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函数

1、背景

在学习函数之前,一直遵循:面向过程编程,即:根据业务逻辑从上到下实现功能,其往往用一长段代码来实现指定功能,开发过程中最常见的操作就是粘贴复制,也就是将之前实现的代码块复制到现需功能处,如下:

while True:
    if cpu利用率 > 90%: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if 硬盘使用空间 > 90%: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if 内存占用 > 80%: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腚眼一看上述代码,if条件语句下的内容可以被提取出来公用,如下:

def 发送邮件(内容)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while True:
    
    if cpu利用率 > 90%:
        发送邮件('CPU报警')
    
    if 硬盘使用空间 > 90%:
        发送邮件('硬盘报警')
    
    if 内存占用 > 80%:

对于上述的两种实现方式,第二次必然比第一次的重用性和可读性要好,其实这就是函数式编程和面向过程编程的区别:

  • 函数式:将某功能代码封装到函数中,日后便无需重复编写,仅调用函数即可
  • 面向对象:对函数进行分类和封装,让开发“更快更好更强...”
    函数式编程最重要的是增强代码的重用性和可读性

2、定义和使用

(1)返回值

默认为 None
函数运行到 return 语句则退出该函数

(2)参数

普通参数

默认参数

默认参数需要放在参数列表最后面

动态参数

def func(*args):

    print args


执行方式一
func(11,33,4,4454,5)

执行方式二
li = [11,2,2,3,3,4,54]
func(*li)
def func(**kwargs):

    print args


执行方式一
func(name='wupeiqi',age=18)

执行方式二
li = {'name':'wupeiqi', age:18, 'gender':'male'}
func(**li)
def func(*args, **kwargs):

    print args
    print kwargs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