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我们不是情妇,更不是行走的子宫!

文/罗小可

《使女的故事》:我们不是情妇,更不是行走的子宫!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有一部科幻片告诉你,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已然在倒退,民主被专制取代,自由被信仰取代。

在事业上绽放着光芒的女人们,开始彻底全部回归家庭沦为生育工具。这听上去是不是很骇人听闻?或者说不可思议呢?

但是原著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使女的故事》刻画的就是这样一群被剥夺权利的芸芸众生像,暗喻着万万千千女子悲剧的缩影,更是强调她写的每一些细节都是真实存在的。

使女们没有工作,没有财产,没有自由,只是长着两条腿的子宫。她们是因为身上有污点才被抓过来的,这些污点就是做过情妇或者不能悉心照顾孩子。

她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却是基利国社会链中最底层的存在,也是被教会和主教夫人打压的对象。存在的唯一意义是,为这个国家生育更多的孩子。

宗教VS民主?
《使女的故事》:我们不是情妇,更不是行走的子宫!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都说,这是一个未来代孕的故事,可是却足足让人细思极恐。

政治总是风云变幻,前一秒还是美国还是民主国家,后一秒就成了宗教控制下的基利国。

大主教控制下的女人们失去了自由,成为被奴役碾压的猪肉,任人宰割和欺凌。使女们的处境,就像是被囚禁在牢笼里的动物们。如果稍稍不能顺从,就会被遭受一些酷刑,挖眼剁手血腥的场面令人发指。

比宗教迫害下更心寒的是,不仅仅来自于男人的压迫,更来自于女人对女人的双重迫害。

主教夫人原本是掌控着这个国家权力的核心人物,却渐渐被消解和边缘化。她内心写满了悲凉,却从未对使女们有着一丝丝怜悯和同情!

即使游走在权力的边缘,她依然不能替女性发声,却做了间接的帮凶。在权力面前,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变成了沉默的羔羊。

女权VS自由?
《使女的故事》:我们不是情妇,更不是行走的子宫!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整部剧的色调对比明显,很多场面却是暗黑,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

或许,越是有压迫的地方,就越是有反抗。使女们表面上顺从,可是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逃亡的机会。

她们总是在绝望的阴沟里,不时地仰望下星空,去缅怀曾经的自由和烂漫。

以琼为代表的使女,就是这部剧赋予的一个希望。最后她成功逃出后,说了一句:“I’m free!” ,那重获自由的微笑显然意味深长。

《使女的故事》:我们不是情妇,更不是行走的子宫!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追完整部剧,一直在思考着女人在这个社会到底是怎样的角色?如果我们连生育都没有选择权,那我们还能有些什么?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女人们总是这个世界最美丽的存在。她们憧憬爱,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更期待获得自由。

那何谓自由呢?那就是可以选择和被尊重的权利,不是与男人楚河汉界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真实地做自己,不被社会舆论压力和价值观绑架。

可以选择选择生育,也可以选择不生育;可以选择做职场妈妈,也可以选择做全职妈妈;可以选择结婚,也可以选择单身;可以选择自己的性取向,无论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

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只是,使女的故事只是原著作者做的一个大胆的臆想。一部好的作品不是去直接总结结论,更不是去引发仇恨和愤怒,而是去唤醒内心深处的思考。

生而为女人,我们到底在追求着什么?是精彩?平淡?普通?耀眼?独立?自由?还亦或是另类?

这些答案不长,却足足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和追寻,或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了吧。

作者:罗小可,一个嫁到台湾的妈妈,写关于台湾的一切,执迷于欧美剧影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你可能感兴趣的:(《使女的故事》:我们不是情妇,更不是行走的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