国。
周平王封侯的时候曾许诺秦襄公,若能将西戎占领的西周土地夺回,就归秦国所有。周王室的这张空头支票,却成了秦襄公及其后代扩张的动力。仅仅20年,秦襄公以及他的儿子秦文公就击败了西戎,将其占领的土地据为己有。
秦人经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已占有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实现崛起,在崤函以西发展为强国。
第二部──辟地千里西戎称霸,踉踉跄跄渡过春秋
秦国国小民弱,在群雄并起的春秋时代,与其他强国相比,显得很不起眼。到了秦穆公时,国势才逐渐强大起来。
秦国从秦穆公开始设客卿之官,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来贤士百里奚,用重礼将蹇叔请来秦国,用诡计迫使西戎大夫由余投秦等,笼络招揽人才,以谋大志。
强大起来之后,秦穆公意欲插手中原,主动结秦晋之好,巴结当时国力强大的晋国。后秦晋失和,
崤之战中孤军深入,千里远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秦军主力全军阵亡,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秦穆公染指中原的计划破产。
公元前624年伐晋,王官之战取得大胜,威望大振,连西戎20多个小国和部落都闻风归附,秦穆公被尊奉为西戎的霸主。秦又大力向东发展,扩地1000多里。之后,穆公果断的调整国策,将战略目标定在西戎的游牧部族,史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在失败中调整,在征战中壮大,秦国在踉踉跄跄中度过了它的春秋时代。
第三部──抓住机遇改革强大,远交近攻一统天下
到战国时期,历经几百年,在秦国多代君主的努力下,秦国形成了地理上处关中,北、东、南三面守险,易守难攻;经济上具有由渭河冲击形成八百秦川的关中平原,土地肥沃,保证了充足的粮食产量;军事上通过征战消除了西面的少数民族骚扰,保证没有后顾之忧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为其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对秦国统一天下影响最大的当属商鞅变法了。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
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励行法家思想的治国方针。
商鞅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强公室,并将君主权力扩大,削弱贵族力量;推行郡县制,政令能下达至基层,上下贯通,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废井田、开阡陌,加速农业发展,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
……
此时的秦国,经过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已经从一个被人瞧不起的野蛮之地发展成“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的超级大国,其他的六个国家唯秦国马首是瞻。
国强兵壮的秦国君主重新确立了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的国策。
秦惠王时用魏国人张仪,“外连衡而斗诸侯”,破坏六国的合纵,使秦国的优越地位越来越明显。
秦昭王用魏国人范雎“远交近攻”的计策,拉拢腐化齐国,蚕食诸侯,使国力强盛的齐国始终与五国不和;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赵国的惨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反击秦军的进攻,秦国的最后对手被击溃,统一天下终成定局,为秦王嬴政吞并诸侯扫平了障碍。
秦王嬴政上台后,继续重用客卿,如李斯、尉缭等人才,着手规划吞并六国,最终完成了秦国的统一大业。
400多年间,秦国从一个僻处西部的落后小国崛起为战国七雄之一,进而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我们看到的是秦人不畏艰险,勇于争取发展空间,顺应时代潮流和用人唯贤的优秀品质。
历史会有偶然,其背后却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