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宝塔街

回想初次逛宝塔街的情景,还是在和妻子谈恋爱的时候,那时街上还没有人来人往、商铺林立的热闹景象,我俩只是去了师俭堂和慈云寺,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晚和妻子在禅寺后院第一次放飞孔明灯。望着那寄于愿望的孔明灯飞过慈云塔的顶端,在古色古香的情境中渐渐消失在天际,我也如梦如幻地回到往昔的江南小镇,茶馆在飘出昆曲,蚕农在称卖蚕茧,商铺在吆喝糕点,鱼鹰在船舷小憩……

走上禹迹桥,桥下的頔塘河缓缓东流,一只木船载着数位游客在河上摇曳着,儿时“摇啊摇,摇到阿婆桥”的词段跃然心上。向西望去,河北岸宝塔街上游人攒动,商铺的屋脊鳞次栉比,粉墙黛瓦散发的江南古韵用黑、灰、白三色洗涤着日常被五彩斑斓淹没的视觉神经,简单却印人心田。站在桥拱顶端的桥面上,拉近了我与慈云塔的距离,想起“望夫塔”的传说,便觉庄严的古塔多了一份柔情。遥望慈云寺内黄墙黑瓦,塔后烟气缭绕,伴着塔檐下铜铃清脆的响声,清风拂来一份“铃响寺更幽”的静谧。

再游宝塔街_第1张图片
禹迹桥和慈云寺


相比寺内的幽静,宝塔街上则是一幅游人如织的热闹画卷。我和妻子穿梭在人群中,踏着石板路,看着路旁营造的小景,这里一丛竹,那里一面花墙,颇有园林的趣味。妻子招呼我走入“任安轩”,让我尝尝这里特色的蛋黄馄饨。等待的间隙,中式装修和家具渲染的气氛让人舒适而恬静,字画、纸伞、灯笼吊灯更添一份古朴和亲近,这应该与古人就餐的环境相近吧。热气腾腾的馄饨上了桌,裹着咸蛋黄的鲜肉让我满口鲜香,味美而不腻,趁热吃时发出的嘬嘴声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吃馄饨的馋相,有声音才够味么!

饱餐一顿后,又被妻子拉往“五间房会馆”。铜环木门外堆叠着蓄水的石槽、大块的卵石、古朴的陶罐,花竹草木杂种其间,门墙上写满的毛笔字据说是馆主小酌后的即兴之作。入门便是卵石铺成的小路,两旁的水池里小块假山堆叠,流水淋漓其上,与小花、绿植构筑起自然的气息。大厅正中放着架子鼓、话筒等演出用具,晚上会有驻唱歌手登台演出。相比馆内“小资”的风格,二楼的露台则是亲近自然的休憩地,游客可以坐在丛丛绿植间欣赏頔塘河的风光。音乐、文学、古建筑在这里揉成一团,这种颇具新意的尝试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再游宝塔街_第2张图片
五间房会馆


在慈云寺、师俭堂、蚕丝被、黑豆腐干等“古镇名片”的孕育下,宝塔街不仅延续着江南水乡的遗风,更营造着别具一格的古镇新韵味。缓缓离开这“古风今韵”的宝塔街,我已经在期待着下次它又将给我怎样的惊喜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游宝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