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2012年移动大趋势(上)

最近VisionMobile发布了Mobile Megatrends 2012报告,就九个方面分析移动领域的趋势发展,现笔记如下。

一、手机OEM的金字塔状况

在2010年,报告称Symbian已将智能手机桂冠让给Android。那时,Symbian和Android的差距只有2%。在2011年差距拉大,Android称在智能手机市场有半数是Android,而Symbian的份额已降至个位数。Android在2011年压倒性的优势可简单归纳为:每两台出厂手机就有一台是Android。

市场数据

2010年智能手机占手机总份额的21%,在2011年达到为30%,其中Andriod贡献14%,iOS贡献5%,加起来占整个总市场的20%,与功能手机S40的份额持平。

智能手机在不同地区占有率相差很大,北美(63%)和欧洲(51%)最高,其他地区接近:亚太地区19%,非洲和中东18%,拉美17%。

在智能手机中,Android占有49%,iOS为19%。即将终结平台Symbian为16%,Bada为2%,没落的黑莓为11%,这共计29%的份额以后花落谁家?WP在2012年的发展又会如何?

智能手机十大主要生产厂家产量占领总量95%,其中三星和苹果份额最大,分别为20%和19%,ZTE和Huawei各占3%,至少上榜啦。

Android市场

对于Android手机,三星独领风骚,比拍Android第二位的HTC(占智能手机9%)出货量多出整整一倍。

三星和HTC的成本结构增加了他们在软件/硬件差异化能力,得到快速发展,而在通过价格优势,补充长尾市场,华为、中兴、acer,VIZIO在低端组装方面同样得到发展。

老牌的制造商,摩托罗拉(被收购),索尼爱立信(重组),Nokai(转机?)受到Andriod市场的冲击。OEM如没自己生态系统或者差异化特色是难以获取高利润的。

市场份额不等于利润:三星+Apple占智能手机总利润近99%

Android的成功得益于众多手机制造商希望通过廉价智能手机与iPhone进行竞争,而Google提供的商品化Android实现,间接促使智能机价格可低于$100,还限制OEM的差异化,使智能手机同质化。

尽管很多制造商通过Android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当中只有很少能够真正盈利。三星是唯一的Android阵营中盈利的厂家。在2012年第一季度,苹果和三星共占智能手机总利润近99%。这意味着十几个手机制造商在争夺智能手机蛋糕余下不到2%市场利润的蛋糕屑。

盈利的关键:整合产业价值链

Apple和三星的成功是因为能在整条价值链增加价值,从芯片到云。

Apple拥有iOS平台,硬件知识产权,手机设计,内容发布和服务,零售渠道,将这些整合到统一的产品体验中。

三星同样对整条价值链控制,从中获得竞争优势。三星生产价格最贵的器件:屏幕和应用芯片。这使公司在价值链上获利,而竞争对手只能通过组装获利。掌握价值链上的核心器件使三星不仅在BOM(Bill of Material)上有优势,还可保障供货量和上市时间。三星通过提供新Android版本第一个机型,提供新一代屏,引领Android市场,使它在早期销售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那是否意味手机市场由三星和苹果控制?初看,貌似是,然而仍有很多空间。例如Amazon,以独特商务模式进入智能手机市场,通补贴(自有品牌)方式,驱动内容和零售生态系统。Nokia继续在低端手机发展,有超过110款手机运行S40平台,使用1.8寸屏幕,税前的非补贴价只需38欧元。

具有封闭或紧密整合的OEM具有竞争优势。很容易理解,你需具有竞争对手没有的东西。

金字塔的现状

OEM金字塔(按产量)从上到下分为四档,利润则正好相反,是倒金字塔。

1、创新者(丰厚的利润):苹果。有效整合“硬件+软件+服务+生态系统”,形成统一产品体验,包括手机、平板和TV。

2、快速跟随者(吸引人的利润):如三星、HTC。在Android的生态系统中具有品牌和差异化(快速地推出新release的版本)

3、组装者(低利润):例如ZTE,华为,Acer等等。以组装为主,利用Android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应用与主流OEM竞争。

4、功能手机 (低利润):例如Nokia,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价位可以低至$50,但数量占有整个手机市场的60%

小结

(1)竞争焦点改变:从功能到体验,从手机数量到应用数量,说白了就是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的差异决定的

(2)Android导致市场集中跳水。市场份额超过2%的制造商,从两年前的6个增加到10个,手机制造的门槛在降低。

(3)要从Android中获得利润靠的是速度和垂直整合。三星正是靠屏和芯片的垂直整合获取整条价值链的利润,三星同时也是新版本推出最快的厂家。

(4)RIM,NoKia,Sony需要适应新的游戏规则。RIM的失落是因为它独特服务有替代(Gmail,WahtsApp);Nokia的软件(WP7)和硬件都是模块化的,这对价值链利益获取和上市时间都有影响;Sony需要将手机成为盈利部门或者通过内容服务补偿亏损。

二、Web是新的带围墙的花园,需要一个领导者

HTML5由W3C和WHAT标准组织制定,通过UI工具、离线存储、2D图像、无需插件的音视频播放、地理位置、通信等能力,使web应用更接近原生应用。

大家都在谈论HTML5,触发点各不同:使web远离Flash;打破Apple和Google垄断的藩篱,吸引广大web开发者;降低开发成本;实现跨屏跨设备;运营商与原生平台竞争生态系统的控制;芯片厂商为芯片提供新的竞争优势。

另外开发工具也是一个竞争点,例如Adobe在2011年10月收购了Nitobi(提供PhoneGap)。

HTML5的问题在于:

(1)各平台对HTML5支持度的碎片化

(2)与原生应用在用户体验的对比

(3)缺乏发布渠道和货币化渠道

将HTML5作为平台分析,可从平台对生态链有几个关键点来看:

(1)软件基础:包括应用运行环境,开发者工具链,平台API。HTML5浏览器(平台)碎片化,功能实现比原生的慢一拍。特别是平台API部分依赖于底层平台的实现,如Google的HTML5将带有Chrome API,Facebook的则带Facebook API。

(2)开发者生态系统:相同语言,但不同的API集。这是由于HTML5碎片化导致。Google的将面向web开发者,而Facebook将面向Web和Flash开发者。

应用商店包括下面三个部分,Web正在等待一个领导者来主导HTML5的应用商店,看谁主沉浮。从目前Google和Facebook的所作所为,Web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带围墙的花园。

(3)货币化:Google Chekcout,FB credit,运营商的小额支付

(4)发布:通过SaaS或者设备向最终用户发布应用,可到达哪些用户。Google可以接触PC,Mac,Android,Chrome OS用户,而Facebook则是 900M的FB用户

(5)零售:应用发现、促销、search、推荐。Chrome web商店、FB应用推荐。

另外要实现货币化,还有一个问题,目前HTML,CSS,JS都是可以读到的,如何不让别人读取你的程序代码,如何保护也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跨平台工具挑战Apple和Google的双寡头垄断地位

为了最大化适用范围,开发者需要将应用适配不同平台。难度在于开发者需掌握各类不同的编程语言,它们之间差异很大,另外还要通过不同应用商店。这形成门槛,尤其对那些人数在百万计的刚进入移动领域的开发者。

跨平台工具提供扩大适用范围且无需增加成本的解决方法,可很简单地将一个应用适配到不同平台上。目前有很多这类工具,覆盖开发者所需:

(1)Javascript工具,例如JQuery,Sencha;

(2)源代码translator,例如MoSync,XML VM;

(3)web到原生应用转化,如PhoenGap,MoSync;这种也可称为hybrid app,打包时增加原生封装成为原生应用。

(4)运行环境,如appcelerator,Xamarin;

(5)App factories,例如跨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工具,app makr,AppsGeyser,tiggzi

2000年,跨平台工具有Adobe和QT,而现在则超过100种,它们之间进行整合和收购。虽然跨平台工具市场未完全起飞,但当中的佼佼者已迅速获得认可成为主流,例如PhoneGap和Sencha。

跨平台工具带来的是开发的普及,平面化,延伸到浏览器后庞大的web开发队伍。据估算,原生应用开发者大约300K,而web开发者大于3M,至少比原生移动开发者多十倍。这意味着新生的跨平台工具市场将在未来迅速发展。尽管尚未能替代原生开发,它的作用愈发彰显,使数十万计的新开发者更易进入移动领域。

尽管浏览器存在性能缺点和不同浏览器版本碎片化问题,HTML5作为最被广泛支持,代码统一的跨平台应用技术出现。跨平台工具将使HTML超越web浏览器,允许开发者创建原生智能手机应用,例如PhoneGap。跨平台工具通过统一代码编写,而不是运行环境,来实现跨平台应用开发。

此外,跨平台工具正在挑战Apple/Google的双寡头垄断地位。2012年将是移动生态系统的拐点,由Apple和Google建立的网络效益正被一个意外新入者挑战,跨平台工具使开发变得简单,使iPhone开发者可以接触到Android和Windows的用户,允许其他生态系统参与竞争,从而稀释网络效益,不仅是应用数量,还有最top应用,推出市场时间(应用极少同时在所有平台应用商店推出)以及应用整体质量。

相关链接:我的产业生态链和杂谈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2012年移动大趋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