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日期: 2018-07-08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深度工作有价值的原因
深度工作假设(The Deep WorkHypothesis):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这三类人在智能机器时代处于获利的一方,收获极大的利益。
可以利用智能机器把工作做得漂亮并具有创造性的,在所处行业中最优秀的,还有那些拥有资本的
一种是能够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
一种是自己所在领域的个中翘楚
两种核心能力
加入当前经济形势下赢家群体的两项要点
如果你无法学习,就无法成功.
如果你不产出,就不会成功,不管你的技艺多么纯熟,天资多么聪颖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有时被人们称作表现心理学——开始系统地探究哪些因素区分了专家(在很多不同的领域)和其他人。
答案在于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的要求
结论:想要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你必须高度专注,不能有任何干扰
生产力规律: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多种任务切换时,造成的影响。
论文“为什么完成工作那么难?”中介绍了一种称之为“注意力残留”(Attention Residue)的效应.
“转换任务之后处于注意力残留状态的人,在下一项任务中的表现通常很差而且残留量越大,表现越糟糕。”
不要急于将自己的工作打上不需要深度的标签。你当前的习惯难以做到深度工作,并不意味着缺乏深度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由于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复杂性比体力劳动者高,所以也更难衡量个体努力所带来的价值
基础假设——衡量个人贡献越来越难——“毫无疑问是真实的。
度量黑洞 :此类度量属于不透明区,难以轻松衡量。
最小阻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Resistance):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
明晰了重要的工作,同时也就明晰了不重要的工作
忙碌代表生产能力(Busyness as Proxy forProductivity):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生产能力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
我们不再权衡新科技的利弊,不再平衡新增效益和新引入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始自以为是地认定,只要是高科技就是好的,而不用再做探讨.
我们不再将网络工具看作一种由逐利的公司推出,由希望获得回报的投资者提供资金,由二十几个人经营,经营过程中时不时编排出一些噱头的产品。相反,我们急于将这些小玩意儿奉为至宝,作为进步的象征和(容我说,勇敢)新世界的先声
这种网络中心主义(盗用莫洛佐夫的又一说法)恰是当今技术垄断的真实模样.
深度工作在当今的商业气候下应该成为优先考虑的事情,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我们在上文中总结了出现这种矛盾现象的各种原因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知识工作中),增加深度工作时间可以有效影响人脑这台复杂的机器,多种不同的神经学理论表明,此种影响将使你对工作生活的意义和满意度得到最大的提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工作其实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工作类似于心流活动,有其内在
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所有这些都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到工作中,专注其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休闲时光则组织松散,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
第一个关键点是:任何对高水平技能的追求——不管是物质的还是认知上的——都可以带来这种神圣感.
第二个关键点是:培养手艺需要完成深度任务,因此需要致力于深度工作.
就像我们这个种群进化到一个阶段,在深度中繁荣,在浅薄中沉沦,成为一种可以称作“深度智人”(Homo Sapiens Deepensis)的物种
由此造成了一种典型的市场错位:如果你培养出这种技能,就可以在职业上取得成功
后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严格的计划,用于帮助你将深度变成职业生活的中心。这是一种困难的转变,纵有无数此等努力、充分的理由和切合实际的论证,也只能激励你走到某一点。最终,你所追寻的目标需要你从更加人性化的角度与其产生共鸣
禁欲主义哲学(Monast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这
种哲学通过摒弃或最小化浮浅职责,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禁
欲主义哲学的实践者往往有明确且价值极高的职业目标追求,而且他
们在职业上取得的大部分成就都是由于工作表现特别突出。-
双峰哲学(Bimodal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这种哲学要求你将
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
做其他所有事情。
节奏哲学(Rhythmic Philosophy)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这种哲
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
习惯。
实施节奏哲学的另外一种常见方式是拿掉链条法中的视觉辅助工
具,转而设定一个启动时间,每天在这个时间开始深度工作
双峰哲学和节奏哲学对比
双峰哲学效率比节奏哲学高,但是需要的自控力/压力比较强。
节奏哲学下或许难以达到双峰哲学追随者喜好的最高强度深度思考。然而,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更符合人类的真实天性。
宋飞日历链条法
用于律己的一种特别技巧。他在墙上挂了一本日历。每天他写过笑话就会在日历的这一天上划上一个大大的红 X。“过几天你就能连成一条链子。”宋飞说,“只需保持下去,这条链子每天都会变得更长。你会喜欢上看这条链子,特别是有一定经验之后。你下一步需要做的事就是不要让这个链子断掉。”
将这种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方法称作记者哲学
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苦心打磨他那本书
**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像前述的重要思想家一样严格内化的习惯** -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你的习惯中需要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 -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 -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你的习惯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保持大脑在高深度水平下运转。大卫·布鲁克斯(DavidBrooks)用更坦率的方式总结了这种现状:“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与世隔绝并非有效深度工作所必需的条件,关键在于两条指导方针偶然创造力理论,即当允许员工与其他聪明的协作者相遇,就会有新想法涌现出来
在深度工作时,恰当的时机可以采用协作的方式
学术工作中很容易碰到一个误区:将 做什么和如何做 很容易混淆。
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只是不知道如何做而已
四大重要原则
原则 1: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执行需要专注于少量“极端重要的目标”。这样简化选择,有助于组织和集中足够的精力来达成实在的成果。
原则 2:抓住引领性指标
你需要衡量自己的成功程度。
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滞后性指标用于描述你最终尝试改善的方面.
引领性指标则“衡量了实现滞后性指标的新行为”.
比如,如果你的目标是提升面包房的客户满意度,那么相应的滞后性指标就是客户的满意度分数,接受免费试吃样品的客户数量就是一个不错的引领性指标
原则 3: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
这个计分板可以制造一种竞争氛围,驱使他们专注于这些指标.
我提出要想一个个体专注于深度工作,用于深度工作的时间应该作为引领性指标。因此这个人的计分板应该是工作场所的人工制品,显示这个人当前的深度工作时间。
原则 4:定期问责
是必须经常举行,以确保其效果能被人感受到。这才是执行的真正实现
适当的安逸有助于工作的进行。
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
不管你在做什么,下午 5 点钟就直接停止工作,然后宣称“明天到来之前,我不再工作”,那么你恐怕很难使头脑不想工作上的问题,因为头脑中还想着很多没有完成的职责——如蔡加尼克的实验中一样,它们整个晚上都会牵扯你的注意力(而且通常都能赢得你的注意力)
我们用一系列标准把人群区分为一直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和很少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两种。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一直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不能过滤掉无关的事务。他们无法维持一个关于工作的记忆。他们的注意力是长期分散的。他们会启用更多的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大脑功能……他们基本上就是心智残疾的。
一旦你适应了分心,你就会迷恋于此
解决分心的建议:网络安息日(有时也叫作数字排毒)。这个仪式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让你经常性地——通常是每周一天——让自己
摆脱网络技术。
网络安息日的目的是让你懂得你在紧盯着屏幕时所失去的东西
替代网络安息日的方法。
与其偶尔从分心中拿出部分时间来专注,你更应该从专注中规划出偶尔的分心。
策略如下:
预先计划好你使用网络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我建议你在自己工作的电脑旁边放一个笔记本。在笔记本上,记录你下一次使用网络的时间。直到那个时间前,无论面对何种诱惑,都不能接触任何与网络相关的东西。
策略背后的理念
使用令人分心的网络工具这件事本身,
并不能减损你大脑专注的能力。实际上减损这种能力的行为是,稍有无聊或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这使得你的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这种经常性的转换可以理解为削弱组织各个部门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力量。通过分割网络使用(这也就相当于分割了分心),减少了自己向分心屈服的次数,这样就增强了自己控制注意力的力量。
需要考虑的重点
第一点:即使你的工作需要大量使用网络和快速回复电子邮件,这个策略也适用
第二点:不论你怎么计划网络时段,都必须保证在这些时段外彻底屏蔽网络。
第三点:在工作外也按计划使用网络,可以进一步提升专注训练的效果
这个策略就是要求你在日常工作中,不时地像罗斯福一样发起冲锋。 估算出通常完成此类型任务需要的时间,然后设定一个硬性截止期限 那么就在手机上设一个倒计时,并确保在工作的时候无法忽略倒计时的存在
利用每一束空闲的神经元来处理任务, 直到你用自己不懈的高度精力集中解决了任务
深度工作需要专注的强度远远超出了大部分知识工作者的舒适区
有成果的冥想的目标是: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比如走 路、慢跑、开车、淋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
只需要 5 分钟,丹尼尔·基洛夫(Daniel Kilov)就可以记住以下 任何一项:一副洗好的牌,一串 100 个随机数字,或者是 115 个抽象图形
迪格在《纽约时报》的博客上说:“我们发现记忆 力运动员和其他人之间在认知能力方面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能够直接测 量的记忆力,而在于注意力。”这种能力叫作“注意力控制”,是测量研究对象对于关键信息保持专注的能力。
记忆力训练带来了意外的收获:个人专注能力的提 升
学习一项标准技能:记住 一副洗过的牌我们的大脑不适合去记抽象的信息,而是十分擅长记住场景
方法:
1.怀特建议首先穿行自己家里的 5 个房间,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影像库。
2.一旦你可以轻松回忆起这个熟悉地方的布置,就让大脑记住每一间房的 10 件物品
3.把 52 张牌中的每一张与一个难忘的人或东西相对应。
4.细心地往前穿行每一个房间,按照正确的顺序把正确的形象与物
件联系起来
任何需要持久注意力的有组织的思维过程都会有相似的功 效 本策略中的关键不在于 以上所说的具体方法,关键在于记住一点: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就可以提高自己专注的能力
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这些工具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 削弱了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当前知识分子讨论网络工具和注意力的问题时 表现出来的无能
选择网络工具的“任何益处法”:一旦发现使用 一款网络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是不使用就 可能错过某些事,你就觉得有足够理由使用这款网 络工具 该方法的缺点就是忽视了伴随这款网络工具而来的各种弊端
工具选择的手艺人方法:明确在你的职业和个 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工 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 种工具
任何益处思 维定式认为任何潜在的益处都可以成为使用此工具的借口,手艺人方法要求这些益处能够影响到核心因素,并且益处大于害处。
这个策略的目标就是为这 个抉择的思考过程提供一些思维工具——降低选择对个人真正重要工 具的复杂程度。
第一步就是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再列出为实现每一个目标而需要的两到 三个重要活动
下一步就是思考你当前正在使用的网络工具,对于每 一种工具,用你之前确定的关键活动来审查,认真思考使用此工具对 你平时顺利地参与该活动是有实质的积极影响、实质的消极影响还是 无影响。
关键少数法则 ⑤
在许多情境中,80% 的已知效果源自 20% 的 可能原因。
在生活中,物件会不断累积。一方面的原因是在考虑是否扔掉的 时候,人们容易担心“如果有一天会用到怎么办?”然后会把这种担忧 变成一个借口,把那件本要扔掉的物件保存下来。
上一条策略为清理当前占用时间和注意力的网络工具提供了一个 系统性方法。这个方法的灵感来自于赖安·尼科迪莫斯丢弃无用物件 的方法
一个尝试性方法:
你只是在 30 天内不使用脸 谱网、Instagram、Google+、推特、Snapchat、Vine 这些服务,包括 从今以后新产生的流行网络服务。不要删掉这些服务,并且(注意这 一点很重要)也不要在网上说你将注销账户:就只是停止使用,突然 停止。如果有人通过其他渠道联系到你并询问为什么你在某一款服务 的活动频率下降,你可以解释,但是不要主动去告诉别人。
我认为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打破了努力创作有 实际价值的作品和吸引到人们注意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相反的,它 用浅薄的集体主义式交换取代了永恒的资本主义交换:如果你注意我 说了什么,我就会注意你说了什么,不管这话语有无价值。
一些安排好的爱好为这些时间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为了特定的目标完 成特定的活动,这将填满你的时间 如果你想抵御娱乐网站对你时间和精力的诱惑,那么 就给大脑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避免分心, 保持专注的能力,同时还有可能实现本内特的宏伟目标:体验到何为 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我们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是在浑浑噩噩 中度过的,对于应该如何安排时间并没有考虑太多。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不果敢地调整深度工作与浮浅工作的关系,不在行动前暂停一下 问问自己“现在去做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你将很难避免被烦琐杂事占 满日程
我建议:为本策略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
在每个工作日开始的时 候翻开新的一页。在页面的左侧,每隔一行写下这一天的每一个小 时,包括普通工作日的全部时间。接下来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将工 作日的每一天划成方格,把活动放在这些空格中
完成一天的工作计划之后,每一分钟都应该在某个方格里有所体 现。实际上,你已经为这一天的每一分钟安排了时间。此时,请你使 用这个工作计划来引导一天的工作。
我认为您低估了不确定性的作用
一个人制作日程计划的习惯可能会夸大计时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沉浸于工作的重要性,而沉浸于工作才是一个活动最重要的地方。
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不代表不允许计划不可变,相反,我不仅允许日程中有突发性改变,甚至会主动寻求这种改变。
然而我所说的日程计划的核心目的不是限 制,而是强调谋划周到。在一天里时常拿出一点时间来询问自己“在 今天剩下的时间里,我做什么最有道理”,是一个很简单的习惯。
一个同时具有综合计划能力和修正自己计划的意愿 的人,相比那些采用传统“自发性”方法、一天没有任何计划的人,将 享有更多的创造性洞见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通
常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预先计划一天的工作,好处在于可以判定有多少时间用在浮浅活动上。但是在实践中,要在日程计划中贯彻这一策略却有点棘手,因为一个既定任务是否浮浅是难以判定的。
一旦明确了活动的深浅度计量表,你就把 时间倾注于深度工作。也就明确了不同任务的活动时间及其意义大小
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少被问及:你的时间应该有几成被投入到 浮浅工作中?
对于大多数非入门级知识工作岗位上的大部分人来说,这个答案 通常在 30%~50% 之间(由于人类对于花大部分时间做简单工作有 一种天然的厌恶,所以 50% 是一个天然上限。 同时,如果这个时间 降到 30% 以下,那么大多数老板可能会担心你变成知识工作的隐 士,花大部分时间进行宏观思考却不回复邮件)
通过学习并坚持这种 深浅度的分配比例,你可以摆脱因羞耻感而带来的无条件接受,转而 坚持更健康的习惯,把本来留给浮浅工作的时间节省下来以发挥其最 大效用(这样你仍然面临很多机遇),把浮浅工作占用的时间和精力限制得足够小,从保证你的深度工作推动事业进步。
固定日程生产力。因为我确定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在某个固定时间后不再工作,然后在工作中寻找提高产出的策略 以达成目标。 固定日程生产力是一种简单却影响广泛的超习惯
除了小心谨慎地控制自己的责任外,我对个人时间的管理也极为 负责。因为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无法容忍重要的截止日期慢慢 压迫着我,也不能容忍因为没有花时间制作一份精巧的计划,而在小 事上浪费一个上午。
你无法避免使用这种工具,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权力,任由它控制精神世界
如果你访问我的作者网站联系人页面,并没有 针对一般需求的电子邮箱地址;我根据不同人的需 求列出不同的联系方式。比如,我的文学经纪人负 责版权请求,演讲经纪人处理演讲邀请。如果你希 望联系上我,可以在网站上找到一个特殊情况专用 电子邮件地址,但有附带条件;还有,不要对收到 回复抱太大期望:
发件人过滤器,使那些试图联系我的人首先自我过滤一遍。
发件人过滤器的另一个益处就是可以改变人的期望
如果你过了这一步,他会让你点击几个复选框来做 出以下三种承诺:
√我不是在问安东尼奥一个使用谷歌搜索 10 分钟就可以得到答案的问题。
√我不是复制粘贴了常见请求给安东尼奥发垃圾邮件,以推销我个人的不相关生意的。
√如果安东尼奥在 23 个小时内答复我,我将为某位陌生人做一件善事。
当你点击同意了所有三个承诺之后,联系页面才会出现一个信息 框供你输入信息。
我只会回应那些与我的日程安排相匹配或符合个人兴趣的邮件
这条信息指向哪一个项目,成功完成项目的最有效流程(就产生的信息数量而言)是什么?
对你收发的电子邮件信息里所提出的建议多花一点心思,可以大大减少电子邮件对你的负面影响,保护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请尝试使用以下三条规则,以区分 哪些信息需要回,哪些不需要。
教授的电子邮件分类法(如果一封电子邮件信息存在以下任何一点,请不要回复):
- 邮件相当含混或者存在其他问题,很难给一个合理的回复。
- 你对这个问题或者提议不感兴趣。
- 如果你回复了,不会有好结果;如果你不回复,也不会有坏结
果。
高成本会引导 我在思考时更细心
我会更细致地圈划出深度工作时间
度工作远比大多数人所了解的强大 你需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 力,从根本上改变你的习惯 对于很多人来说,快速地收发电子邮件 和在社交媒体上发消息所带来的繁忙假象会给他们带来慰藉,深度的
生活却是要你摆脱这些东西
深度能造就富有 效率和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