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

知识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强大的数据收集、逻辑分析与及关键核心要素的理解和关联。

所谓很专业,就是有数据;

所谓很精英,就是有清单;

所谓很智慧,就是会积累。

这三句话,也只有高人才能总结出来吧。

司马迁史记中的《老子韩非列传》也许隐藏着这种逻辑管理系统模型。

每日一读,《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子可以说是周朝最高级别的管理藏书的史官,天下闻名。孔子曾经不远千里,专门去登门拜访老子,请教礼乐的知识。老子的一番富含人生哲理的话,让孔子折服离弃。归来后,孔子对弟子们说,老子就像是龙,常人无法达到的境界。

但是,老子真正高明的是他的智慧洞察力,老子可以说是周朝的智库大脑,图书活字典。由于长期做图书整理和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周朝及前期的相关数据和典故,结合当今天下的种种迹象,他已经感知到了世道的变迁和大势所趋。礼乐开始崩溃,周朝已经明显衰落了,管不住这个清净的世界,战争四起,天下即将大乱。

高人行事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老子是高智慧的人,他选择归隐,实则就是逃避。他有治世的良方,但是在这种即将成为乱世的天下,他的方子没任何作用,所以他选择离开,不看为净吧。

每日一读,《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庄子是有智慧之人,而且是一个相当自由浪漫的人。他的一生捉弄了很多有名望和有财富的人,天性潇洒,让很多有权有势的人无可奈何。庄子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所处的时代礼乐虽然开始分崩,但是天下人还是行礼义的。

庄子不想入朝为官,虽然很多诸侯国都想请他入朝。庄子能看透人性的劣根性,也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相互转化的。人们入朝为官,生命未必能保全得了,而且没有自由。前朝有太多的例子了,庄周也许是做了很多详细的收集,不然他不可能在功名利禄与个人生命自由之间分得那么清楚。他也许也是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老子曾经对孔子说过,去掉你的骄气与多欲,故作姿态和过大不切实际的志向,这些对你身体都没有好处。人只会给自己的欲望所绑架,所以无欲就无求。

申不害是属精英之人吧,他著《申子》二篇,源于黄帝和老子,主张循名责实,相当有实际作用。韩昭侯任用他为相,对内整饰政治教化,对外应付诸侯,韩国国治兵强,没有其他国家敢于侵犯。原因是申不害在国内治理条理清晰,执行到位,清单明确,效率高效果好。

每日一读,《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韩非子只能说是很专业之人吧。韩非是爱好刑名法术的学说,也是源于黄帝和老子,他当年和李斯同时求学于荀卿,李斯自叹才学不如韩非子。

他看到了韩国的国势日渐哀弱,屡次上书规谏韩王,但是都得不到采纳。他应该是做了很多的统计数据收集的,如果国君治国不致力于讲求法制,不求贤能,反而只举任一些文学游说之士,则会坏事。

韩非子说,儒生乱法,行侠之人又武力犯禁,都不是好事。这方面的例子,我相信韩非子在各国游学之时应该是有大量的统计数据的,他的十余万字的文章里面有了详细的记载,记录了许多清廉正直的臣子不为奸邪之臣所有容,考察历史上治国得失的演变之迹。

每日一读,《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韩非子由于搜集了强大数据,所以他深知游说之道相当难,即便他使尽全身的说辞,也没有说动韩国君侯采纳他的治国理政良方啊。

后来他利用收集来的数据,总结了游说的种种困难和风险,写了一篇天下闻名的文章《说难》。可惜的是,他最终死在秦国,死因却不属于《说难》里面所列的。他忽略了一条,人性是自私的,韩非子入秦,动了他师兄弟的蛋糕,李斯安能容他?

所以,韩非子是可悲的,他没有庄子的智慧,看不透人性。他只是拥有了强大的统计数据,用来揣摩君王的心意。但是他没办法把这种统计数据提炼起来,找出它们当中真正的逻辑关系,引起对方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发挥效用,做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因此,他连精英都算不上啊。

每日一读,《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读,《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