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小学问,领先许多人

一,

我是一个很怂的人,特别害怕与人发生冲突。

跟人聊天的时候,即使心里对对方的想法不以为然,也不大会说出来;跟人吵架的时候,经常被问到哑口无言,结果在压力之下,支支吾吾,根本毫无还架之力,事后想到能驳倒对方的话,但为时已晚,自己能把自己呕死;因为这种性格,所以有时候面对别人的恶意,我也是通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表面上我毫无波动,但事实上,我这个戏精内心里能导无数场戏,要是我当时不怂,会怎么样。导致我经常需要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有一次一个认识的人跟我聊美食,问我深圳有什么好吃的,原本对话也非常正常,后来对方画风一变。

A:对了,你说你也结婚了,怎么不生小孩。 我:哦,暂时没计划。 A:你不生小孩,你公公婆婆,七大姑八大姨不会怀疑你的生育能力?

我:哈哈哈,你想象力好丰富。

A:说不定他们家七大姨八大姑在背后嘲笑说你生不出蛋。

按照我以前的性格,大概在心里骂了几百万次草泥马,直男癌,然后忍了转移话题。但我现不能满足于在心里骂,直接回怼了一句:

哦,那你不结婚,这么久没有对象,你们家七大姑八大姨在背后嘲笑你那方面不行。

……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意识到自己属于逃避性格,遇事爱逃避,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经常为情绪所累。

听了那么久的《好好说话》,里面有一个申局的思路,意在解决问题。我决定试一试不逃避,不考虑情绪,而是去解决问题。

如果我不认同别人的观点,我会告诉对方我的感受,以及原因。不是争论什么,而是表达一种不同的看法。

工作上如果对别人有意见,我直接一点告诉对方,我觉得你哪里有问题,你看要不要调整。如果是我的问题,我也会直接说明。

自此,轻松了不少。

而以上的改变,只是因为一个知识点,逃避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多,很多情绪也由此而来。情绪问题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情绪,而是因为没有直面问题,没有想着去解决问题。

二,

小学问就是一本有很多个“知识点”的书。

这本书的主创人员黄执中、周玄毅、邱晨、马薇薇、胡渐彪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奇葩说中的他们让很多人看到内容的魅力。由此,他们自己创业,做了几个付费内容的音频节目,有《好好说话》《好好说话·康永来了》《小学问》,也参与了蔡康永的情商课。

这些音频我都有买,最喜欢的是《小学问》,因为收获最多。相较喜马拉雅上的音频版,其实这本书更为碎片化。不过优势在于,可以随时拿起来翻看其中的一个知识点。因为听过音频版,所以看起书来,像是在复习已经熟知的知识点。

比如,第一期的证有不证无,对立成因的谬误,内部归因,外部归因,谴责受害者心态,自律,卖产品之前先制造问题等等。其中,自律是一种结果,不是原因恰如当头棒喝。

近两年付费知识的兴起,很多人骂知识的碎片化没什么营养,但正如大多事都有两面性,有好也有坏,就像执中学长所说的知识“积木化”,所谓碎片化,其实都是积木化,每一块积木都可以单独学习、自助拼接,进而组合成知识使用者自己想要的形状。

就看你如何利用。

三,


1,“自律是结果,不是原因。”

自律是一个伪概念,主要是内心深处对于XX有没有那么在乎。所以可能在某方面很自律,在其他方面就不会了。比如我比较喜欢看书,所以愿意花时间看书。

这让我想起以前的一段减肥经历,之所以下决定减肥,是因为旅游拍的照片,朋友没认出来是我,还以为是哪个大妈。这下刺激的我,每天跳绳2K+ 每天晚上饭量减半,一个月瘦了10多斤,瘦到了我想要的体重。

但是几年后,现在的我却很难减下来,原因在于,多长出来的几斤肉其实我内心并没有那么在意。觉得穿适合的衣服遮起来就好。

想要自律,坚持下来做一件事,一定要搞清楚,这件事是不是真的特别想做,内心的驱动力是什么。

变得自律是因为我们对做这件事情有热情,所以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做正确的事情。自律是做正确的事的结果。你喜欢一件事情,你会变得很自律,但仍然不足以让你成功。这是因为你的方法可能错了。但你把一件事做得很有效率,方法也科学,但是始终对这件事情缺乏热情。那这样的话,进步空间也是有限的。

2,“谴责受害者心态”

什么是谴责受害者心态,不幸事件发生后,人们拿着放大镜,努力去检讨受害人的心态,就是所谓的谴责受害者。而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呢?是来自于我们的恐惧。

杭州纵火案一开始大家觉得是雇佣的人虐待了保姆,所以保姆为了报复纵火。觉得自己不会虐待他人,所以这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被家暴的人,我们谴责对方遇人不淑,不会及时止损,这样一来自己遇到这种事情的几率会少很多。我们总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其实不是的。报应这种事不一定常有,只不过我们为了安慰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需要安全感,当悲剧越严重,当它越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那我们越是容易去谴责受害者。

警惕这一心态。

3,“因果倒置的谬误”“对立成因”

看一个新英格兰地区针对百岁老人的研究显示,如果一个女性是自然怀孕,而且是在40岁之后才生孩子,那她比普通女性活到百岁的可能性会高出4倍。

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女性40岁之后再生孩子,那么越长寿。

可是那些女性长寿真的是因为她们在40岁生孩子吗?不对,原因正好相反。如果女性在40岁还能怀孕,健康的生下小孩,本来就是身体底子好啊。

这就是陷阱,一个典型的“因果倒置”,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再去看网络上的其他信息,就知道很多问题出在哪了。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大数据引发的一个事,也蛮有趣的。

一点小学问,领先许多人_第1张图片


4,“卖问题,而不是卖产品”

广告的最终目的当然是推销产品,但最高明的广告,不是贩卖产品,而是贩卖问题。

书里面提到李施德林漱口水的案例:

李施德霖漱口水,最了不起的一点。不是因为他们发明了漱口水,而是因为,他们发明了口臭。是的,因为在李施德霖这家漱口水推出之前,当年的人们,其实是没有口臭这个概念的⋯⋯

他们在广告中,告诉大家,这种口臭病,会让你吐出来的呼吸,变得很难闻。会让大家在你背后,偷偷地讨厌你。更重要的是,广告会强调,一个口臭病的患者,他本身,是闻不出来,自己是不是有口臭的。

所以,每个家庭,都应该准备一瓶李施德霖漱口水,好预防你的口臭病。

这个口臭病的概念,非常成功。

这点不禁让我想到,如今付费产品的兴起,与现代人们焦虑感脱不了关系。

因为未来迷茫,焦虑,所以需要学习点知识,好让自己对未来有一丝安全感,进而减少焦虑。

所以在这里提醒一下,购买付费产品之前,一定要想好,是真的有需求,还是只是为了减少心里的焦虑。

另外,需要再提醒一点的是,书籍,付费产品跟衣服奶茶这些不一样,衣服你只要买了,就属于你了。但是书籍,知识不是,购买是最简单的一步,更困难的是需要你花时间学习,花精力钻研跟实践,不要以为买了一本书,买了一个学习类的音频,就以为自己掌握了这本书里的知识,音频里的技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点小学问,领先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