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本段]
MIS:管理信息系统
定义
所谓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 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
MIS构成
一个完整的MIS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IPC)、 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 Intranet(企业 内部网)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不能没有Intranet,但Intra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MIS核心
传统的MIS系统的核心是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而基于Internet的MIS系统的核心是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架构比起CS架构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传统的MIS系统依赖于专门的操作环境,这意味着操作者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而BS架构则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环境,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就能够操作MIS系统,这其中的优劣差别是不言而喻的。
基于Internet上的MIS
基于Internet上的MIS系统是对传统MIS系统概念上的扩展,它不仅可以用于高层决策,而且可以用于进行普通的商务管理。通过用户的具名登录(或匿名登录),以及相应的权限控制,可以实现在远端对系统的浏览、查询、控制和审阅。随着Internet的扩展,现有的公司和学校不再局限于物理的有形的真实的地域,网络本身成为事实上发展的空间。基于Internet上的MIS系统,弥补了传统MIS系统的不足,充分体现了现代网络时代的特点。随着Internet技术的高速发展,因特网必将成为人类新社会的技术基石。基于Internet的MIS系统必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前景极为乐观。
市场营销的MIS
市场营销的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企业或组织整体MIS的一部分。MIS是一个信息系统,它通过程式化的程序从各种相关的资源(公司外部和内部的都包括)收集相应的信息,为经理们提供各层次的功能,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所应该负责的各种计划、监测和控制活动等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这个表明MIS的本质是一个关于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帮助经理们做分析、决策、计划和设定控制目标。因此重点是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而不是如何形成这些信息。
MIS是管理的有效工具
最有效的MIS能够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部程序的改变,外部的变量如何改变,也就是说,时间和内部变量是否会对外部的变量产生影响。这就建立了一个强大而且有效的知识库,它可以帮助进行预测。虽然建立和维护MIS是非常耗时和昂贵的,但是与其带来的潜在利益和对决策准确性的提高相比,对一个组织来说这还是值得的。Internet为建立和维护MIS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工具,而MIS也是网络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 编辑本段]
MIS(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的区别 ERP和MIS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在许多文章的描述中经常混合使用,易于造成混淆;有的将MIS作为技术落后、信息孤岛的代名词,则有失偏颇。
MIS、MRP与ERP的概念
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系统。其特点是建立了企业数据库,强调达到数据共享,从系统观点出发,从全局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实际中MIS 的开发和应用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不能把它和单项开发、部门分割、 “信息孤岛”联系起来。要正视企业应用MIS的发展过程,许多MIS 是企业原有管理模式的翻版,是由于早期观念和认识的局限。 后来提出的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作为一种库存管理技术,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计划系统,即MRPII。它既是企业的管理哲理和运行模式,又是实现这一哲理的商品化软件和计算机应用系统。MRP-II可以看作MIS在制造业企业中的一种实现模式,一种系统的规范化的模式。 在九十年代,又出现了企业资源计划(ERP),它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这是因为考虑到仅靠企业自己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必须把经营过程中有关各方如供应商、销售网络、客户、市场等纳入系统。尽管它的概念不断更新,内涵不断扩大,其核心还是针对制造业的生产控制管理模块,出发点依然是将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有机整合,以实现降低库存、提高效率、减少生产脱节、降低延误交货时间的目标。在一些宣传中,ERP成为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复杂无比的庞大系统,而这样没有明确范围界定的系统,就会出现什么问题都要解决,却什么问题都解决不好的情况。 所以我认为,正本清源是必要的。
MIS、MRP和ERP的区别
MIS定义比较宽,是一个原则框架,而后来的MRPII、ERP针对某些行业的需求,有着具体的实现模式,和SCM、CRM一样都属于广义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 重要的是,当前一些有影响的商品化企业管理软件都采用了ERP的思想和原理,而MIS则没有一个明确对应的产品,都是针对具体用户企业定制开发。因此,大部分关于MIS和ERP区别的讨论就转移到是定制开发,还是应用商品化软件上。 近几年在IT相关的媒体上关于ERP和MIS的讨论甚为激烈,有的说mis已经没有出路erp才是企业信息化的方向;也有人主张抛弃空中楼阁的ERP回到现实的MIS之路上来。更有趣的是一个几千人的大厂仅有5-6台PC且集中在一个10多平方的房间里工作也号称ERP。那么究竟什么是ERP什么是MIS呢?要明确的界定有一定的困难。现在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谈谈我们的看法。
MIS与信息流
首先,MIS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对企业信息流的掌控,提高信息反馈的速度和质量。而信息流是对企业内的物质流,资金流,增值流的运行状态的表达。因此,MIS基本上可以游离于物资流,资金流的日常运作之外,不涉及业务流程的变动。也正因为如此,“原管理体制和工作模式的翻版”这一说法使MIS一度成了为人诟病的话题。 其次,MIS可以按企业内的职能部门划分模块。在统一规划好数据关系,编码方式和共享的单一数据源后可以按职能模块分别开发,某些条件不成熟的部门甚至可以不参与MIS系统的运行。 最后,MIS的作用是向各类管理人员提供更快,更准,更有价值的经过提炼的信息,因此,除了减员增效以外,MIS的经济效益必须有管理人员的中介才能产生。MIS不会改变或优化物资流和增殖流的运行状态,而应有管理者运用MIS提供的信息来作出相应的更有利于企业效益的决策。所以称为“信息管理系统”。
ERP与信息流
ERP实施的目的是对企业内的物质流,资金流,工作流进行最优控制,它理所当然的包括了对信息流的全面地,甚至动态和实时的掌控。根据企业的这些状态信息和外部的环境信息再加上ERP系统本身的科学理论(如存储,决策,平衡等)把他认为最优化的采购,销售,生产调度以及人员,资金的需求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全面的提供给管理人员。显然,这是事关企业生存的根本大计,不是某个部门的孤立信息所能决策的。因此按流程而不是按部门来划分模块是它的一个特征。 ERP直接对物资流进行操作,即直接参与或指导了企业内物资形态转化的增值活动(如在棉纺织行业是原棉,棉条,粗纱,细纱等的转化增值),势必将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底层元素上。而现行的ERP系统大多是依据某些管理思想或模式来设计的,那么与原来的带有行业特点的管理流程就不可能完全吻合,为了迎合这个新的管理思想,企业内相应的业务流程也就不得不作出相应改动。同时,也正因为ERP与物资流的紧密耦合,ERP系统的软件就不可能是按部门来划分模块。 ERP是一个整体推进的综合系统,它不仅要求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要求全员,全流程的协调运作,更重要的是它所产生的计划,调度,需求方案也必然是企业内各层次人员必须执行的实际方案,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参考意见。否则企业资源计划将是一句空话。 ERP系统必须有资金的参与。无论是物质形态的增值,生产能力的平衡还是计划调度的优化,最终都将表现在资金上。因此,一个剥离了财务的系统就不可能是ERP,资金流实际是系统幕后的主线。现在有不少管理系统采用接口的方式与商品财务软件进行数据交互,这当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解决了实际应用中的难题,节约了开发成本。但是,这不是无缝的集成,它不能做到物资流与资金流的同步运行,也无法对某一笔资金发生或异动进行深层的数据挖掘。
[ 编辑本段]
MIS:黏膜免疫系统 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亦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 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 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淋巴结(Peyer's patches,PP)以及阑尾等。
[ 编辑本段]
MIS:台湾军情局
简介
台湾“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简称“军情局”,其前身是国民党臭名昭著“军统局”,后来改称“保密局”。一九八五年,“国防部”情报局与“国防部”特种情报室合并,成为“军事情报局”。其总部在台北阳明山下的芝山,设有情报学校训练间谍,军方内部称该处为山竹营区。
历史
“军情局”若将其前身“军统”计算在内,是老牌情报组织,具有七十年历史。“军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一九三四年四月, 蒋介石将南昌行营调查科与复兴社特务处合并,成立军事委员会特务处,由特务头子 戴笠任处长。 一九三七年四月,蒋介石重组特务机关,加强搜集共产党人情报,组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中央党部秘书长 陈立夫兼任局长。“军统局”内设两处,第一处负责党务调查,由徐恩曾任处长;第二处为特务处,戴笠担任处长。一九三八年三月,第二处扩大,仍由戴笠一手掌管,内设军事情报、党政情报、电讯、警务、惩戒、训练和策反等组织。“军统局”在全国各地设站,加强监视和搜集情报。戴笠担任负责实务的“军统局”副局长,权倾朝野。 当年“军统局”特务,专门以监视、逮捕、绑架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活动。另一方面,军统特务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对打击日本侵略和汉奸,起了一定作用。 戴笠于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七日,因飞机失事卒于南京东郊岱山。同年六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军统局”于七月改为“保密局”,一九四九年由大陆撤往台湾。
台湾“军情局”伤亡惨重
间谍工作最为危险,除非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行事缜密,而情报系统又能保持绝密运作,间谍活动才会有惊无险。 台湾派往大陆刺探军情的间谍,最近纷纷落网,是“军情局”败绩的续集。该局前官员两年前披露,台湾五十年来对大陆的情报战,已有三千多名特务殉职,可谓伤亡惨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谍几乎全部经香港进入大陆活动。例如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七日,广东最高人民法院判处五名台湾特务死刑,立即执行。他们俱在香港参加国民党驻港特务组织,并接受训练,然后潜入大陆活动。 一九六四年十月,大陆试爆第一颗原子弹,震惊世界。该年台湾经香港派多名间谍潜入大陆,展开“神斧行动”,刺探原子弹秘密及沿海军事部署情报,结果全军覆没。 以近年来说,二○○○年至少廿名潜入大陆的台谍失踪,其中五人后来被证实遭大陆反间谍部门逮捕。 “军情局”前官员表示,台湾军人大多不愿加入“军情局”,因为一旦踏足进去,意味要过冒险的生活。 台谍搜集军事情报,分战略情报和作战情报两大类,以针对大陆为主,工作范围广泛而危险,因为大陆反间谍能力很强,台谍往往一踏上情报战场,就被监视,成网中之物。 台谍针对大陆的间谍活动,五十年死三千人,数字上颇惊人。如果把台谍案中的大陆涉案人员及被捕关进大牢的台谍计算在内,人数可能超过一倍,是一部间谍血泪史。 两岸之间是世界上最活跃兼最危险情报战场之一。
台湾“军情局”的目标
台湾“军情局”潜入大陆的间谍,任务包括搜集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情报,以军事最重要,皆因直接影响台湾安危。 台谍搜集大陆军情,主要针对三方面:瞄准台湾目标的导弹类型和数目、解放军最新动态、大陆军事防线之死穴。台湾军方认为,若能经常掌握这类最新情报,台军就能提高应变能力。
台湾“军情局”的情报手段
内幕消息透露,台湾“军情局”在两岸情报战的惨败,不仅是间谍落网,连监听网都无法正常运作,对“军情局”打击重大。 台军在最接近大陆的金门和马祖,设有情报监听站,日夜对大陆进行侦听。金门岛设有伸缩性电视摄录系统,隐藏在地下掩体,情报人员通过电视摄录系统、监视屏和其它电子设备,就可观察或监听大陆沿海军事活动。如今,台谍网已被破,监听站曝光而遭大陆干扰,如同虚设。除非另想办法才能恢复监听能力。 台谍落网后,“军情局”利用电子设备侦听大陆情报的能力,大打折扣,皆因大陆已加强反间谍战线。 被“军情局”利用搜集大陆情报的台商,缺乏专业素质,胜在有正当商人身份,不易引起大陆安全部门怀疑。军情局招募少数贪图小利的台商为间谍,本以为是奇谋,却未料到全盘败北。 目前在大陆投资的台商逾一百二十万人,估计投资总额达六百亿美元,对推动两岸合作和经济发展,是一股巨大力量。 “军情局”的情报手段及陈水扁不择手段公开机密情报,使台商形象受到破坏。此事对扁下月竞选连任,相当不利。因百万在大陆投资台商,足以有力影响大批选票的去向。 “军情局”专收买小本经营或生意上有困难的台商做间谍,如此做法容易一拍即合。某些生意面临失败台商,为使生意起死回生或使所包二奶得到满足,于是铤而走险当间谍。 他们通常受训十日就被安排工作,无疑是送羊入虎口,据说,大陆反间谍人员,早就对这类为数极少的台商监视,时机成熟就一网成擒。
空中侦察
在两岸情报战中,今年是台湾建立对大陆空中侦察大队五十周年,但台军实际上早已停止对大陆空中侦察,皆因屡战屡败。 一九五三年韩战结束后,美国于一九五四年把空中侦察大陆的任务移交台湾空军,由美军供应侦察机。当年美军利用二战时期B—十七和B—廿六轰炸机,拆去弹舱,装上电子反制作战装置,成为侦察机。台空军组成“蝙蝠中队”,对大陆东南沿海进行空中侦察。一九五六年六月廿日,一架B—十七在福州上空被解放军战机击落,机上八人全部丧生。 此事发生后,美国向台提供较新型的P二V—七侦察机。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初,台军一架P二V—七侦察机,由新竹飞往南韩,六日再起飞,对大陆辽东半岛军事设施进行侦察,结果被解放军击落,十三人丧生。此后三年,又有三架P二V—七被击落。台军空中侦察大陆,为美国卖命,付出沉重代价。 美国继续藉台军之手窃取大陆情报,于是又提供新型侦察机RF101。一九六一年八月,一架RF101在福建被击落,飞行员跳伞被俘;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又一架RF101在浙江被击落,飞行员被俘;一九六五年三月,在汕头再击落一架。从此,RF101不再飞入大陆侦察。 美国曾向台湾提供高性能RB157D侦察机,可以在一万九千米高空执行侦察任务。一九五九年十月七日,一架RB157D侦察机,在华北地区上空被解放军地对空导弹击落,飞行员王莫钦跳伞,坠地身亡。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地对空导弹击落飞机。 一九六○年,美国王牌谍机U二运抵台湾,国民党军队特别成立三十五独立中队,由于U二机身黑色,故又名“黑猫中队”。这种堪称世界一流谍机,可在二万一千米高空对地面执行照相和电子侦察。一九六二年九月九日,一架U二在华东地区上空被地对空导弹击落,飞行员陈怀生丧生。由那时起至一九六七年九月,相继有五架U二被解放军击落,其中六四年七月七日被击落的一架,由台湾王牌飞行员李南屏驾驶,李死在驾驶舱内。U二在大陆上空屡战屡败后,由一九六七年九月八日解放军击落最后一架U二后,台湾空军从此知难而退,停止对大陆空中侦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