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登临开旸山

午休起来,感觉天朗气暖,古人“莫放春秋佳日过”之提醒,正合吾意,于是和一青年才俊一拍即合,登山去!

因为是即兴出行,所以一时不知所向。左近仅有青屏山、开旸山。问及那位才俊,曰青屏山已登临数次,那就开路,向开旸山进发。

一路上,我与同路之俊彦兴致勃发,触景生情,回顾先贤登临佳句,其朗声颂道:“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子我岂甘落后:“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

途中遇一险道,陡峭难攀,夫子我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我鼓动同行才俊,曰“少年心事当拏云,何妨一试,我们前面汇合,我走便道。”

其居然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咱一同前往吧!”

我说:“看你小时候挺勇敢的,如今怎么,难道是应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之古谚?”

对曰:“曹孟德像你这岁数,赋诗言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穆桂英五十三岁挂帅出征,你却常说‘老了’,‘老了’?哈哈!”

一路口水战,一路笑语,两个人登个小山,竟然也登得不亦乐乎!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开旸山恐怕比东山海拔更低,我仅仅有登开旸而小密的感觉,哈哈,毕竟属于胸襟狭窄之辈欤!


行不多远,目睹一标识墙:新密市义务植树基地,感愧交萦。当年濯濯童山而今已青青弥望;我不曾在此植一株树,我也不曾在别处植一株树。君子动口不动手乎?

边走边看,开旸山有多处采石场,今虽已停工,然裸露的岩石场犹如大块伤疤镶嵌在已长满绿柏的开旸山上,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数十载地坚持植树,开旸山已满眼青青。山因树而翠绿映发,树因山而挺拔伟岸。山可以无水,但不可无树,无树则成童山,童山则索然无趣矣。不过也有例外,嵩山多处无树,然其黛色与白色岩石相映衬,不失为一幅幅丹青图画;嵖岈山,山为独石,独石为山,寸草不生,远眺光滑圆润,煞是有趣。当然,山有了水,则灵气顿生。无奈,我乡之山不是无水,就是缺水,也奇怪毗邻的登封,则山山有水。

然而,植树不易。君不见此地之树植于何处吗?青色岩石之上!

植树之难,可想而知!据说还要开钻,还要放炮。人们就是这样与大自然一点一点地抗争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不可不深思感恩啊。

突然看到一颗酸枣树,紧挨路基崖一身萧条地挺立着。这是我在山上看到的最大的野酸枣树,站立树前,我仿佛看到了秋天时满树红酸枣,好像无树的小灯笼缀满枝头。

鸟瞰山坡,树植似乎犹嫌不足;植树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向北眺望,山峦起伏,暧暧烟景,亦让人心旷神怡。足不出境,游目骋怀,亦可享飨美景!

吾邑美景,吾人视之不甚惜,他乡美景他乡之人视之亦不甚惜。人皆向往他乡美景,而忽视己乡美景。有一句很通俗的话,揭示了旅游的本质:“旅游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去。”

言糙理不糙。但是不同地域风景确实有别,不可否认。虽然如此,大哲学家康德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自己生活的那座小城。

磨磨顶的寨门,全是石砌,已破烂不堪,想不出当年山顶扎寨何用?

开旸山北麓的山坳里,不知建的什么,风景独好。今日时不允许,他日得闲不妨一游。

今日登临此山,一概忽略新盖庙宇,香火缭绕;一心寻觅“开阳雪霁”处,未果。看来,还得登临此山,方能偿愿。

所谓“开阳雪霁”,乃古密八景之一,相传开旸山上有一处地方,大雪纷飞之时,雪花落地即化,从不积雪,故称“开阳雪霁”,此亦吾新密地灵奇异之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容登临开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