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分享之《反脆弱》

前两天和我家先生聊天就聊到“脆弱”这个话题,从身体到心理,我们都会形成自我防御机制和成长机制,这就是我们自身天然就具备的反脆弱性。反脆弱的意思,就是指从脆弱中获得收益。听这本书的时候,我联想到的第一个词是“蝴蝶效应”,不确定性会让人感到不可控和恐慌。这会促使我们在生活中尽可能地去做一些预判和掌控,成为脆弱的推手的推手。怎么说呢?这个在孩子的教育上的过渡干涉就是很好的例子。

孩子,无疑是所有家庭的核心,正是因为这个重心之重,反而成为了社会最为脆弱的环节,无数个家长不希望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很多教育机构抓住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心理进行焦虑营销,给家长造成一种错觉,似乎一失足便成千古恨,错失良机等等,必须让一切都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才是妥妥的。然后从早教陪读到大学,这已经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某些教育专家、教育机构就是书中所说的脆弱的推手,从中大获盈利,而家长依然是孩子的最终负责人。

孩子的人生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家长已经习惯于为未知而担忧,为未来而买单,为未果而痛心。曾经看到一句很戳心的话,“你以为的对孩子的付出是来自爱,其实是来自于害怕”,而这个害怕就是对未知不可控的恐惧。怕孩子成绩不好、怕孩子变坏、怕孩子考不上好的大学、怕孩子找不到好工作、怕孩子讨不到好老婆、怕孩子不生孩子。。。

人与人的情感,包括亲情、爱情、友情,这些链接最为紧密血脉相连的感情,好像看似应该是最稳定的。《反脆弱》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事实并非如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是非常脆弱的。我们不妨静下来回顾一下,在你最伤心无助的时候,你最不愿意和谁说心里话?你曾经受过的最严重的伤害(情感上的伤害)是源自哪种关系?最难以让你释怀的事情都是和谁产生的?我所得到的启发是,联系最强的关系往往是最脆弱的环节,例如亲子关系。为何这种看似强粘合度的关系会是如此脆弱,这里的强关系更倾向于生理性的血脉沿袭关系,而弱关系则是心灵上的越走越远。武志红的两本书《为何家会伤人》、《巨婴国》里就对这种脆弱关系做出了详实的阐述。而且更加无奈的是这种脆弱性还很难反过来,让你从脆弱中获得受益,成为反脆弱的获益者。

例如,今天一个书友提到原生家庭给她所带来的不安全感,让她意识到这点却难以做出改变。不安全感,就是她的脆弱性,这点已经深深烙印在她的心里,通过学习而浮现在意识层面上来。过度依赖安全感的这个意识反而成为强化脆弱的推手,让她深陷纠结而畏手畏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难以释放自己的潜能。

反脆弱,在我的理解,不是去和脆弱对抗或是敌对。脆弱,就像我们的负面情绪一样,都是归属于我们的一部分,你若无法面对以憎恨、排斥的心态去对抗,就会产生自我攻击和痛苦。反脆弱,首先是看见脆弱,去了解它、正视它、与它对话,进行沟通,拥抱你的脆弱和不确定性,当你不知道为什么以及路在何方时,那就漫步而行,用自己的每一份努力和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与爱意去浇灌自己的内心,而它将会告诉你反脆弱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回到情感脆弱,我们无法承受亲密关系的负重,是因为我们对对方的期望往往高于其他人(往往是自己也无法到达的彼岸),失去了平常心、客观性和包容心,或是我们同样无法承受对方对我们的期望。在我看来,这就是以爱之名伤害所爱之人的真正来源。

最后,我想从另一个的角度来认识“脆弱”,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六章有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强韧和脆弱并不是绝对单一的相对立的状态,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可以相互转变的动态,保有一份豁达、宽容、虚怀、韧性这份柔弱处上的智慧,我想就是反脆弱的精神所在。

听书分享之《反脆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书分享之《反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