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市场与产品概况整理

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智能硬件设备如同潮水一般涌到用户面前。智能硬件可谓正当风口,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传统电商公司、硬件厂家纷纷布局智能领域。近期,苏宁成立智能终端公司,并发布BiuOS及10款智能硬件,一时间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查阅了智能硬件相关资料,了解了行业的情况,现将资料整理成笔记,共勉~

智能硬件市场与产品概况整理_第1张图片

一、智能硬件概述

1. 智能硬件的定义

智能硬件是以平台性底层软硬件为基础,以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以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硬件为载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随着技术升级、关联基础设施完善和应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从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成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交汇点。

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一个科技概念,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改造对象可能是电子设备,例如:手表、电视和其他电器;也可能是以前没有电子化的设备,例如:门锁、茶杯、汽车甚至房子。

随着今年的飞速发展,智能硬件已经从可穿戴设备延伸到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智能玩具、机器人等领域。比较典型的智能硬件包括Google Glass、三星Gear、FitBit、麦开水杯、咕咚手环、Tesla、乐视电视等。

2015年4月28日,2015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推出“TOS+”智能硬件开放平台战略,并正式发布TencentOS系统。同时,腾讯也展示了与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推出基于该系统的智能手表、微游戏机、虚拟现实产品以及手机四大智能硬件领域解决方案。

2. 智能硬件的构成元素

智能硬件市场与产品概况整理_第2张图片

  • ERP:企业资源计划;
  • CRM:客户关系管理;
  • 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比如:手机)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 ZigBee:ZigBee译为”紫蜂”,它与蓝牙相类似。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传感控制应用(Sensor and Control)。

3. 智能硬件的分类

1)从本质上来分,智能硬件可以分为两种:

  • 一种是改进体验型,比如:电视、电动车、灯、自行车,这些产品解决的还是原来的需求,只是在解决的路径或者提供的服务方式上有所改变。
  • 另一种是则是创造需求型。这类产品创造了全新的需求,比如:手环,以前大家都想不出自己需要一个手环来告诉你我每天走了多少步以及晚上的睡眠状况。再比如:VR、Echo 这样的智能管家。

创造需求型产品的好处是,一旦抓住的点确实need, 马上会在这个领域里打造一个新的品牌,比如:小米手环。缺点是风险高,需要教育市场,它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个 want, 则毫无疑问会马上死亡,比如谷歌眼镜。

2)再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又可以划分为两种:

  • 一种是手机依赖型产品和非手机依赖型产品,举个例子:小米手环就是典型的手机依赖型产品。离开了手机,手环基本就是无用的了,因为无法查看数据。
  • 另外一种是非手机依赖型产品,这种产品的典型特征就是离开手机也能完成 80% 的功能,手机提供的是配置、数据分析等服务。比如: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等,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类型的产品。这对产品设计本身是一种考验,不仅要考虑硬件的交互,还需要考虑软件的交互。

产品联网,通过产品本身收集的数据,进而能有一定的增值服务,但硬件生意的核心还是硬件。

3)根据使用场景分类:

  1.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基础平台,综合建筑装潢、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等技术,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集成为一体的高效、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
  2. 智能电视:智能电视是具有智能操作系统的开放式平台,通过互联网连接,不仅可实现一般电视的播放功能,更可在智能应用程序APP自行下载、安装、卸载各类应用软件,持续对功能进行升级和扩充的电视机的统称。
  3. 智能汽车:智能汽车就是在普通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汽车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汽车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汽车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
  4. 智能手环: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这款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5. 智能手表:智能手表,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2013年3月媒体报道,苹果、三星、谷歌等科技巨头都将在2013年晚些时候发布智能手表。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urrent Analysis分析师艾维·格林加特(Avi Greengart)认为:2013年可能会成为智能手表元年。
  6. 智能防丢设备:专注于物联网技术与产品开发的Linquet公司发布了新一代基于云的智能防丢解决方案,通过软硬整合,实现将手机、自行车、钥匙、钱包甚至宠物等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进行相连。Linquet能自动适应用户的生活方式,当相连物品超出一定范围时,还会自动提示用户。
  7. 智能蓝牙耳机:现在有很多的手机会有蓝牙这个功能,因此蓝牙耳机势必会成为手机的选件。同时,随着蓝牙耳机可以连接到移动电话和音乐播放器,这将是蓝牙应用的一个新的突破。
  8. 智能医疗设备:代表产品智能血压计/血糖仪、智能假肢等。

4. 常见的智能硬件

空净类:

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异军突起绝对是国内智能硬件发展的特例,主要原因是由北京、上海这类特大城市的雾霾天气导致的民众怨声载道,产生的强大需求。净化器产品的火爆背后,存在的争议仍然是在实际净化效果。而智能化方面,既不是重点,也没有在智能化方面做出太多花样,简单的配置仍然只停留在通过手机远程进行开关和一定的设置,还不能做到足够智能化地联动。

平衡车:

电动平衡车开始逐渐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代步工具,逐渐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平价化、智能化。玩法也变得更加多样,比如:平衡车可以给手机充电,虽然没什么技术门槛,但也增强了一些实用性。

家庭安防:

2014年1月份谷歌宣布32亿美元收购Nest之后,围绕家庭空间的智能设备就开始受到更多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关注。用户也相对更早接受此类产品,其中家庭安防类产品国内外出现得比较多。比如:关注入户安全问题的“丁丁门磁”,让门的开关在手机掌握中。传统家电厂商里比如海尔,在推其uHome智能家居平台时,安防即是其重要一环。另一类安防类产品品类快烂大街了的就是摄像头,小米、360家庭卫士、联想看家宝等等,都是此类产品。

虚拟现实:

让虚拟现实更加大众化,热潮被吹起的一个推动力是2014年3月份Facebook宣布20亿美元对OculusVR虚拟现实技术公司的收购。之后我们不仅看到了国内有蚁视VR这样的同类技术团队产品出现,同时也看到三星也推出了自己的类似产品,GearVR,虽然三星采取的方式比较取巧,让Note4变成显示屏幕。

但也说明,虚拟现实的潮流,主流消费电子厂商也在追。像亚马逊年中推出的裸眼3D手机、国内的Takee钛客等,也是虚拟现实类产品的一种延伸。此类产品也会越来越丰富,但目前最大的缺乏是应用场景和可消费的内容。

酷玩产品:

以精细创新,和设计为卖点的产品开始受到追寻新奇酷的新潮消费者青睐。

亲子互动类和传统快消品一样,给孩子和女人的产品,总是最好卖,最挣钱。所以亲子类的智能硬件产品也不在少数。

四轴飞行器:

2014年是四轴飞行器大热的一年,一方面是由于创业者的加入,比如像亿航这样的团队,其Ghost飞行器比大疆这样的传统大玩家少了一半,让入门门槛降低。同时,大疆、Aircraft一类的产品价格降低、性能进一步提升之,特别是一体式摄像头配上之后,虽然DIY的体验少了些,但是人人都能很轻松地玩起航拍。

对低空飞行有潜在危险,但也没有具体的管制方式,在市场野蛮生长一段时间之后,相关部门应该会加强管制。

汽车智能化:

在汽车智能化仍然在逐渐推进的过程中,一批用于汽车的“智能穿戴”开始涌现出来,成为汽车全面智能化的过渡产物。

此类产品主要有2类:

  • 一种是车机类,主要是基于Android平台的汽车车机越来越多,用于汽车后装市场。
  • 另一类是通过OBD通用数据接口,获得汽车的油耗、速度等常规数据,同时加入GPS模块,不仅让汽车通过一个小配件可以进行GPS轨迹的记录,同时可以对驾驶习惯等进行大数据分析。

纯电动汽车:

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两个大方向是电动化和互联网化,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汽车产品越来越丰富,且不说这一年Tesla在国内发展的风生水起。

手表手环: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仍然没有在这一拨热潮中降温,三星、LG、SONY等厂商继续迭代智能手表产品。

二、智能硬件市场概况

1. 智能硬件的市场分析

在未来10年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很多智能硬件产品应用都可以在万物互联时代找到自己的新位置,智能硬件创业者在物联网时代正面对着不小的挑战,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已经从单个变量增长到好几个变量,这既是行业转变的思路,更是进一步发展的挑战。

与以往不同,物联网时代将要面对一个更大的挑战,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已经从单个变量增长到好几个变量。物联网时代改变了行业创新模式,小的公司也可能变成一家很伟大的公司。物联网为万物沟通提供平台,涵盖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教育等多个热点行业应用,还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息息相关,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房地产、互联网之后的下个经济增长点,自然成为了海内外资本市场和国家政府的关注热点。

智能硬件作为物联网的关键组成元素,也一并走红起来。投中集团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国内已经有25家硬件厂商通过VC等方式实现融资,智能硬件行业即将迎来井喷式爆发。

根据Gartner预测:相比2014年,今年全球互联设备将达到49亿台,增长30%;2020年规模会达到250亿台,思科认为是750亿台,IDC预测则是500亿台。

我国现状:

智能硬件发展进入市场启动期 智能硬件市场认可度在2014年以前长期静默,在去年的强势调整下,即将进入冷静发展的时期,资源将向大平台聚集。

2007年iPhone的出现,在重新定义手机的同时也 重新定义了移动互联网,2012年SmartWatch的出现,使智能硬件快速进入了消费市场,同时物联网进入了 产品化的时代,2015年产品品类爆发式增长。

智能硬件处于市场摸索期,此时的智能硬件市场发展比较缓 慢,市场处于挖掘客户需求、尝试产品形态以及收集用 户数据阶段。

表现出的特征为: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优势不明显,微利竞争,用户粘度低。

2016年智能硬件将进入市场启动期,随着产业 链的成熟,芯片、传感器、通信技术、云平台以及大数据等的有效支撑,智能硬件平台集大数据服务平台搭 建完毕,基于创新的服务类产品逐步成熟,产品差异 化将加大。

2. 智能硬件市场的趋势

进入了智能硬件市场启动期,资本、孵化器、技术、 人才、政策等正在向这个行业倾斜,未来智能硬件将会 有如下发展趋势:

(1)智能硬件商家仍将借力众筹出位

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是在京东众筹、众筹网等平台先搞一轮众筹,借此打造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众筹平台与智能硬件厂商合作相当于为其背书。 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及产品平台与众筹平台牵手,会有更多的优秀智能硬件项目被甄选出来进入众筹平台。

这是双赢的:智能硬件商家借助众筹平台完成生 产资金积累,同时也借助众筹做推广与营销;众筹平台则借助众筹与智能硬件商家相互连接,构成“智能 硬件众筹生态”。

(2)软件应用继续跨界智能硬件领域

传统软件及移动APP的发展都遇到了一个瓶颈, 高高在“云上”的应用们虽然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却都是基于手机等移动产品的软件应用,同类应用比比皆 是,用户卸载当前应用的几率很大,随时可以被替代而 失去一个用户。

另外,纯APP的变现模式非常单一,智能硬件全网互联的方式对移动应用们的冲击很大。这种情况下,很多软件应用开始做硬件突围。在智能硬件联网上线的同时,软件应用也在入侵智能硬件领域, 未来将会有更多此类应用跨级进入智能硬件领域。

(3)硬件免费模式即将开启

智能硬件的下一步是免费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当前智能硬件零利润,与免费没有太大差距。
  2. 新材料及新的生产方式会让智能硬件成本越来 越低。
  3. 免费模式的赢利点在于 “羊毛出在猪身上”。
  4. 资本关注重心转向产业链上游。

智能硬件能够兴起,与资本助推有绝对的关系。 2014 年创投圈最火热的两个领域即是智能硬件与 O2O,比起O2O炒概念,智能硬件更为实际。2014年 之前,大多投资者都在投成型的智能硬件产品,只要市场可观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基本都可以投。

从2014年 下半年开始,智能硬件的火热让一些投资者开始关注 产业链上游的情况,一些新材料生产商家、声场工厂及传感器厂家开始受到资本热捧。

(4)商家经营重心

“偏移”制造 将来的智能硬件行业只掌握线上的营销与推广是很难的,生产以及线下渠道会成为整个行业的重中之重,因为打算在智能硬件领域立足的商家的经营重心 会向制造方转移。

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传统制造产业会有质的飞升,围绕制造而成的“新型制造业生态”会是将来商业的重点,所有做生态的硬件智能商家都脱离不了制造这一环。

(5)智能硬件转型重定位

部分智能硬件商家起初对产品的定位会不够准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会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然 后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目前,很多智能硬件产品的 一代与二代有着不同的定位,基本上再一次定位能够 更好地体现产品性能及优势。

关于2018年智能硬件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下几个判断:

  • 继续“挖手机的墙角”, 用语音交互解放双手

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是14.724亿部,这个量级奠定了手机最刚需硬件产品的地位,手机几乎占用了我们90%时间,然而智能手机的增长陷入了瓶颈期,14.724亿部的出货量相对于2016年下滑了0.1%。

拿去年推出的标杆性产品iPhone X来说,新推出的Face ID技术并未给智能手机带来突破性进展以及强烈的销量刺激。与此同时,一些新生的硬件设备却通过更贴合的场景挖手机的墙脚。就比如更适用于家庭场景的智能音箱,更适用于外出场景的车载设备和随身的无线耳机。

手机这种媒介设备一度被看做手的延伸,今天你已经可以通过手机处理几乎所有事,但手机唯一不能满足的就是你希望解放双手的场景。而无疑,这部分场景在人们使用手机那90%的时间里,是不小的一块。手表、音箱、电视、耳机、遥控器、AR眼镜都被视为下一个可能爆发的场景,并从去年底陆续涌现出更多新品。

  • 家居场景里,BAT也没法占据所有智能硬件

争夺下一个入口型智能硬件,本质上是对物联网话语权的把控。

回顾2015年,物联网、智能硬件生态链这些概念一度被炒得如日中天,彼时舆论讨论的隐忧在于BAT、小米这类生态巨头会以不同的协议作为竞争门槛,做封闭的生态圈,筑起护城河,而这些曾经的预判的确在过去三年中发生了。

今年,几家生态巨头已经初步划分了战场,其中包括两类公司:做to B技术服务和开放平台起家的公司,如:BAT、科大讯飞、搜狗。以及做硬件出身的公司,比如:小米生态链。

两类公司的初衷截然不同,由此组成生态的切入点也有所差异。前者类似于亚马逊做Echo,平台公司做硬件的目的是拿出一款标杆性的硬件向潜在的硬件合作者展示自己的平台技术是过硬的(典型代表是百度做了渡鸦,阿里做了天猫精灵),从而吸引更多硬件厂商接入自己的生态,它们的特长在于算法。而后者,硬件厂商的目的则单纯在于通过销售硬件盈利,特长在于产品设计和供应链。

  • “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接来下混社会要多一门技能

这一波智能硬件在交互模式上的发展,可分为语音和图像两个方向。在2016年语音在智能硬件上的搭载已经开始普及,而进入2017年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硬件上的搭载也开始加速,一个明显的迹象就是2017年以商汤科技何和旷视科技为代表的计算机视觉创业公司的估值开始迅速攀升,因为资本市场看到了这类公司在to B和to C领域逐渐扩大的商业空间。

以语音的模式传递信息,是机器接收人类信息最高效的模式,而视觉,则是人类接收机器信息最高效的模式。每种交互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最终的趋势是一台设备融合多种交互模式。

举个例子:Amazon的Echo最早期的音箱产品是纯语音交互模式,到后期出现了带屏幕的Echo Show。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国内的智能音箱厂商新一代的产品也开始带屏幕,将视觉交互与语音交互相互融合。

接下来,智能硬件要有竞争力,可能要考虑让自己多一门技能。

3. 智能硬件的厂家分析

智能硬件的厂家主要可分为三类:

  1. 互联网企业:百度、360、阿里、腾讯等凭借自身在计算、基础数据、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冲入智能硬件行业;
  2. 传统硬件行业:一般是实力较强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制造企业,拥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和销售渠道以及硬件研发实力,如:海尔、创维、美的;
  3. 软硬件结合企业:今年在智能硬件热潮下诞生的,最大特点是创立之初就采取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如:小米。

作为智能终端设备的窗口,手机厂商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市场的状况。

4. 智能硬件市场的挑战

(1)同质竞争端倪初现

虽然智能硬件产业尚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由于关注度高,包括传统制造业、互联网企业、初创型企业等参与厂商众多。然而目前智能硬件产业发展仍处初级阶段,产品应用服务开发滞后,功能单一,造成国内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同质化竞争端倪初显。

以可穿戴设备为例:我国已有众多科技型企业发布了各自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但智能手表多作为智能手机的配件使用,娱乐化功能也不外乎运动、睡眠监测等,产品差异性小;而智能手环多提供健身、健康及睡眠管理,产品之间差异性也不大。

(2)跨界协同合作存在壁垒

智能硬件产业是以互联网、半导体、智能控制等技术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具有软硬融合、跨界应用等特征。但在企业跨界合作中,存在部分壁垒,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传统厂商的合作存在壁垒,二是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存在壁垒。

(3)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尽管我国在智能硬件产品研发与生产上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明显,但在关键核心零部件环节,受支撑产业的影响,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部分仍然依赖进口。

如在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我国电机、驱动器、减速器等关键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我国在柔性显示技术、小尺寸柔性储能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明显。

特别是由于国内企业在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支撑能力较弱,制约了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等感知层关键环节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我国传感器基础薄弱,尤其在制造技术方面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4)全球专利布局与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全球科技变革速度的加快,智能硬件将成为下一个全球竞争的战略要地。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行业发展初期纷纷将知识产权保护当成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非常重视专利布局。

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例:波士顿勒克斯市场研究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三星已经成为该领域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2010 年到 2015 年5 月止,在可穿戴电子设备 41301 份专利中,三星占了4%,高通和苹果分别以3%和2.2%位居第二、三位。微软甚至在未发布任何可穿戴产品的情况下,耗资 2 亿美元从美国 Osterhout 设计收购了一批与智能可穿戴设备有关的资产和专利。

市场尚未成熟,国际巨头就已经开始了“专利装备竞赛”。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外针对我国的专利保护战争将会越来越频繁。

因此,国内企业在不断探索、完善智能硬件相关技术的同时,还需提高专利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布局。

三、智能硬件的发展意见参考

2018年整个智能硬件市场,尤其是手环、手表这类可穿戴设备会进入平缓增长期,销量会向头部聚集。各家公司都在争夺物联网的入口,但将来整个物联网的入口未必是中心化的,反而可能是离散化的。我个人觉得智能硬件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业,它的规模还很小,产业成熟度低,进来的玩家都很苦。

——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夏勇峰

这个市场要真正起来,我觉得还需要两三年。包括智能家居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时智能家居对用户而言没有那么迫切。另外,用户有一个心理门槛,智能家居这类新的事物会挑战人们固有的认知边界和盲区,很多人看到复杂的操作就会回避。

——Rokid创始人Misa

我们认为AI有四波浪潮:互联网AI,商业AI化,实体世界感知AI化,最后是全自动AI化。在第四波全面自动智能化浪潮里,硬件的修改比软件慢很多,软件收集越多数据越好,这时候我们需要机器手臂去行动。智能硬件不是未来的方向,我觉得这结论下的太早了。今天智能硬件,可能现在还处在,大概2008、2009年,就安卓刚出来的那个时间中。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

四、分享几个有趣的智能硬件

(1)大疆无人机

这个不用多说,大疆无人机堪称男人的梦中情人,今年一月份发布的【御】Mavic Air,更是超越了大家对于无人机的期待,体积比便携之王 Mavic Pro还要小一半,性能却没有打折,慧拍功能让近距离自拍变的简单了很多,一键短片分享中的小行星效果更是让大疆火爆朋友圈。

(2)Cerevo Taclim VR鞋

去年的CES上展出的一款神奇的鞋子,拥有触觉反馈,能配合无线手柄和谷歌 VR 设备一同使用,使用的时候会感觉自己行走在虚拟世界。当VR镜头里出现沙地水坑时,脚趾、脚腕和脚底板会体验到不同的感觉。

(3)MORROR智能美妆镜

众筹上一款上线了十天不到就破百万的智能硬件产品,镜子里面有一块可触摸的可隐藏显示屏,内置了护肤私教课程和美妆教妆,女孩子可以边照镜子边化妆,视频资源的合作方是国内的美妆达人小P老师。除此之外,镜子里还集成了一些传感设备,镜子可以监测室内温湿度和环境数值。

五、关于智能硬件的思考

智能硬件行业极其需要资源的整合。链条很长,需要数据打通;投入很大,需要持续的资本信任;需要卖货,所以需要流量和销售渠道……智能硬件公司创意是关键,有好的创意,才能有好的产品,而有了好的产品之后,推广是关键,如果需要走海外的渠道,更需要找到好的推广团队和推广方式。

(1)我们能大略地总结出智能硬件的产品特点:

  • 需求:品类众多,但多数未触达用户痛点;
  • 用户:定位模糊,用户体验成本高;
  • 场景:使用场景单一,无法实现整合控制;
  • 消费服务体系不完善;
  • 用户活跃度、产品粘性不高;
  • 必须有价值用户数据。

(2)为什么智能硬件没像传统互联网时代一夜之间就爆发?

  • 智能硬件具有硬件因素,从业门槛高、用户教育门槛高、产品触达门槛高,所以起步坡度相对比较缓;
  • 智能硬件采集的用户数据基本还是孤岛,缺少价值,等待着平台出现来整合数据和提供服务(所以巨头们都出来搞下沉各种云OS)。

因此,这个行业创业不可能“一夜之间”,对初期团队的要求极高。

(3)为什么互联网企业热衷做智能硬件?

  • 互联网业务走到尽头,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难以再做突破。这是会考虑做一些与线下结合的业务,面向某个领域的智能硬件会是首选。
  • 手机是当前应量最大的智能硬件,但是手机行业已经进入“血海”。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不会再选择手机,这同时也是乐视、360等行业仍旧选择进军手机行业的原因。
  • 传统行业所需。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想做一款智能硬件,因自身技术、运营等因素不具备互联网基因,因此会找选择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譬如:联想的智能眼镜产品new glass就是传统的工厂企业首先找的联想。
  • 快速切入垂直领域。现在来看,互联网企业想进军某个垂直的行业,用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智能硬件产品颠覆该企业已经存在的产品,是简捷而快速的做法。

(4)目前智能硬件的切入点?

基于互联网用户的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被洗过牌,已经习惯于现有的使用习惯;而是猎奇,切入点也可以有两个方面:

基于现有场景的体验优化:

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产品,用户的需求才是根本,创造用户需求的成本太大,并且容易走歪路。所以在现有的产品或者场景中做优化是最易行的。比如用户已经习惯于电视机的存在与使用,可以从客厅生态的互联和体验优化入手。

小而美的创新之路:

要做出一个爆款,抓住用户的好奇心,但是要控制成本并且不能创造出太违和的场景。

重视“家庭”对于智能硬件发展的影响。智能硬件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在成本和商业模式上有所突破,不能制作亏本买卖,亏本买卖无法将产品做到批量化。

买房和养娃是现在已婚的中产阶层两个所谓“最费钱”的事情,大家都在为买房子和养好娃而奋斗。

从中猜想两个智能硬件的可行方向:

  • 一是基于客厅经济的智能家居硬件会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因为既然愿意花那么多钱去买房子,自然也会为了一个家的舒适和方便产生更多消费,这是家庭硬件体系的建立的基础;
  • 二是少儿或者说教育的智能硬件,从这几年随处可见广告的“电话手表”,以及少儿、K12的知识付费可以看出趋势,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基于教育和少儿趣味的智能硬件将会有垂直市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能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