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众,一开始他只是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点

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援引《新约·马太福音》,把这种现象叫作“马太效应”。“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成功者,换句话说,就是获得这些特殊机遇的人,他们因此最终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富有者因取得了更多的减税优惠从而变得更富有;成绩优异的学生因获得了更优秀的老师的指导,更多的关注,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冰球队9岁至10岁间的孩子中年纪稍大者获得了更多的指导和训练,从而变得更优秀。

在社会学领域,所谓成功就是“优势积累”的结果。职业冰球队员一开始只比最初所在球队的队友好一点点,然而这微小的优势带来的机遇,扩大了他和那些队友之间的差距,随后差距与机会交替发挥作用,微小的差距被越拉越大——最终被选中的队员成了真正出众的天才。由此可以看出,天才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众,一开始他只是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点。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异类》


1、“这里没人自杀,没人酗酒,没人吸毒,犯罪率也很低。他们没有人领救济金。我们甚至没有发现任何人患上胃溃疡。生活在这里的人大多都是自然死亡,就这么简单”

研究结果令人称奇。在罗塞托,55岁以下的居民当中,没有一例死于心脏病发作,甚至连一例显示出心脏病症状的病人都没有。该地区65岁以上男性的心脏病死亡率只有全美国心脏病死亡率的一半左右。而该地区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概率也比预期低30%至35%。

沃尔夫请来了他在俄克拉荷马的好友—社会学家约翰·布鲁恩来协助调研。“我雇来医学系和社会学系的学生,在罗塞托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对所有年龄超过21岁的成年人做问卷调查。”布鲁恩回忆道。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提到调研的发现,布鲁恩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里没人自杀,没人酗酒,没人吸毒,犯罪率也很低。他们没有人领救济金。我们甚至没有发现任何人患上胃溃疡。生活在这里的人大多都是自然死亡,就这么简单。”

可以用沃尔夫的专业术语来形容罗塞托这样的地方—它超出了我们的日常经验,惯例已不再适用于此—罗塞托是一个“异类”(Outlier)。


2、“这里的人们崇尚平等理念,富人不会浮夸炫耀,整个社会都愿意帮助失败者走出困境”

慢慢地,沃尔夫开始意识到,罗塞托的秘密不在于饮食,不在于运动,也不在于遗传基因和地理位置,而在于罗塞托社会自身。当沃尔夫和布鲁恩漫步在这个小镇的时候,他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他们看到这里的人们如何走访亲友,如何在半路上停下来用意大利语拉家常,如何在院子里为家人做饭;他们了解到这里的不同姓氏如何拓展家族规模。这里有许多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长辈在家族中享有绝对权威。居民们都参加圣母圣衣堂的弥撒,教会在团结社会和安抚伤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个人口不到两千的小镇上,竟然存在22个相互独立的社会团体。这里的人们崇尚平等理念,富人不会浮夸炫耀,整个社会都愿意帮助失败者走出困境。


3、“他们建立起一种强大的社会结构,这使得他们免受现代社会的压力”

在罗塞托人将意大利南部的本土文化移植到宾夕法尼亚州山区的过程中,他们建立起一种强大的社会结构,这使得他们免受现代社会的压力。罗塞托人之所以健康,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山区小镇。

“我记得第一次去罗塞托,看到祖孙三代共进晚餐,看到街边许多惬意的小面包店。那里的人们经常在街上散步,有空就会坐在门廊聊天。妇女们在制衣厂工作,而男人们则在采石场里劳动。”布鲁恩说,“这真是一幅和谐的图景。”


4、“人类栖身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沃尔夫和布鲁恩的研究结果使医学界最终认识到,孤立地考虑个人选择和个人行为,根本无法解释罗塞托的人们如何保持健康。这为医学界研究心脏疾病和健康问题提供了一条全新道路:那就是超越个人的范围寻找原因—要理解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要考虑他们的家庭和朋友状况,要追踪其家族渊源。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栖身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斯图尔特·沃尔夫所做的工作是努力揭开健康的奥秘;而在这本书中,我所做的工作则是揭开成功的奥秘。


5、“人们通常不假思索地将个性与成功联系起来,这种认识在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

关于成功人士,我们通常会问什么问题?我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人—他们有怎样的个性,有怎样的心智,以怎样的方式生活,有怎样的天赋。我们通常认为,个体特征的卓越是一个人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

这种认知充斥在当下林林总总的名人传记中,无论是百万富翁、成功企业家、娱乐明星还是社会名流,他们的成功故事总是很类似:出生在普通家庭,依靠天赋和努力,最终走向巅峰。在《圣经》中,先知约瑟因受兄长嫉妒,被卖身为奴,但他依靠自己的智慧不断努力,最终成为埃及法老的左膀右臂。在19世纪著名小说家霍雷肖·阿尔杰 的诸多作品中,主人公无不出身穷困,但依靠勇气和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然而我认为,这其实并非优势。”杰布·布什谈到他的家庭背景对他事业的影响时这样说道。他的爷爷是叱咤华尔街的银行家兼参议员,他的父亲和兄长都曾任职美国总统。他在竞选佛罗里达州州长一职时,一再声称自己是“白手起家”的人,他甚至不认为其出身对其事业有利。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人们通常不假思索地将个性与成功联系起来,这种认识在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


6、“个性作用并非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

在《异类》这本书中我想证明,个性作用并非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成功人士并非白手起家,他们以某种形式获得家族的荫蔽和支持。那些最终变得卓尔不群的人看似完全依靠个人奋斗,其实不然。事实上,他们一直得益于某些隐蔽的先天优势,或是非凡的机缘,抑或某一文化的特殊优势;这使得他们学得快,干得多,以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方式认知世界。出生的时代与地域对个体的影响巨大。而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我们的祖先留传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已限定了我们获得成功的方式。因此,只关心成功人士是什么样的人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探究他们从哪里来,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为何某些人成功,其他人则流于平庸。

生物学家讨论生物体时常涉及“生态学”:森林里最高的橡树之所以长得最高,不仅因为有一颗最优质的种子,还因为它在成长过程没有被其他大树挡住阳光,它生长的土壤深厚肥沃,它在还是幼苗的时候没碰上兔子啃树皮,它长成以后也没被砍伐。人们通常只想到杰出人士是最优质的种子,但很少想到成材还必须有充足的日照,有深厚肥沃的土壤,有足够的运气躲过兔子和伐木工人。这本书的主旨不是讨论个体的树,而是讨论整个森林。冰球队的故事是个很好的开始,因为一个冰球运动员如何登上金字塔顶的秘密,比我们原先想象的更有趣,更复杂。事实上,冰球队的启示相当诡异。


7、“在青春期到来之前,由于有将近12个月的年龄差距,球员之间在生理成熟度上将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不是星座的守护神在发挥作用,也不是一年的头3个月有什么特殊魔力;真正的原因是,加拿大冰球队按年龄分组所依据的分界线是1月1日,即从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将会被分在同一组。也就是说,一个1月1日出生的选手,是在跟许多年纪比他小的队友争夺晋级权——在青春期到来之前,由于有将近12个月的年龄差距,球员之间在生理成熟度上将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8、“因年龄大几个月而显现的微弱优势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引导孩子走向成功或不成功,自信或不自信的轨道中,其影响会延伸许多年”

足球和冰球运动在选拔球员时存在不公正的现象,但这还只涉及参与这些运动的少数人。但实际上这种不公正现象广泛存在于很多领域,而且它通常影响深远—如学校教育领域。以出生在年末的孩子来说,家长就认为应该晚一点送孩子去幼儿园,因为他们觉得,让年仅5岁的孩子与比自己大好几个月的其他小朋友竞争,不是件容易事儿。但也有可能更多家长会想,无论孩子在幼儿园有着怎样的劣势,这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很快消失。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冰球队员的成长经历一样,因年龄大几个月而显现的微弱优势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引导孩子走向成功或不成功,自信或不自信的轨道中,其影响会延伸许多年。


9、“丹麦人希望等到年龄的生理差异淡化后再区分学生的能力高低”

“这其实很像体育运动。”杜伊说,“人们通常在幼儿期就按能力被分组,比如分出高级阅读班或者高级数学班。而幼儿园或者一年级的老师并不会仔细区分,孩子们的差异是由能力造成的还是由生理差别造成的。他们通常将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划为优等生,这些孩子在优等生的群体里能学到更多的技能,过了一年还是会在优等生的班里表现得更出色,再过一年还是如此。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也的确能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在我们调查的国家中,只有丹麦不采取这种方式。丹麦的教育政策明确规定,必须等到学生满10岁以后才能将他们按能力分组。”丹麦人希望等到年龄的生理差异淡化后再区分学生的能力高低。


10、“早年因为生理发育差异而产生的劣势并没随时间推移而被削弱,恰恰相反,劣势被巩固了”

杜伊和贝达德随后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他们这次发现,在美国四年制的顶级大学——这里拥有美国最佳的高等教育水平——同年级学生中,相对来说,年纪最小的那部分学生所占比例还不到11.6%。早年因为生理发育差异而产生的劣势并没随时间推移而被削弱,恰恰相反,劣势被巩固了。对于成千上万的学生,最初小小的不足竟演变成他们日后能否上大学——尤其是日后能否成为中产阶级—的分水岭。

“我觉得现在的情况很荒谬。”杜伊说,“这实在荒诞不经,我们随意选取的‘分组日期’竟然能造成如此长久深远的影响,而人们对此竟然毫不知情,也毫不关心。”


11、“正是这种领先优势造就了天才们辉煌的成就”

人们平日里认为,真正的天才不需要费力气就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把问题简单化了。不错,能进入顶级球队的球员肯定比你我都更具备运动天赋。但是,那是因为他们起跑的时间比别人早得多,而这种领先优势,既不是他们理应得到的,也不是他们因为努力才得到的。然而最终,正是这种领先优势造就了天才们辉煌的成就。


赢在起跑线上?父母们的焦虑?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多么大,差距是慢慢拉开的,这就是马太效应的表现。所以,家长们那么在意孩子的起跑线也是有道理的?


12、“天才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众,一开始他只是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点”

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援引《新约·马太福音》,把这种现象叫作“马太效应”。“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成功者,换句话说,就是获得这些特殊机遇的人,他们因此最终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富有者因取得了更多的减税优惠从而变得更富有;成绩优异的学生因获得了更优秀的老师的指导,更多的关注,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冰球队9岁至10岁间的孩子中年纪稍大者获得了更多的指导和训练,从而变得更优秀。

在社会学领域,所谓成功就是“优势积累”的结果。职业冰球队员一开始只比最初所在球队的队友好一点点,然而这微小的优势带来的机遇,扩大了他和那些队友之间的差距,随后差距与机会交替发挥作用,微小的差距被越拉越大——最终被选中的队员成了真正出众的天才。由此可以看出,天才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众,一开始他只是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点。


微小差距的不断拉大?

这是在强调竞争的领域才是如此吧?孩子的成长还有许多其他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家长的教育?家长的教育也可以是初始条件的不同?


13、“对天才顶礼膜拜,对失败者却漠不关心”

至此,你有没有认识到我们选拔人才的方式与个人成才之间的紧密关系?由于我们过于相信成功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我们损失了许多造就天才的机会;很多制度甚至过早地将一部分人划入失败者行列,阻碍了这些人成才。我们对天才顶礼膜拜,对失败者却漠不关心;我们忽视了社会机制对个人成才的巨大影响,这些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被动,这里的“我们”指的就是社会。


14、“他为获得这一切拼命训练,我儿子是最棒的”

在“纪念杯”决赛前,麦迪逊哈特“老虎队”亲友团的古德·沃斯登站在赛场边与自己的儿子斯科特说话。斯科特头戴棒球帽,身着黑色队服T恤。“在他四五岁的时候,”老沃斯登说,“他的弟弟那时还在学走路,他们俩就整天拿着冰球棍在厨房玩。斯科特对此总是热情高涨。他还在小联盟职业队的时候就开始打巡回赛了,他总在水平最高的3A球队打冰球。虽然他初出茅庐,但他在球场上能争善斗,所以在巡回赛中总能进入最好的队伍打比赛。”很明显,老沃斯登对儿子的光明前途无比激动:“他为获得这一切拼命训练,我儿子是最棒的!”


15、“知道么,他总是同龄孩子中最大的一个。他身体更强壮,他小小年纪便掌握了得分技巧。他总是他那个年龄组中最出众的,所以他一直担任队长……”

热情、天分和勤奋都是实现最高成就的关键因素,但另外还有别的因素——看看老沃斯登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儿子有打冰球的天分?“知道么,他总是同龄孩子中最大的一个。他身体更强壮,他小小年纪便掌握了得分技巧。他总是他那个年龄组中最出众的,所以他一直担任队长……”同龄孩子中最大的?当然,他是同龄队员中年龄最大的。斯科特·沃斯登出生在1月4日;只差3天他就是同龄队员中绝对的老大。他的确是一个幸运的人。假如加拿大冰球队年龄分组日不是年初而是年末,他大概就只能坐在观众席看比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驰骋冰球场铸就辉煌的冰球人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才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众,一开始他只是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