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5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正事儿闲事儿都是事儿,都需要占用我们的时间。作者 |Edan
又是一天过去了,8点差1分,我回到了家,放下包拿出手机就开始“躺尸”。
我不明白,从早上10点到晚上19点,我不过是在办公桌前坐着,对着电脑屏幕动动手指,怎么能这么累?
办公室工作何以让人如此疲劳?这或许是成人生活中的最大谜团之一。
直觉告诉我,这是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天的工作耗尽了有限的精力导致了疲劳。
为了证明这个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的观点,科学家们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01
意志力太耗能,
用掉了你的大部分“电量”?
20年前,凯斯西储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和戴安娜·泰斯夫妇用一个充满巧克力香气的实验推导出人的精力——更确切地说是意志力——是有限的。
参与实验的学生面前放着萝卜和刚出炉的巧克力饼干,但是只有一组学生能吃饼干,其他人只能吃萝卜。
然后这些学生被安排解一道无解的难题。结果,吃饼干的人平均在19分钟后放弃了解题,而吃萝卜的人只坚持了8分钟。
结论就是,“拒绝饼干的诱惑而吃萝卜”这件事耗费了人大量的意志力,影响了后续的任务——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自我损耗”理论。葡萄糖被认为是意志力最重要的来源。
把这个理论套用在工作上就是:早上的你意志力满格,像一个充满电的手机,下午掉了一半的电,到下班时只剩5%的电支撑我们回到家。
但是,这个理论最近几年受到了不少质疑。有研究发现,一个人全神贯注做一件对意志力要求极高的事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如一颗薄荷糖提供的能量。
也就是说,你绞尽脑汁解一道数学难题的消耗,跟你放松看电视时差不多。大部分的能量消耗不过是用来支持我们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转。
还有,你觉得你累是因为工作,但是此时此刻正在摸鱼的你,扪心自问,上周的目标都完成了吗?真的一直都在认真工作吗?
英国一家网站最近对“真实的”办公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收到的2000个回复来看,以8.8个小时为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长,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时间只有不到3个小时。
那剩下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来看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对号入座:
总之,“自我损耗”理论不仅没办法解释工作中的疲劳,更没办法解释多数真实的工作情况。
我们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摸鱼一天没干什么正事,但还是累得要死。别急,心理学家还有其他的理论。
02
不是意志力枯竭了,
是心思太活络了
正事儿闲事儿都是事儿,都需要占用我们的时间。
人不是孙悟空,没有分身术,但也许我们体内有一个机制,能时刻发出信号指挥我们该干什么。谢菲尔德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霍奇认为,工作中的疲劳可能跟这个机制有关。
不妨把这个机制想象成一个住在你心里的小人,一会儿对你说:“休息一会儿刷会儿微博吧!”一会儿又提醒你:“Deadline快到啦,赶紧工作!”
不排除有真心热爱工作的人,但对很多人来说,工作是“得做的”或者“不得不做的”(have to),而摸鱼是你“想”摸的(want to)。
一整天下来,你在“得做的”和“想做的”之间拉扯,失去了工作的动力,累得够呛。
相反,专注的人可能没那么容易累。
最近,英国的心理学家把研究目标对准了护士,结果发现,最不容易感到疲惫的护士,不是那些体力活做得最少的,也不是那些主观认为工作轻松的,而是那些觉得自己能掌控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最大满足感的。研究人员觉得,是工作动力让这些护士充满活力。
霍奇也认为,不是工作本身造成疲劳,而是“不想努力但被强加了目标”的感觉令人疲惫。
假如工作是对你有意义的、你自发想做的,那么反而会越做越精神,越做越愉快。累是什么?不存在的。
03
越是高效工作越不累,
越是摸鱼“休息”反而越累?
仔细想想,好像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两个总是神采奕奕的人,而这些人往往也是工作效率最高的。
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此时的电脑上打开了十几个页面,桌面下方的微信图标每闪一下都要点开看一下,一到下午还总控制不住要点奶茶外卖的手,我打赌你就是最容易感到疲劳的那一个。
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因兹利奇试图从演化的角度来为摸鱼“辩解”:
人类作为一个有机体,不可能只做一件事,需要做很多事情来成为一个健康、繁荣的物种。
早期人类要打猎采集、寻找伴侣,现代人面对的情况更为复杂、诱惑更多,处理这些事情的机制也更加繁忙,疲劳在所难免。
“人类需要做很多事情来成为一个健康、繁荣的物种”,我喜欢这句话。
为了减少疲劳,同时努力成为 “健康、繁荣的物种”的一员,我决定停下打字的手,专心摸一会儿鱼……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