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解读(一):从《精进》看时间和选择

《精进》解读(一):从《精进》看时间和选择_第1张图片

关于《精进》

《精进》这本书是我在9月份读完的,总感觉以后还会再打开,所以当时没有及时总结。

今天又一次把它打开,越来越感叹于作者的知识面之广。源于我读书的习惯,读一本书之前,不仅要看作者简介,还要去查找关于作者的更多信息。

关于这本书的作者采铜,在豆瓣一位作者那里找到了详细的介绍:

采铜:原名崔翔宇,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乎心理学大V,从事阅读、学习、思维等领域的研究和写作。著有畅销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及电子书《深度学习的艺术》、《开放的智力》。

原来他是心理学博士。

原来他毕业之后工作并不顺利,赋闲三个月之后最后去了华为从事用户体验工作。

之后又辞职,成为职业作家。自称“全职带娃业余写书的奶爸”。

他拥有系统的学术训练,也有求职路上的艰辛,他的经历促使他探寻一种致用的心理学,真正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尤其是那些迷茫地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轻人。

这是他写作的背景。

《精进》主要内容

《精进》这本书共有七个章节,包含七个主题。分别是:怎样对待时间、如何做出选择、即刻行动、高段位学习者、修炼思维、努力与才能以及谈成功七个部分。

《精进》解读(一):从《精进》看时间和选择_第2张图片
《精进》思维导图

关于时间

《精进》中关于时间的表述是整本书我最认同和深有感触的部分。作者关于时间的表述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用郑重的态度对待时间: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

2、不同的时间视角: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和未来视角

3、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冲突。把5年作为时间跨度,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思考远期未来的价值同时制定近期未来的计划,以便克服惰性和好逸恶劳的本性。

4、什么是值得做的事情:一是一件事在当下带来的好处即收益;二是收益半衰期,即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

以收益值和半衰期为维度,考量四类事项: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学会一项有效的思维技巧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读懂哲学的一个章节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漫无目的刷微博。

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因为短半衰期事件像是就像是在一个沙坑里一次次把沙子抓起,但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经从指尖滑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

那么,长半衰期事件有哪些呢?

作者给出了以下事项作为参考:

积累可信的知识

训练实践技能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提升审美品位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保持和促进健康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在关于时间的论述中,我最赞同的是作者关于经典的表述。

5、我们为什么要多读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具有超长半衰期的作品。

经典的价值就在于你总能从中找到新的东西,经典的内容是读不尽的。一种经典必然包含了某种事物本质的东西,或是根源性。世间各类人、事、物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

6、为什么时间不够用

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提升时间使用深度。(拓展时间宽度,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爱好,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生长。)

关于选择

《精进》中关于选择的最高标准是寻找心中的“巴拿马”,我把它理解为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1、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选择的第一原则

为什么大学生耽于玩乐、荒废了学业?因为没有在心中设立一个比较高的标准。

作者关于选择和最高标准的论述,特别是关于大学生的这段论述,值得每个在校生认真阅读:

“特别是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不称职的老师引发的失望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地度过每一天。”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个不那么优秀的学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一个二三流大学的学生能够勇敢的以985高校学生的中档乃至高档水准来要求自己才是恰当的做法,他也一定会从中受益”。

2、关于“隐含假设”:当我们陷入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外界事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限制我们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其结果是,我们只在两三个“可见选项”中去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3、人生的两个主题一是转折和变化,二是继承和坚持。人生就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这是《精进》中关于时间和选择的论述。后续我会继续总结书中的其他内容。感觉每一模块都需要不止一遍的阅读。有人推荐给我《认知突围》这本书。说是同一类型,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看来,无论是从行文逻辑还是文章内容来看,《精进》都更胜一筹。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进》解读(一):从《精进》看时间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