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性质,每天在家办公,也促使我开始思考个体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在习惯性的生活动作后还能让我有心思停下来想点什么的可能就是我每天产生的垃圾这个问题。
牙膏壳、废纸、塑料瓶、玻璃罐、包装袋、过期药品、厨房垃圾这些,我这么渺小的一个人就要给这个地球每天带来这么多负担。尤其是中国的垃圾处理思路,不分类地填埋和焚烧,简单粗暴,让这种负担几何级增长,环境问题终究会成为人类生活最大的问题。
曾在日本留学的同事跟我说,垃圾分类知识是在日本生活的必备技能。宿舍的阿姨给学生发放垃圾袋,每周会在固定时间收取不同类别的垃圾。中国学生大多都不知道如何分类,导致双方都很为难。在问身边朋友生活中是否愿意进行垃圾分类的问题时,他们说垃圾分类也没有任何意义,最后还是会混在一起进行焚烧或填埋。城市道路边放着的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桶,基本是个摆设。
记得最早接触垃圾分类这个知识点应该是在小学的社会课本里吧,之后就再没有被普及过相关内容了。对于垃圾这个问题,牵扯到个人环保意识、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社会基础公共设施的配备、城市垃圾收集处理机构的运行和国家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各个方面。
中国在垃圾处理能力上落后发达国家很多年。2015年深圳光明新区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的人工堆土垮塌造成楼房倒塌、多人失联事件,2016年上海垃圾偷运至苏州太湖西山岛事件都暴露出了一线城市在处理垃圾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有限。
有次和垃圾处理厂的工作人员聊天,他说北京市的垃圾处理基本都是填埋,在郊区有几个特别大的坑,专门用于填埋垃圾,需要一层一层铺隔离层,中间还要插很多导管,用于排放气体。垃圾处理厂一直想改进垃圾处理的方式,但由于缺乏资金,一直没有办法更换处理设备,现在就在和相关部门谈进口先进设备的事情,不知道能不能批下来。
除了垃圾填埋、焚烧、焚烧发电等基本的处理手段,现在比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是通过各种机械、物理和生物化的处理手段来对垃圾进行精细的分拣和再利用,其核心就是要不断分拣有效的资源来加以利用。处理得好的话,某一类别的垃圾能到达90%以上再回收利用。
记得8月份参加活动的时候,有个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已经在超地球承载能力的生存了。
有人会对这类事情并不在意,但是垃圾的填埋会影响到土壤,土壤的污染会影响到空气和水,也同时会影响食物的生长,最终会危害到整个人类的生存。
美国早在1970年就制订了《资源复原法》,之后对废旧电器回收也专门出台了法律,甚至会判翻捡垃圾箱中可利用物的人盗窃罪。
有关各国垃圾分类处理的具体方案列举如下:
1、垃圾桶分成四五格,分别盛放有机垃圾、玻璃、金属、纸类等。厨房垃圾必须冲洗干净。
2、如果对垃圾分类不明白,可以拨打垃圾处理中心的热线。
3、将易拉罐、塑料瓶和玻璃瓶投入自动回收机,会有奖励。虽然我在北京快速公交站看到过这类机器,但是使用率并不高。反而是很多捡垃圾的大妈收集完塑料瓶来卖。
4、垃圾按量收费,垃圾袋实行实名制。有的地方住户的垃圾产生得少,需要缴的钱就少。
5、每周7天,回收垃圾的种类每天都各不相同,居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早晨8点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地,不能错过时间,否则就要等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