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看门狗总结篇(续)

在调节利用DMA向串口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必须在使能DMA,执行完发送数据的操作后再关闭DMA,否则串口将不能连续自动发送数据。只能在复位时进行发送,不复位则停止发送。
如图所示,添加关闭DMA的语句,则可实现连续发送:
STM32看门狗总结篇(续)_第1张图片
STM32看门狗总结篇(续)_第2张图片
在注释掉关闭DMA的语句后,则串口不能连续发送数据:
STM32看门狗总结篇(续)_第3张图片
STM32看门狗总结篇(续)_第4张图片 
如有大神指导原因,可以在此留言,谢谢。
补充DMA相关的知识:
①、DMA的各个通道对应特定的外设,在使用时需要一一对应。
②、三种传输方式:外设->内存,内存->外设,内存->内存
③、由于DMA传输不需要CPU的参与。所以在调试的时候会发现,在我们单步停止的时候,串口依然不停地向外发送数据。(未经验证)
④、DMA实现数据转移是采用共享系统数据线来完成的,传输过程中涉及到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一次来决定数据转移的源头和目标。
⑤、DMA技术的弊端:因为DMA允许外设直接访问内存,从而形成对总线的独占。这在实时性强的硬实时系统的嵌入式开发中将会造成中断延时过长。这在实时性要求高的系统中,要注意了。
更多请看:http://blog.csdn.net/peasant_lee/article/details/5594753


EEPROM和flash的区别(转)

rom最初不能编程,出厂什么内容就永远什么内容,不灵活。后来出现了prom,可以自己写入一次,要是写错了,只能换一片,自认倒霉。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终于出现了可多次擦除写入的EPROM,每次擦除要把芯片拿到紫外线上照一下,想一下你往单片机上下了一个程序之后发现有个地方需要加一句话,为此你要把单片机放紫外灯下照半小时,然后才能再下一次,这么折腾一天也改不了几次。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伟大的EEPROM出现了,拯救了一大批程序员,终于可以随意的修改rom中的内容了。

 

EEPROM的全称是“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即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是相对于紫外擦除的rom来讲的。但是今天已经存在多种EEPROM的变种,变成了一类存储器的统称。

 

狭义的EEPROM:

这种rom的特点是可以随机访问和修改任何一个字节,可以往每个bit中写入0或者1。这是最传统的一种EEPROM,掉电后数据不丢失,可以保存100年,可以擦写100w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电路复杂/成本也高。因此目前的EEPROM都是几十千字节到几百千字节的,绝少有超过512K的。

 

flash:

flash属于广义的EEPROM,因为它也是电擦除的rom。但是为了区别于一般的按字节为单位的擦写的EEPROM,我们都叫它flash。

flash做的改进就是擦除时不再以字节为单位,而是以块为单位,一次简化了电路,数据密度更高,降低了成本。上M的rom一般都是flash。

 

flash分为nor flash和nand flash。nor flash数据线和地址线分开,可以实现ram一样的随机寻址功能,可以读取任何一个字节。但是擦除仍要按块来擦。

nand flash同样是按块擦除,但是数据线和地址线复用,不能利用地址线随机寻址。读取只能按页来读取。(nandflash按块来擦除,按页来读,norflash没有页)

由于nandflash引脚上复用,因此读取速度比nor flash慢一点,但是擦除和写入速度比nor flash快很多。nand flash内部电路更简单,因此数据密度大,体积小,成本也低。因此大容量的flash都是nand型的。小容量的2~12M的flash多是nor型的。

使用寿命上,nand flash的擦除次数是nor的数倍。而且nand flash可以标记坏块,从而使软件跳过坏块。nor flash 一旦损坏便无法再用。

 

因为nor flash可以进行字节寻址,所以程序可以在nor flash中运行。嵌入式系统多用一个小容量的nor flash存储引导代码,用一个大容量的nand flash存放文件系统和内核。


分享FATFS 的几个函数用法 
FATFS 的几个函数用法: 
  
 FATFS *fs, fatfs; 
 fs = &fatfs; 
 f_mount(0, fs); 
 b = f_open(&infile,"SD.txt",FA_CREATE_NEW);    //创建新文件 
 f_close(&infile);    //关闭文件 
 b = f_open(&infile,"SD.txt", FA_WRITE);   //以写方式打开文件 
 f_puts((char *)buff2,&infile);  //文件内写入字符串 
 f_puts((char *)buff2,&infile);  //文件内写入字符串 
 f_puts((char *)buff2,&infile); //文件内写入字符串 
 f_close(&infile);  //关闭文件 
 b = f_open(&infile,"SD.txt",FA_WRITE);   //以写方式打开文件 
 b = infile.fsize;       //获得文件大小 
 f_lseek(&infile,b);  //移动文件指针 
 f_puts(buff3,&infile); //从文件内数据的最后写入字符串 
 f_close(&infile);    //关闭文件 
 b = f_open(&infile,"SD.txt",FA_READ);  //以读方式打开文件 
 f_read(&infile,buff1,50,&rc);  //从文件内读50字节赋给 buff1数组 
 f_close(&infile);  //关闭文件 
// f_unlink("SD.txt");  //删除文件

移植完文件系统,向SD卡中写txt文件并读取文件内容 
    //写文件 
    printf("write file test......\r\n"); 
    res = f_open(&fdst, "0:/test.txt", FA_CREATE_ALWAYS | FA_WRITE); 
    if(res != FR_OK) 

     printf("open file error: %d\r\n",res); 
    } 
else 

res = f_write(&fdst, textFileBuffer, sizeof(textFileBuffer), &bw);               /* Write it to the dst file */ 
if(res == FR_OK) 

printf("write data ok! %d\r\n",bw); 

else 

printf("write data error: %d\r\n",res); 

/*close file */ 
f_close(&fdst); 
    } 
//读文件 
printf("read file test......\r\n"); 
res = f_open(&fsrc, "0:/test.txt", FA_OPEN_EXISTING | FA_READ); 
    if(res != FR_OK) 

     printf("open file error: %d\r\n",res); 
    } 
else 

        res = f_read(&fsrc, buffer, sizeof(textFileBuffer), &br);     /* Read a chunk of src file */ 
        if(res==FR_OK) 

             printf("read data num: %d\r\n",br); 
             printf("%s\n\r",buffer); 
        } 
else 

             printf("read file error: %d\r\n",res); 
        } 
        /*close file */ 
        f_close(&fsrc); 
    }
另外,向SD卡写数据的时候可以通过  f_printf(&fdst,"\r\n"); //换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STM32看门狗总结篇(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