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在罪恶中复活

      命运像是开了个玩笑,他使她坠入地狱,而他如今坐在陪审席上,来审她的罪。陪审团的疏忽让无辜的玛丝洛娃被判苦役,也让聂赫留朵夫意识觉醒,决定要拯救玛丝洛娃。

        痛苦被清醒地提起,就像揭开了未愈而新结的痂。聂赫留朵夫的赎罪让玛丝洛娃从浑噩中惊醒,随即痛苦万分。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四处奔走,利用自己的身份不断为玛丝洛娃打通关系,这其实也是一种腐败,但我们不会觉得这是种恶行,反而会希望玛丝洛娃早日脱离苦海。俄版《12怒汉》清晰地引出了这样的观点:大环境如此腐败,我们得用腐败去对抗腐败,用更有意义的、更慈悲为怀的腐败对抗冷酷无情的上流社会。

  在这样一个沙皇统治的荒谬社会里,公法检无恶不作,上流社会纸醉金迷,下层百姓缺衣少食惶惶终日,监狱里关押大量无辜平民,这究竟是老百姓变坏了,还是这个社会的上层价值观是错的?梭罗在美国还存在奴隶制的时候说过,在一个奴隶制合法化和得到庇护的国家里,正直公民的唯一出路就是监狱。在任何一个吃人的社会,良善的百姓难道有别的办法?聂赫留朵夫把土地交给农民,推行土地公有制改革,希望能拯救农民们。然而他们祖祖辈辈被压迫剥削,甚至已经觉得理所当然,贫穷让他们见识短浅,也失去了反抗和改革的勇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聂赫留朵夫一己之力,根本无法让这个大环境下的农民复活。

  无私的奉献并没有得到认可,深情拯救的玛丝洛娃最终也和别人结了婚,亲爱的克雷里卓夫含恨而死……罪恶泛滥成灾,感情无所依托,精神痛苦不堪。聂赫留朵夫翻开《福音书》,终于找到了他苦苦不曾得到的答案:要永远饶恕一切人,要无数次地饶恕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无罪的人,可以惩罚或纠正别人。聂赫留朵夫醍醐灌顶,把精神寄托于宗教,把戒律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他“精神的人”最终复活。

  书中对于基督教义不断肯定又否定,展现了作者本身探索宗教过程中复杂矛盾的心理,是托尔斯泰本人的心路历程。最后的解释又归于《福音书》,对沙皇的彻底否定使得托尔斯泰不得不从宗教中痛苦地寻找慰藉,从而达到“道德的自我完善”。这是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也是作者本人的“复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活》|在罪恶中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