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友谊,增加快乐 ——叶兆言散文《欲采蘋花不自由》读后

读懂友谊,增加快乐 ——叶兆言散文《欲采蘋花不自由》读后_第1张图片
图片取自网络

很兴奋的阅读《叶兆言散文   纪念》,第一篇《欲采蘋花不自由》就吸引我,迫不及待想表达感想。已看了散文名家典藏丛书四位作家的文辑,都是在全部读完才写感悟。而读叶兆言的散文,确实感到有所不同!

已有评论称:“长期以来的博览群书、涉猎广泛,奠定了叶兆言良好的为文基础”。从这篇散文即可看到:题目取自柳宗元的一首诗;文中谈到的古今人物,并包括外国人有30多个;直接用柳宗元、李白、杜甫、杜牧、李贺的诗10多首;提到的古代和国外书籍7部;历史和近代故事8个。而调动这些知识、史料,通篇谈的是友谊!

书写友谊,有李白直截了当说破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柳宗元绕个圈子,不说朋友相见不易,只说想送友人蘋花都做不到。有很多人非常看重友谊的回报,于是“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故事,告诉我们“友谊也是一种美,这就是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朋友。”友谊是一种很自然的东西,斤斤计较就变质和变味。友谊是一种自我完善,从表面上来说,它是为别人,然而实际上更是为了完善自己。

论述友谊,友谊是讲究境界的,不是拉杆子结拜兄弟。叶兆言提到桃园三结义,只是民间虚拟的神话,真给刘备做了大一统江山的皇帝,难免不像宋太祖和明太祖一样。外国的《道德箴言录》也谈到:造成我们的友谊仅仅是利益。在用诗多少来比较李白对杜甫和孟浩然截然不同的态度,不难看出友谊的差异。但尊长爱幼,中国古代文人之间的友谊,还存亦师亦友的意思。友谊的功利心就在于,我们总是佩服那些比自己更棒的人,友谊的益处在于我们能够以他人之长,改善自己所短。

见证友谊,叶兆言描述了祖父叶圣陶的两次朋友间看望。与俞平伯一起看望病中的朱自清先生的遗孀,已八十二岁的他坚持步行而往;去上海复旦看望郭绍虞则不用公家小车,决定还是坐三轮车。他说:友谊有时候都是些婆婆妈妈的小事,简单,琐碎,平淡。友谊根本用不着出生入死,割脖子换脑袋,同生共死,这是友谊的一种夸大。

鉴别友谊,叶兆言从中外著名人物的故事为我们做对照。看过电影《占上海》,国民党将领汤恩伯曾被恩师陈仪策反,然而汤恩伯选择失败,并没选择告密。这故事告诉人们:友谊常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培根与艾塞克斯案,培根选择站在女王和国家利益的立场,对好友艾塞克斯的审理严厉和公正。后人非议,对他的人格产生怀疑。罗素不得不在《西方哲学史》上为培根辩护。友谊是试金石,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光芒:东方忠君报国,西方理性思维。

就是这样娓娓道来,散文以引用柳宗元的诗开头,写柳宗元获得升迁结尾,写的如诗一样起承转合,把友谊这样重大的题材写得穿越于现实和历史,通俗而不媚俗、家常而又高妙。

从名字看,叶兆言天生就是作家,写文章下笔千言、洋洋万言,就算是赞美之辞了,他是兆言,兆,古代是万亿,现在也是百万之数。但我认为《欲采蘋花不自由》可以写的更精炼一些。一些信件就没有必要全部摘录。

作家应该是语言的百万富翁,叶兆言不在话下。有成就的作家都是语言的大师,锤炼语言的巨匠。看过散文后,感觉叶兆言更像一个工匠。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曾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学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如此经历也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满腹经纶,散文也要搞的论点优雅,论据充分。友谊的话题中把古今中外事例,信手拈来;名著书信,旁征博引。很专业!

然而,语言的锤炼呢?朱自清散文《背影》1317字,《荷塘月色》1339字。而这本文集25万字29篇,文字在10页以上的有12篇,5-9页的16篇,仅有《旧式的情感》是1300多字。叶兆言的祖父叶圣陶说:“文章要有‘气’,‘气’就是条理”。所谓“一气呵成”,也是基于思考的完备,酝酿的成熟,造句的连贯。叶兆言不可能“一气呵成”,为了慎重,摘书采信也需要时间。拥有这么多准确的论据,学术界的导师可以判断:事实清晰,无可挑剔!而一些受众感觉:文章冗长,繁复嘈杂!

借助市场细分的理论,写书也不能不考虑读书人士。我与叶兆言同岁,非常喜爱他的作品,这里融学问、见识、趣味、才情于一炉,自在亲和,仿佛与人抵掌而谈,促膝共语,退休闲暇之人读起来是一种乐趣。对中年人呢?职场和家庭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读书时间宽裕吗?给他们读起来如饮甘露如沐春风的文章,也是一种快乐。而对年青人,把散文刻意经营成为“心灵鸡汤”,就是满足于以小情小调取悦庸众吗?

经典的散文,都有它炼字、炼句功夫。马雅可夫斯基有句名言:要从几千吨语言的矿石中,提炼出几克诗歌语言的镭。用来说明散文对生活素材的提炼,也是很恰当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懂友谊,增加快乐 ——叶兆言散文《欲采蘋花不自由》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