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这一次能不能搞定我?

对的,还是GTD。

用了将近半年之后,我发现我到了瓶颈了!

每日都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清单来工作,可是我发现,我似乎将全部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即使我的工作已经结束,可以利用的时间比较多了,个人的事情还是慢慢的在走。可是,一个全局观呢,似乎完全没有。于是我想到我是不是忘记了某些细节?

这一次我看的并不再是原来的那本书,我选择了《搞定I》这一本,因为我想着,毕竟是原创作者,也许可以收获一些,看了别人解读之外的东西。

果然,发现我遗漏了很多,并且因为之前看的是小强对这个工作法的个人解读,我确实被带跑偏了,某些比较有用的东西,可能对小强来说并没有用,所以他直接省略了的东西,在我看来似乎更适合我自己(汗)。

我有哪些收获?

第一,了解到自己误解了行动清单的使用方式

原先我对行动整理的理解是分解至最小一步之后,直接全部放进“行动清单”中,项目和任务都是如此,导致我在真的执行管理系统时,真正全部在用的只有“行动清单”。我误解了“大部分精力应该在行动清单上”这句话的意思,我将全部的注意力投入了进去,因此导致我好像只看到手电筒照到的地方一样,很局限。

第二,没有必要使用TODAY TO DO LIST

之前的使用中,我是将任务分解完成之后,看着庞大的行动清单,我有点发憷,然后自发自想的,使用子弹笔记的方式来做成“TODAY TO DO LIST”,相当于每日就给了自己一个承诺要做一些什么。更多的时候,无论是安排多了还是安排少了,都会给自己造成压力。这是因为我忽视了“日程表”这个清单,只有对时间有要求的任务才可以进入日程表,而我把什么都做到这样一个类似日程表的LIST中了,相当于这个任务对时间有了要求。而《搞定I》里面,表述的意思是,人的行动是处于变化的状态的,不要随意的对时间承诺,而是需要随着状态变更和调整自己的行动。因此,日程表应该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不能随意的将行动放进去。承诺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三,行动清单还需要进一步的分类,浏览完全部的行动清单之后,看当前情境的清单来选择工作

这个分类可以按照情境来,想想我以前庞大的行动清单,因为没有彻底了解这一点,于是无论是可以办公室里的,还是外出的,还是在家的,可是可以在路上的,我全部都挤在一张清单上。多么可怕!而我居然才知道行动清单还可以在进行细分,更进一步的清空大脑,达到专注!

第四,还有个东西叫“等待清单”

有时候,一些工作的某一部分需要同事配合,当我将自己的部分完成,资料传递给同事之后,我应该做一个提醒的是吗?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分类这样的事情,放在哪里,于是我继续放在了行动清单里面,当我每次浏览到这一个事情,我都莫名的压力,似乎在天天提醒我快点去让同事把事情干完,然后把资料传递回我!现在我知道,对于这样的事情,我可以存放在“等待清单”当中,然后把他彻底清除出我的大脑,我也没必要每天看到它,我只需要在定期回顾的时候,看一眼,然后决定跟进推动事情的发展与否就可以了。

第五,“项目清单”不仅仅是用来分解行动的,它的作用是大纲,回顾跟进。

原来我认为“项目清单”只是用来存放多步骤的项目和任务的,而且我暂时也用不上,而我用的是“任务清单”,并且也仅仅是将任务分解之后,全部放进行动清单,任务清单就被我清空了。但是,《搞定I》一书中,对“项目”的定义更加的广阔一些,而小强的定义更窄一些,这样我的理解就跑偏了。《搞定I》的项目定义为需要多步骤才能完成的主题,无论是什么,都可以放进项目清单。项目清单应该是一个大纲的样子,记录全部的行动,然后定期回顾,看一看是整个项目的进度完成的如何,需不需要改进,这样更具有全局观。并且戴维认为,如果是长期没有行动的项目,可以放进“将来/也许清单”,等待以后孵化。

这也让我理解到,在这个系统里的所有清单,并不是断裂的,它们是具有联系,并且,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是可是转换任务的类型的。

第六,参考资料的管理一样很重要。

这个也是我忽视的部分,参考资料如果是日常需要使用的,需要保证它在视线范围内,如果是偶尔才需要翻阅的,可以让它远离视线。看来我需要清理清理我的办工作资料存放了。

第七,回顾和思考

这可以说是我遇到瓶颈的主要原因了。因为我基本上都没有怎么回顾。回顾也是需要顺序和偏重点的,《搞定I》中更详细的叙述了,我找到了我自己需要的部分。我一直很疑惑回顾,回顾什么?怎么回顾?在更加详细的说明中,我脑子大概有了一个流程。


以上这些是目前的收获。还有剩余一些没看完,我想还会有收获的。

接下来,我想我需要做这些事情。

1.按照情境来收集事情

2.思考我需要什么样的一种清单载体

3.我的行动清单应该如何分类

4.定期回顾,我需要提醒自己做什么,该如何做

5.持续的复盘完善,至到自我感觉满意为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这一次能不能搞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