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摆渡人》:原来你在这里

读一部喜爱的小说,就像是逐渐深陷热恋期的彼此,容不得半刻的分离,无法自拔;即便是分开,脑海中也是挥之不去的留恋,《摆渡人》就是其中一部。

读《摆渡人》:原来你在这里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Claire Mcfall),一位中学教师。出于对“人死后会发生什么”的好奇和希腊神话中冥府渡船人故事的结合,而创作了本书。对我而言,吸引我无法自已的更多的是对“死后到底会发生什么”的好奇和想象!

现世人们总是忌讳去谈及死亡,但却在内心深处充满好奇。小说中首先呈现的就是女主人公在去看望父亲的列车上,因为一场车祸而丧生,之后灵魂出窍遇到自己的摆渡人,走过荒原,到达另一个世界过程的经历……其实对于人死后肉体和灵魂的分离这一点,我们并不陌生,无论是在《聊斋志异》《西游记》,亦或是电影《人鬼情未了》,《宛如天堂》……都有关于人类灵魂的描写。现实中,我也深信人的肉体可以老去,失去,但精神确会是另一种永恒的存在。小时候在村里亲眼目睹过类似奇怪的现象:有位老人去世,其女儿因为过度悲伤哭泣,然后突然之间就来了精神并模仿着已去世老人的声音举动,人们就说是被老人的魂魄所附身……所以对小说中灵魂的经历总是充满好奇。就是这样一个背景设置却勾起了无尽的兴致。


读《摆渡人》:原来你在这里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关于人设,女孩迪伦和摆渡人崔斯坦。迪伦在进入死后世界之前更多的是个平凡,对生活冷漠,也没有勇气正视自己需求的女孩。在学校被同学欺负而不敢反抗,唯一的好友也转学了,和单亲母亲的关系不冷不热,体会不到一点家庭的温暖。可以说是对生活所麻木的人,甚至是得知自己已经死去之后依然淡然而无所谓。崔斯坦作为一位摆渡人,已经在不知多少年的时间里守护了不知多少的灵魂度过这个充满恶鬼的荒原。更多时候,他是个冷漠只为能树立完成任务的使者形象。

迪伦在和崔斯坦在度过荒原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的困苦之后,她的情窦悄然打开,已经无法用摆渡人的理所当然来看待崔斯坦的守护,而崔斯坦也是同样经历着内心的挣扎。迪伦这种少女的芳心仿佛是一枚开启自我心智之门的钥匙,让她勇敢的正视这一切并试图努力去改变争取自己的所求。这种能量让她整个人仿佛开了挂一般,纵然是度过了荒原,但是对于迪伦而言,没有了崔斯坦的陪伴确是毫无意义。于是依然孤身一人重返荒原寻找摆渡人崔斯坦……我在深深为她捏了把汗的同时,也惊叹于这种追求自我的勇气和行动力!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内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会为了自己的真正需求而去奋不顾身的为之一搏呢!更可悲的是我们为了过分迎合周围,甚至到了已经搞不清哪个才是自己内心真正需求的地步!身边有很多这样“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种感觉,累!反而是那些真正释怀做自己的人才活得是越来越潇洒!


读《摆渡人》:原来你在这里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迪伦和崔斯坦对于爱情的义无反顾也是我所感动的一点。迪伦在意识到崔斯坦并没有和自己一起来到荒原过后的世界时,想方设法重返荒原,在没有摆渡人守护的前提下,勇敢机智的应对着周围的恶鬼,最终在灵犀一瞬认出了那盏灯-崔斯坦!为了和崔斯坦在一起,他们打算重返现实世界,虽然史无前例,没有过往经验的指点,但是这种宁可一起死去,也不要分离的境界确实为之钦佩!无论真假,但是内心深处对这种行为就是期待而敬佩!上天往往也会眷顾这些虔诚的人儿,所以最终重返列车事故地点,成功返回现实世界见面的那一刻,一句

“原来你在这里!”已经戳中了整个泪点……

让我想起张爱玲的小说《爱》中的最后一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句:

“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小说中的这句“你也在这里吗?”,凝聚了多少的错过和悔恨,最后只能这样淡淡一句聊以自慰。但是迪伦和崔斯坦的这句“原来你在这里”看似平静,却包含了无尽的激动和热泪,这是历经千辛万苦后的欣慰和彼此信任深爱的不顾一切的回报!


读《摆渡人》:原来你在这里_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整部小说充满了正能量,感觉连泪水都是充满欣喜和感动。多去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是整个机能被激活的源泉!


读《摆渡人》:原来你在这里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摆渡人》:原来你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