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的阅读分享由两个小对头阿虎和碧碧带来
碧碧《父母的语言》
思考:都说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对孩子教育投入的竞争日渐激烈,特别是中国式父母的焦虑。
中国有句老话说:“三岁定八十”,其真相是什么? 真正的起跑线又是从何时开始?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
⭐优化大脑的亲子沟通方式——3T原则
一个语料丰富的语言环境对于婴儿和儿童大脑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帮助父母构建良好的幼儿语言环境,本书的作者和她的团队研究出了一套科学且便于操作的亲子沟通方式:3T原则,即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轮流谈话(Take turns)。
1. 第一个T:Tune in-共情关注
父母用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给予孩子回应。孩子讲话的时候要始终共情关注他,要把他的情绪感觉帮他讲出来,要不断地解释他这种感觉,这种共情关注的方式能够让孩子快速的学习,因为孩子还小,如果非要他跟着你的步伐那他就会变得特别的焦虑,带来皮质醇的分泌,最后你也生气,他也生气。
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项原则,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和孩子谈论。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即便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所以,当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去玩积木,你就给他解释积木。
儿向语言是用来获得幼儿关注的良好方式。儿向语言也叫婴儿语,即像孩子一样夸大语音的说话方式。比起成人语,儿向语言更加音调优美、韵律动人、措辞简练。据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如果11~14个月大的婴儿一直在接受儿向语言,在他们两岁时能掌握的词汇比接受成人语的婴儿多两倍。只有先吸引婴儿的耳朵,才能让他关注说话的内容。如拉臭臭,吃饭饭,喝大牛奶。
2. 第二个T:TALK MORE-充分交流
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话语,而是为了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使用方式。
如果父母让孩子接触到广泛的词汇,长年累月后,孩子的语言水平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以下方式能让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词汇输入量。
(1) 描述日常活动
即一边干活,一边描述出正在做的事情。
对于孩子来说,听到一个词语,就立马知道了它指的是什么。这样做除了能拓展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明确知道词汇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2) 不用代词
称谓对孩子的词汇意识和认知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父母和孩子讲代词,孩子既容易感到困惑,也不利于孩子接触更多的词汇。
孩子接触到的语料越丰富,他听懂词汇、理解词义的能力就越强,使用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3) 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
尽可能多的跟这个孩子解释这个世界,尽量去延伸他的想象力,用平行谈话,脱离语境,以及言语扩展的方式帮孩子丰富他的词汇,以及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连接。
第三个T : TAKE TUNES -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
为了让“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成功展开,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应。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语音信息,认真回应,在孩子回答时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来搜寻回应的词语。这是“轮流谈话”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开放式问题则能够完美地实现“轮流谈话”的目的。家长只需抛出“怎么办”和“为什么”,就足以让孩子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独立思考,最终逐渐地学会解决问题。
要制止孩子去做一件事,要用因果的关系去解释,但是大部分家庭运用的却是命令的方式。命令的方式无法给孩子建立更多的连接,只会让孩子停止探索,不敢去尝试这个世界上的东西。如果父母整天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孩子的自控力就会下降。因为他不认为这些东西需要我管,他不会去探索规则,不会去尝试自己掌控这件事情,所以他的自控力就会下降。所以一定要减少命令型的语言,改成建议提示型。你可以做提示,可以提建议,可以告诉他因果过程,但是你要让他自己尝试着去控制自己的人生,这时候他的自控力才会不断地增长
第四个T:Turn it off-关掉它
数字时代,屏幕正在抢占人们的注意力,孩子也不例外。然而电子产品不能替代父母给予的互动和回应。孩子通过你和他所做的反馈,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这才是他情商增长技能提升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电视机前面的孩子情商低的原因,在学校里爱打架,因为他不知道别人会痛,他没有跟别人互动,感受不到别人的想法。
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和看护人进行语言上的你来我往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要素。社会互动才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大脑。
个人感悟:妈妈说她在我刚生下来就不停地跟我说话,外婆还不理解,说这么小能听懂吗,不过当时妈妈有看婴幼儿教育的书,所以她这么做都是为了开发我的大脑和语言功能,而且她还告诉我在我1岁的时候跟婆太喂鸡,婆太抓着一把米 咕咕咕 地 叫鸡吃米,我也学着 gu gu gu 地叫,我姑姑很开心,说我学会叫姑姑了,哈哈。
昨天姐姐带正在上幼儿园的外甥来家里玩儿,每次他妈妈对他说话语气稍微重点,它就会对妈妈说好好说话,这个 是幼儿园老师教他们的,要提醒父母好好说话,自己也要好好说话。孩子的起跑线不是幼儿园,孩子的起跑线不是重点小学,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愿不愿意跟他多说话,是父母愿不愿意用更加丰富的,科学的语言方式帮助孩子去建立足够丰富的大脑神经元连接。
回到最初的问题“三岁定八十”,其真相是什么?我认为从三岁看冰山模型的底部即性格价值观等,这个对人生发展影响深远,比如三岁就是个好奇心重,精力旺盛的宝宝,大概率之后也是对生活充满热情的!
阿虎《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斯·埃里克森,研究了许多被称为”天才“的人,发现这些人并没有所谓的生来的”天赋“,这些”天才“也是普通人,并不像我们熟知的那样不用功就可以取得很大成就。
相反,每个领域最杰出的人,往往是练习时间最久的那个人。
我们再想想现在的媒体,他们需要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吸引读者,所以,你看到的是事实也不是事实。
是事实:这些被称为”天才“的人,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不是事实:他们不是一夜之间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的,他们努力的过程并没有被报道出来,没有人知道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刻意练习的本质是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有目的的练习,比通常的练习更有效,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这样四个特点: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史蒂夫的短期目标是每次都比上次多记住一个数字。就这样把目标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在达成每一个细致的小目标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行为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史蒂夫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着作者报出的数字,记忆、复述,每秒钟一个数字,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任务上。
3.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又错在哪里。在记忆实验中,史蒂夫每次尝试都会得到立即反馈,是对还是错。他自己也会觉察到,哪些数字让他犯错,又是什么原因。一般来说,无论你想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判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不然,你不可能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
4.需要走出舒适区
在记忆实验上,作者一开始就设计不会让史蒂夫感觉到太舒服,当史蒂夫背出来时就增加数字,没有背出来就减少数字。总是让他在离自己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挑战他,让他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都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当走出舒适区,几乎每个人都会偶然碰到瓶颈,那些关卡看起来很难,好像你永远也克服不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过障碍的最好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可以思索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借助于导师或教练,他们可能已经熟悉了你遇到的障碍,可以为你提供克服障碍的方法。
一万小时法则和刻意练习是一致的: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变成业内杰出人物,都需要付出许多艰苦卓绝的努力。
你必须花很长时间练习,因为你将与之竞争的人,已经花了那么长的时间练习。
在工作中“刻意练习”
几乎任何类型的组织和专业中的人都十分熟悉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已经受过训练和在职人员的绩效和表现。刻意练习正是这个问题的解药。
三F原则
刻意练习必须牢记三F原则,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
专注至关重要,如果你在走神或者很放松,你可能不会进步。一个队员正在击球,教练走过来询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自己在练习。教练说:“不,你不是在练习,你只是在击球而已。”全神贯注于练习的目标,控制自己的身体的各种细微反应,练习才会有效果。如果只是为了开心,那么得到的也就只是开心,不会是进步。
即时反馈十分重要,它能够让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纠正错误和精进技巧而使自己的技能精益求精。区分杰出和优秀的一个标准就是人们对于错误的敏感程度,每次练习,是否识别出了错误,是否得到有益的反馈,清楚自己哪里欠缺、哪里胜任,对于继续练习至关重要。
当发现错误之后,要想出各种办法去解决它,设计专门的环节,攻克特定的弱点。比如,发现打字速度慢是因为某些字母按键错误,就要集中训练含有那些字母的文字,想办法稍微逼自己一下。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解决停滞瓶颈期的问题。
个人感悟: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天才也是源于背后的努力付出和积淀,没有天赋不能作为不成功以及懈怠的借口和遮羞布,关键还是需要有效努力,愿意努力也是一种意愿天赋。努力不是看表面的时间,而是看有效时间即真正专注在目标上的时间,要给自己一个不那么容易到的目标,进入“练习→反馈→改进→练习”的循环中,不断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