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遗珠

内容平台还在一个蛮荒时代,遍地是明珠,只等着人们去欣赏。

引子:何谓优质内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都有自己的评判。但一个惨烈的事实是,读过莎士比亚的人少之又少,从中汲取了营养的人还要再打折扣。那莎士比亚作品是不是优质内容?它影响了欧洲文学史,相信没有人敢说它不是。但若是放在热搜话题、畅销书榜上,莎士比亚肯定不是排名靠前的。现在的内容平台激励了什么,真的有益于优质内容出现么,真的有益于优质内容催人进步么?

一、什么是优质内容

功利的说,如果一段内容引人共鸣、发人思考、给人启迪,在道德上给人能量,在知识上让人学到东西,应该就是优质内容了。这里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某时某地的你我,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大众。这个精致的定义排除了很多常见的有关优质内容的幻象:

优质内容和是不是大V写的无关;

优质内容是不是受很多人追捧点赞无关;

优质内容和是不是大卖畅销无关;

优质内容和时间无关,在大多数时间里被埋没的文字也可能有一瞬间温暖到某个人的心。

这里有个很有趣的结论,我们现在习惯收藏频道、关注大V、崇拜品牌、追踪趋势;刷朋友圈即刻微博、订阅得到专栏,仍然是着了经营品牌吸引眼球的道。这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最不坏的方法。其中的逻辑简单粗陋的可爱:

我看过或者我信任的人看过这个信息源发送的东西,觉得还不错,所以我就追它了。

不管它未来发的是垃圾还是优质品,我都会看,直到厌倦为止。

可能我在这个信息源里看过的一百篇东西,只有10%对我真正有用,对于剩下的90%,虽然我浪费了时间,但也会习惯性的点赞。

但我仍然感到这个信息源物有所值,毕竟比无所事事的一天好的太多了。

这就是蛮荒时代。

二、大海遗珠

优质内容分三等:

下等作品:用心输出,书己所想,听者有意,众人皆叹一个好。

中等作品:写者有心,听者无意,来日方长。

上等作品:无心插柳,柳成荫。

没有不好的作品,只有不懂的欣赏的人。各花入各眼,何必问来人。

沧海遗珠_第1张图片
梵高画折耳自画像的时候,应该没想过会有多少人给他这幅画点赞

顺着这个思路,平台该如何激励创作者呢?说难也简单:

给他足够的灵感来源

给他足够的自由空间

给他足够的鼓励

金钱积分回报也许重要,但为他找到惺惺相惜的人更重要

三、沧海拾珠

信息爆炸的年代,不缺优质内容。反其道观之,优化阅读端是建立内容生态最急迫的事情。痛点很多: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自己顿悟的可能就一两句话,但是那句话在哪儿?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我都喜欢,艰深的哲学要啃、轻松愉悦的也要读。

很多时候,错误的时间遇见了对的内容,要么过后忘了读,要么再没有那个心境,总之错过了就是遗憾。

什么时候才是体会一篇文章精妙之处的最好时机?

扩大知识的维度,横向思考很重要,我怎么在“我不在”的圈子里获取新信息?

首先平台要比我自己更了解我,了解我的阅读喜好,我的笑点、泪点,我知识的长处和薄弱环节;知道我什么时间喜欢读什么东西;知道我喜欢边读边讨论,还是读完再约熟悉的/陌生的人集中撕逼,或者是默默写一些放进树洞里的评论。

到了建立读者和内容联系的时候,按朋友圈推荐和按热度推荐虽然必不可少,但绝对不是唯一甚至不该是主要的方式。平台这么了解我就推荐一些内容给我,不需要是大V、大作,思维有碰撞就行。比如说相似喜好的标题、Tag、片段、重点句展示。比如很多人喜欢在文章中加下划线加粗,这都是最精华的部分可以直接抛出去吸引眼球。

阅毕时,划重点比点赞来的更好,过程比结果更主要;如果能把一次阅读的过程数据化,那这些富有营养的金句能够更直接的把不同圈子的人连在一起。

四、区块链的价值

过去,信息发出之后是衰减的,时间久了,就被人遗忘;碎片化的信息更是如此,在群里的一番言论,可能一天之后就被人忘了。怎么能让创作者和未来的有缘人跨时空相遇呢?

希望,我读到了你的作品,就一定可以找到你,不管你离我多远,多久;

假若你不在了,或者你不再是你了,我也会找到同样因这段内容受到启发的朋友们,站在你过去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沧海遗珠_第2张图片
星空

写于u network 成功登录火币hadax 日

记下对区块链内容平台的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沧海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