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大家一定耳熟能详,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无限思念,无限慨叹,可以说堪称秋思诗之“鼻祖”,短短的诗句,却字字珠玑,句句力透纸背,情思悠远绵长,总能第一时间打动拜读它的人儿!这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钟爱它的原因。
因为爱,所以爱――带着浓情来引!
我今天一如既往地早上七点钟来到教室,但是我没有说话,而是诗兴大发,拿出笔墨,提笔写下了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同学们都提前做好了预习,兴奋地说:“老师,这不是今天咱们彩虹花晨读要学的吗?”还有的同学开始指手划脚,品评起来:“看,老师这个秋字写得好!”“我觉得这个马字好!”“您的书法真好!”“咦,老师,今天怎么不把诗抄黑板上了?”随着学生们的陆续到校,我已经被同学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显然,我今天的举动异于平常,已经吊足了学生们的胃口!
我边写边和孩子们聊起天儿来“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吧,老师写的这些字你们都认识吗?”同学们围在我办公桌前,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认识!认识!那几个是繁体字!跟我们现在的简化字还挺像的呢!”“对呀,汉字的演变过程很有趣味的!”我借机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了像词中“馬”“斷”“橋”的演变过程,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对汉字的演变过程充满了好奇。我接着和他们闲聊,“古人都是用毛笔来书写,中国书法艺术与诗词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好多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们的书法写得也相当不错!因为他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基础。”“嗯嗯!”同学们不住地点头。还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知道宋代大词人苏轼,他就是著名的书画家!”“我也知道……”这时,我们班的孙慧鑫不紧不慢地说:“老师,您不是常说富有诗书气自华嘛!这话还真不假!”就这样,这个清晨,这个彩虹花晨读前的清晨,我们一起聊到了诗词文化,聊到了书法艺术,还聊到了那些大诗人,大词人……看似闲聊,实则无形中对孩子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孩子们也说,今天早上很畅快!
这时,我端端正正地把我的墨宝贴在了黑板上,语重心常地对孩子们说:“因为老师真的喜欢这首词!喜欢就会发自内心的热爱,热爱就会不停地去追寻!就像你们追星一样!”谁的青春不迷茫,有自己喜爱的诗词可读,有自己喜爱的事情可做,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我用我的方式去观诗,去感诗,去爱诗,去追诗,希望我对诗文的这份爱,这份情,这份痴,这份念,可以传递并转嫁给我的学生们。因为爱,所以爱!
因为爱,所以爱――带着浓情来追!
1.追诗人
学生了解到的诗人:
在学生初步了解诗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给学生进行了补充。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哇塞!曲状元呀!”我边介绍边听到了学生们的啧啧赞叹!那赞叹声中充满了崇拜和敬仰,这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自然也勾起了孩子们探寻他的兴趣!
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学相长,我也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就如今天我也是昨晚查资料才了解到的,原来我也只是会背这首小令而已,对作者马致远也没什么印象,查资料才知道,原来能写出这经典传世之作的的确是非比常人,曲状元岂是空有虚名?不但学生来了兴致,连我也更觉有味道,更想去探寻这首小令了呢!
2.追背景
世间万事万物,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追根溯源,必定都是时代的产物。所谓乱世造英雄,时世出豪杰也是这个道理。我们现在之所以理解诗词费劲,很大程度上因为就理解而理解,脱离了时代,脱离了作者在特定背景下的创作前提和诸多家庭、仕途的变故。我引导学生,试想一下,古人学习非常勤苦,三更灯火五更鸡,十年寒窗苦读,哪个好男儿不为了求取好功名呢?
我们的曲状元马致远亦不能免俗,他年轻时热衷功名,勤学苦读,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样的困顿中,在这样的壮志未酬,颠沛流离下,作者创作了这首小令。
3.追情思
你们说,作者这样的境遇,他能不想,不念,不思吗?一首《天净沙.秋思》,你能追寻到作者那缕哀愁,那缕思念吗?
孩子们听得入谜了,我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透过那寥寥的文字,已经感受到了文字背后浸染的情愫!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思想,在晨读课上,我要把我的这点对语文的偏爱都倾囊相授,教会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体会文字的魅力,学会寻觅那方块字背后的故事,我亦欣然,我亦乐然!突然间,觉得自己好像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
因为爱,所以爱――带着浓情来读
有了前面一系列琐碎的碎片积累,孩子们的情绪已经被最大化地调动了起来,当在网师的引领下,今天的“读”诗真是让我动容,孩子们好像把满腔的情绪都用“读”,都用声音的震颤渲泄了出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中的这句经典点评我至今记忆犹新。听着班级孩子们男生读,女生读,轮流读,一声高过一声,一浪盖过一浪。这样的晨读,变得不再古板,这样的晨读,变得生气盎然,这样的晨读,变得有了人情味!真好!
因为爱,所以爱――带着浓情来写
六年级的学生,我要求他们不但要读好,背好,而且要像课上学习语文一样,适当地写一写收获体会,做做批注。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一环节我并没有做过多的框框要求,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听课所得,随便写,也不求什么对与错,因为也无所谓对错,只要孩子们“我笔写我心”就好。
本以为孩子们会写的乱七八糟,不堪入目,没想到,却让我大吃一惊。这更坚定了我大胆尝试的信念。孩子们的可塑性实在是太强了,你给他一个“点”,他会还你一个“面”!
因为爱,所以爱――带着浓情来画
以往的晨读课,我们虽然也进行了诗配画,但是孩子们画什么的都有,可能就是单纯为了追求美观和漂亮!今天的诗配画,我让学生先想一想:既然叫“配画”,那么,就要做到“画”与“诗”的意境“相配”“相合”!使它们浑然一体!带着你对诗词的理解,带着你对诗词的感悟,总之,带着你的浓情去配画。万物皆有情,一幅好的诗配画作品应该是情与景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
我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吸引他们,只是因为我“爱”我的学生――我的心肝宝贝们!希望在我教孩子们的日子里,在我陪伴他们的岁月中,能让他们从心底里真正“爱”上晨读,“爱”上古诗词,唤起孩子们心中那份最可贵的殷切求知和执着热爱!不为别的,因为“爱”,所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