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波西米亚楼》记录

严歌苓《波西米亚楼》记录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首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严歌苓:

严歌苓,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57年出生于中国上海,自小生活在书香世家。祖父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厦门大学教书,是当时著名的翻译家。严歌苓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泛的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等。她的作品常被翻译成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代表作品有《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语》、《陆犯焉识》、《天浴》、《寄居者》、《金陵十三钗》《人寰》、《白蛇》等。2016年1月22日入选2015“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前五名。 2018年1月凭借《芳华》获得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提名。2018年1月23日,严歌苓的作品《芳华》获得第十九届《当代》文学拉力赛2017年度五佳作品,得票排名第2位。 2018年1月,严歌苓的小说《芳华》在2017收获排行榜长篇小说榜(专家榜)排名第8。

而我也正是从《芳华》点燃了对严歌苓的兴趣。虽只看过《天浴》《金陵十三钗》及这本类似“自传”般写她自己生活的散文随笔,已让我感到“很爱很爱”,竟有不舍得一下读完之感。


图片发自App

《波西米亚楼》这本书,是严歌苓的散文集,其内容包括“波西米亚楼”,“非洲札记”,“苓珑心语”和“创作谈”四个部分,收集了她的心情随想,创作心语,演讲稿等等。她在书中讲述了母亲对提出离婚的父亲的感情,母亲的病故,自己随外交官丈夫在非洲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的创作毅力……这些字,是严歌苓对人生的记述和感悟,也解释了为什么她可以成为这样一个充满力量的作家。

在这本书中,可以从很多随想中看出严歌苓的写作态度,她写道自己对文坛泰斗的感悟,“在芝加哥读学位时,第一门课要求对所学到的作家们进行阐述,主要是对于终生的作品,亦包括他们的传略。我于是迷上了读他们的传记。对比中我发现这些文学泰斗们——无论男女——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美德和缺陷。比如说,他们都有铁一般的意志、军人般的自我纪律、或多或少的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也写道自己如“瘾君子”一般的写作生活,“半点玩世不恭都不能有,半点消极怠工都会让你前功尽弃。因为那涅槃似的极致快乐就在认真单纯的求索后面,就在那必不可缺的苦头后面。”又或者,那感慨间也藏着对文字的坚定,“就连最不费事的瘾也没那么好过。酒是辣的,烟是呛的,咖啡是苦的。人间极乐之事,无不是苦中作乐。”

在《读书与美丽》中,作者写到:女人总有永别自己美丽外貌的时候,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阅读是其中最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挣来的爱情》中告诉大家:女性或男性渴望爱情,却不懂得真挚牢实的爱情是该去”“挣”的,不”“挣”的爱情首先是非分的,其次绝不可能持久。

生活中的许多案例说明,一切失败的婚姻是因为人们忽略了这个”“挣”字,一旦进入了婚姻,爱情便似乎有了保险,往后的一切灾祸都该由婚姻这个保险公司来负责或承担损失。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再继续”“挣”得爱情,而是把对方已付出或正在付出的爱当成”“该着”。

还有,别忽略那些小小修饰,它们总是使你看上去赏心悦目。别以为内在地”“挣”就够了,外在的,也需要去”“挣的。

《波西米亚楼》这篇中有一段:从物质贫乏到物质富有是人自身的一次解放,而从物质丰富再返回所谓的简陋则是人的又一次解放。第二次解放大部分取决于人的自由选择,亦在于人的人生态度、审美观。房东太太六十岁左右,常把“庸俗”挂在嘴上,有次问她的“庸俗”定义何在,她说:“假花固然是一种庸俗,但对我来说,庸俗是一个人开辆豪华奔驰车,但连买本书的钱也花不痛快。”

…………

书中美妙的地方,让人思考的地方很多,需要细细品味反复消化,我把它当成枕边书。当然也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继续阅读她更多精彩的作品。

我说了那么多,而该书好或者不好,还是得自己读过看过品鉴过,方知味。

严歌苓《波西米亚楼》记录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说我们中国人买九角九半打的袜子与买九千九的貂皮大衣是毫不矛盾的呀,我们的节俭是为了豪华。

妈妈在锅里放一点儿油,倒油之后,她舌头飞快在瓶口绕一圈,抹布一样。不知她这种寒碜动作什么时候已做得如此自如。

她如愿地在雨中的小旅馆住满了七天。除了到隔壁一家电影院一遍又一遍去看同一部电影,就是在对门的小馆吃一碗又一碗同样的馄饨,然后坚持过完了她臆想中的与父亲相聚的七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严歌苓《波西米亚楼》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