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

目录

1、Adagrad法

2、RMSprop法

3、Momentum法

4、Adam法

参考资料:


发展历史简括: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1张图片

标准梯度下降法的缺陷: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2张图片

如果学习率选的不恰当会出现以上情况。

因此有一些自动调学习率的方法。一般来说,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学习率应该越来越小,因为迭代次数增加后,得到的解应该比较靠近最优解,所以要缩小步长η,那么有什么公式吗?比如:,但是这样做后,所有参数更新时仍都采用同一个学习率,即学习率不能适应所有的参数更新。

解决方案是:给不同的参数不同的学习率

1、Adagrad法

假设N元函数f(x),针对一个自变量研究Adagrad梯度下降的迭代过程,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3张图片

可以看出,Adagrad算法中有自适应调整梯度的意味(adaptive gradient),学习率需要除以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前n次迭代过程中偏导数的平方和再加一个常量最后开根号

举例:使用Adagrad算法求y = x2的最小值点

导函数为g(x) = 2x

初始化x(0) = 4,学习率η=0.25,ε=0.1

第①次迭代:

第②次迭代:

 

第③次迭代:

 

求解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4张图片

对应代码为: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pl_toolkits.mplot3d import Axes3D

fig = plt.figure()
x = np.arange(-4, 4, 0.025)
plt.plot(x,x**2)
plt.title("y = x^2")
def f(x):
    return x**2
def h(x):
    return 2*x
η = 0.25
ε = 0.1
x = 4
iters = 0
sum_square_grad = 0
X = []
Y = []
while iters<12:
    iters+=1
    X.append(x)
    Y.append(f(x))
    sum_square_grad += h(x)**2
    x = x - η/np.sqrt(sum_square_grad+ε)*h(x)
    print(iters,x)
plt.plot(X,Y,"ro")
ax = plt.subplot()
for i in range(len(X)):
    ax.text(X[i], (X[i])**2, "({:.3f},{:.3f})".format(X[i], (X[i])**2), color='red')
plt.show()

缺点:由于分母是累加梯度的平方,到后面累加的比较大时,会导致梯度更新缓慢

2、RMSprop法

AdaGrad算法在迭代后期由于学习率过小,可能较难找到一个有用的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RMSprop算法对Adagrad算法做了一点小小的修改,RMSprop使用指数衰减只保留过去给定窗口大小的梯度,使其能够在找到凸碗状结构后快速收敛。

假设N元函数f(x),针对一个自变量研究RMSprop梯度下降的迭代过程,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5张图片

可以看出分母不再是一味的增加,它会重点考虑距离他较近的梯度(指数衰减的效果),也就不会出现Adagrad到后期收敛缓慢的问题

举例:使用RMSprop算法求y = x2的最小值点

导函数为h(x) = 2x

初始化g(0) = 1,x(0) = 4,ρ=0.9,η=0.01,ε=10-10

第①次迭代: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6张图片

第②次迭代: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7张图片

求解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8张图片

对应代码为: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pl_toolkits.mplot3d import Axes3D

fig = plt.figure()
x = np.arange(-4, 4, 0.025)
plt.plot(x,x**2)
plt.title("y = x^2")
def f(x):
    return x**2
def h(x):
    return 2*x
g = 1
x = 4
ρ = 0.9
η = 0.01
ε = 10e-10
iters = 0
X = []
Y = []
while iters<12:
    iters+=1
    X.append(x)
    Y.append(f(x))
    g = ρ*g+(1-ρ)*h(x)**2
    x = x - η/np.sqrt(g+ε)*h(x)
    print(iters,x)
plt.plot(X,Y,"ro")
ax = plt.subplot()
for i in range(len(X)):
    ax.text(X[i], (X[i])**2, "({:.3f},{:.3f})".format(X[i], (X[i])**2), color='red')
plt.show()

3、Momentum法

Momentum是动量的意思,想象一下,一个小车从高坡上冲下来,他不会停在最低点,因为他还有一个动量,还会向前冲,甚至可以冲过一些小的山丘,如果面对的是较大的坡,他可能爬不上去,最终又会倒车回来,折叠几次,停在谷底。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9张图片

如果使用的是没有动量的梯度下降法,则可能会停到第一个次优解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10张图片

最直观的理解就是,若当前的梯度方向与累积的历史梯度方向一致,则当前的梯度会被加强,从而这一步下降的幅度更大。若当前的梯度方向与累积的梯度方向不一致,则会减弱当前下降的梯度幅度。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11张图片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来,当小球到达A点处,负梯度方向的红箭头朝着x轴负向,但是动量方向(绿箭头)朝着x轴的正向并且长度大于红箭头,因此小球在A处还会朝着x轴正向移动。

下面正式介绍Momentum法

假设N元函数f(x),针对一个自变量研究Momentum梯度下降的迭代过程,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12张图片

v表示动量,初始v=0

α是一个接近于1的数,一般设置为0.9,也就是把之前的动量缩减到0.9倍

η是学习率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演示一下,求y = 2*x^4-x^3-x^2的极小值点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13张图片

可以看出从-0.8开始迭代,依靠动量成功越过第一个次优解,发现无法越过最优解,折叠回来,最终收敛到最优解。

对应代码如下: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ig = plt.figure()
x = np.arange(-0.8, 1.2, 0.025)
plt.plot(x,-x**3-x**2+2*x**4)
plt.title("y = 2*x^4-x^3-x^2")
def f(x):
    return 2*x**4-x**3-x**2
def h(x):
    return 8*x**3 - 3*x**2 - 2*x
η = 0.05
α = 0.9
v = 0
x = -0.8
iters = 0
X = []
Y = []
while iters<12:
    iters+=1
    X.append(x)
    Y.append(f(x))
    v = α*v - η*h(x)
    x = x + v
    print(iters,x)
plt.plot(X,Y)
plt.show()

4、Adam法

Adam实际上是把momentum和RMSprop结合起来的一种算法

假设N元函数f(x),针对一个自变量研究Adam梯度下降的迭代过程,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14张图片

下面依次解释这五个式子:

在①式中,注意m(n)是反向的动量与梯度的和(而在Momentum中是正向动量与负梯度的和,因此⑤式对应的是减号)

在②式中,借鉴的是RMSprop的指数衰减

③和④式目的是纠正偏差

⑤式进行梯度更新

举例:使用Adagrad算法求y = x2的最小值点

导函数为h(x) = 2x

初始化x(0) = 4,m(0) = 0,v(0) = 0,β1=0.9,β2=0.999,ε=10-8,η = 0.001

第①次迭代: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15张图片

第②次迭代: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16张图片

求解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深度学习知识点(3):优化改进版的梯度下降法_第17张图片

 

对应代码为: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pl_toolkits.mplot3d import Axes3D

fig = plt.figure()
x = np.arange(-4, 4, 0.025)
plt.plot(x,x**2)
plt.title("y = x^2")
def f(x):
    return x**2
def h(x):
    return 2*x
x = 4
m = 0
v = 0
β1 = 0.9
β2 = 0.999
η = 0.001
ε = 10e-8
iters = 0
X = []
Y = []
while iters<12:
    iters+=1
    X.append(x)
    Y.append(f(x))
    m = β1*m + (1-β1)*h(x)
    v = β2*v + (1-β2)*h(x)**2
    m_het = m/(1-β1**iters)
    v_het = v/(1-β2**iters)
    x = x - η/np.sqrt(v_het+ε)*m_het
    print(iters,x)
plt.plot(X,Y,"ro")
ax = plt.subplot()
for i in range(len(X)):
    ax.text(X[i], (X[i])**2, "({:.3f},{:.3f})".format(X[i], (X[i])**2), color='red')
plt.show()

参考资料:

https://www.cnblogs.com/itmorn/p/11123789.html

https://blog.csdn.net/u012328159/article/details/80311892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