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在超网络中的传播模型

知识在超网络中的传播模型

Knowledge diffusion in the collaboration hypernetwork

研究背景

研究点:知识在学术网络中的传播的模型。
一般的合作网络只能表现科学家以及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情况,无法表现出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量等。
以超图的方式来表现合作网络,其中的超边就是论文,包含了论文的所有作者,研究知识传播的好处有:
1)包含了论文信息,例如科学家发表了多少论文,共同发表的论文,这些信息与知识传播有很大关系。
2)包含了科学家之间的共同合作信息,两个科学家共同发表论文数量越多,知识传播的吸收率越高。
3)一个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他的知识越丰富。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篇论文提出了新的知识传播模型,论文亮点有:
1)建立了基于局部世界超图(LWH)的知识传播模型
2)提出了因人而异的知识吸收率,并提出了优先知识传播机制

模型描述

LWH模型
LWH也是一个优先连接模型,只不过在选择前,在选择的范围限制到一个小范围,同时选择概率与超边有关,所以叫local-world hyperedgenetwork。

知识在超网络中的传播模型_第1张图片

知识传播模型
1) 每个科学家都有一个值用于表示其拥有的知识
2 ) 科学家只向他的一个·的合作者传播知识,一个合作者被选中的概率与他们之间合作的论文数量有关。
3)知识传播的计算公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4)其中的知识吸收率与作者发表论文数量有关,论文越多,知识吸收率越高:
知识在超网络中的传播模型_第2张图片

模型效果呈现

模型首先用一个只有20个节点的网络,采用LWH,增长称为节点数量为1000的网络。在这个网络的基础之上运行知识传播模型。对节点平均知识量,知识的方差,以及知识的方差系数进行了比较。采用了三种方式对模型进行了效果呈现。

1) 与传统的知识传播模型进行对比,发现一般模型的知识传播速率过快,不符合实际。
2 ) 调整最大节点数量,比较模型的三个量,发现随着节点数量增加,知识传播的速率变慢。
3 ) 考虑个体的自我学习能力,发现知识量变得没有上界。

模型缺点:
1)模型只能应用在知识领域单一的场景下。
2)知识吸收率考虑的因素太少。
3)知识无私传播的隐形假设现实中不太成立。

我觉得的缺点:
1)在静态模型中做的实验,没有考虑节点数量的增长。
2)只考虑了熟人之间的知识传播,没有考虑以论文引用方式发生的知识传播。

Improved knowledge diffusion model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on hypernetwork

模型描述

这篇论文除了模型与上一篇论文稍有不同之外,其他基本相同。

1)这篇论文也是在LWH模型的基础上跑知识传播模型。
2)每一次,选定的某个科学家向他的所有邻居传播知识。
3)其他设定都与上一篇论文的设定相同。

模型效果呈现:

1)与传统的知识传播模型进行对比,发现这个模型的传播速度是传统传播模型的3倍。
2)随机选择初始的专家,比选择论文数量多的专家的传播速度快,这是知识在网络中分散分布比知识的局部密集分布快。
3)每篇论文的作者数越多,知识传播越快。

缺点:

1) 向所有邻居进行知识传播的假设明显不符合实际。
2)与第一篇论文一样的问题,没有考虑网络增长,也没有通过论文的知识传播。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杂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