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意识必须要有具备叠加性的存在方式
意识能够导致波函数坍缩并获取到认知结果,这表明意识一定是和物质波函数发生了相互作用,而要和物质波函数发生相互作用,意识必须要有叠加性特征,可以和物质波函数叠加为一体,才能实现心物沟通,获取到认知结果。
(通过物理波叠加的分析,数学波叠加的分析,抽象出叠加的本质,将其还原为哲学性质。内容暂略)
要点
1、"叠加性,重合性,共存性,一体性,可入性"是家族近似的性质。
2、叠加性不等于相干性,相干是一种特殊的叠加,纠缠也是一种特殊的叠加。A和B互相共存但是并不彼此影响,是非相干叠加,反之是相干叠加。
2、二者一体共存并相互影响,这个就是叠加性造成的。与之对立的是分立性,排斥性,二者两不相干,完全独立。
3、所有的物质相互作用,都是叠加性导致的。没有叠加性不可能产生相互作用。
4、在日常经验当中,粒子只能互相碰撞,但是不能互相进入。波动只能互相进入,但是不能互相碰撞。
5、如果心物要沟通,必须要"进入"对方,而要"进入"对方,自身必须要有叠加性。叠加性正是波性的本质特征之一。所以意识必定有叠加性,具备叠加性的意识,即波性意识。叠加性也是化解心物交互难题的关键!
总之,根据电子双缝实验可以推断出只有意识导致波函数坍缩才能逻辑自洽的解释实验现象,而无论是哥本哈根解释,还是退相干解释以及多世界解释等,都有逻辑上的严重困难,而如果是意识导致波函数坍缩,那么可以推断出意识必须要有三个特性:
1、意识必须要有处于抽象空间的抽象存在方式,才能和抽象空间的物质波函数(量子态)发生交互作用。
2、意识必须要有非局域的无限广延性的存在方式,才能覆盖非局域的无限广延性的物质波函数(量子态),瞬间改变它在全空间的概率分布。
3、意识必须要有具备叠加性的存在方式,才能和物质量子态发生叠加纠缠,产生相互作用。
意识只有具备以上三点的重要性质,才能产生冯诺依曼所说的意识导致波函数坍缩,即量子叠加态坍缩为单一本征态,进而获取到测量信息这一重要结果。而这种非局域性、无限广延性和叠加性并处于抽象空间的抽象意识正是“波性意识”。由于波性意识处于抽象性的数学时空之内,经验性的四维物理时空之外,所以波性意识并不是处于我们所感知的物理时空的大脑之内,而是在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时空之外,尽管这一点很难理解,大大超越经验常识,但是它却是一种基于实验现象和逻辑理性的必然推论,也因而引发了种种革命性的惊天认识。
一个简单的类比
借助下面这个例子,将会帮助你进一步理解上面的理论:
如果你是电脑程序世界外面的人(物理时空范围内的观察者),那么你只能看到电脑屏幕上的图像(坍缩的粒性现象),而无法直接看到电脑图像背后的数据信息(量子叠加态,波性物质),如果你要和电脑数据信息直接接触,那么只能自身成为程序信息(波性意识),和电脑数据信息(量子叠加态,波性物质)互动。你没有可能直接进入电脑程序的世界。物质波函数就类似于电脑的数据信息,而粒性现象就类似于电脑的屏幕图像。而物理时空范围内的观察者,就类似于观察电脑图像的人,它在抽象的程序世界之外。意识导致了波函数坍缩,而波函数对应的量子叠加态又只可能在抽象的数学空间,这已经暗含着波性意识的必然存在。
粒性意识的必然存在
粒性意识是可以直接体验到的,是不证自明的,粒性并不是指物质粒子,而是指就是单个单个的,非连续的(离散,分立)性质。我们感知经验到的意识本就是单一的念头,单一的意识行为,不断分立性的生生灭灭,形成意识流。这个说明意识有分立的,非连续的粒性特征。单一时刻有单一的粒性意识的事件生起,也同样有单一的粒性物质的事件生起(坍缩后的本征态),一个是现象性的观察者,一个是现象性的被观察对象,二者彼此对应,同生同灭,以普朗克时间(10的负43次方秒)为基本单位,不断的向前递进延伸,形成时间流,这个就是非连续性,分立的物理时间,它是建立于非连续的,分立性的粒性现象的生灭变化的基础上。
波性意识和粒性意识的有机统一
直接观察体验到的粒性意识和逻辑推导出的波性意识,二者又可以逻辑的统一到一起。因为粒性意识如果是分立性的前后相续生灭,那么必须要有个生灭之间的过渡形式,否则相续生灭无法完成,因为已经灭去的意识不可能产生出新的意识,这个过渡性的意识也必须要在物理时间之外,而这个过渡性的意识就是波性意识,这意味着波性意识和粒性意识都是不可或缺的(互补性),但是又不能并存(互斥性),所以这说明意识必然有波粒二象性。和物质的波粒二象完全对应,二者还有密切关联,如果没有波性意识对波性物质的作用,就无法产生出现象性的粒性物质,物质的叠加态无法坍缩为本征态。这一点已经被冯诺依曼有力的证明。波性意识和物质波函数依靠波性的叠加特性而实现彼此的沟通,有效解决了心物二元论的沟通难题,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心物二元论。避免了唯物论的极端,也避免了唯心论的极端。同时还化解了原来的心物二元论的难题。
综上所述,意识波粒二象性的逻辑推导过程,是建立在最可靠的电子双缝实验以及冯诺依曼的意识导致波函数坍缩的数学论证基础上,不是凭空假设,也不是依靠神秘宗教体验。宗教的一些观点只是提供了辅助性的证据支持而已,古人依靠经验观察和直觉体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重要特性,但是没有准确的描述。中国哲学的太极阴阳就是这个本质的波粒二象的近似描述。波性是阳,粒性是阴,一阴一阳,不断转化。物质和意识的波粒二象其实是最本质的太极阴阳。一物一太极,一物一阴阳,正是万事万物皆有波粒二象性的近似性认识。
古人之所以能够直觉性的获得某些对存在的深刻洞见也是意识的波粒二象性导致的,因为波性意识不属于现象界,属于抽象的本体界(物理时空之外),而波性意识的本体由于叠加性从而可以和本体界的万物叠加纠缠在一起,这使得先天的波性意识能够直接性获取本体界的信息而不需要通过后天经验,这个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天赋观念或者先天认识,也是柏拉图的回忆说的真正依据,也是儒家心学的良知说的真正理性依据。
由于现象性的万物是抽象的波性本体(量子叠加态)的投影,并且它们的相续生灭又能将波性本体的特性以及内容以一种近似于电影放映的方式在物理时空中一帧一帧画面的依次展现出来,所以可以根据现象观察,归纳出近似性的真理性认识,之所以是近似,是由于归纳法建立于经验观察之上,无法直接观察到过去和未来的对象,也不可能归纳所有时间点上的信息,所以无法得出普遍必然性的真理认识。
唯理论侧重的演绎法根据波性意识的先天直觉建立出基本假设,可以逻辑演绎出普遍必然性的真理,这个和波性本体的特性有关,而经验论强调的归纳法根据后天的现象观察,总结归纳出近似性的真理,这个和粒性现象的特性有关,波粒二象的统一性意味着唯理论和经验论二者的本质统一。这个就实现了西方哲学争论两千多年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真正融合。并且能够重新建立起被休谟破坏的因果律,修复康德的认识论的不足。
上面是简单的推导,显然,意识的波粒二象不是凭空的猜想,也不是简单类比物质的波粒二象性,而是基于电子双缝实验的实验现象和冯诺依曼的数学论证,进行的更深一步的逻辑推导,具有逻辑的必然性,是建立于经验观察和逻辑理性基础上,是真正的理性认识。
上一篇:※意识波粒二象的详细论证(6)
※意识波粒二象的完整论证
※天行新学的核心思想简述
※先验自我论证:对认知的理性考察
※新学开山之作:《万物一理》序言
※天行新学:引领人类的普世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