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选之后再次逆袭?原来是演讲秘诀在帮他!

特朗普当选之后再次逆袭?原来是演讲秘诀在帮他!_第1张图片

美东时间2月28日晚间9时,被誉为“世上最不会说话”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首次发表讲话。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特朗普的方式似已根深蒂固,美国《连线》杂志网站17日说,看《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主流媒体的报道,你会认为那位在记者会上的总统即使不是危险人物也有些精神错乱。而这次画风突变!各大媒体纷纷跪舔特朗普首次国会演讲。

逆袭?

福克斯评论员克里斯·华莱士:“我觉得今晚的特朗普才像是我们国家真正的总统!”

福克斯评论员达娜·佩利诺:“这次演讲是特朗普最好的一次演讲!”

CNN(总统所最不待见的“假新闻”传媒)评论员大卫·阿里克罗德(前总统奥巴马的顾问):“如果我也是特朗普团队的一员,我一定会非常欣喜,因为这次演说之后一定会产生巨大的积极效应,他在选民心中的满意度将会猛升。”

Slate的雅克·威尔斯伯格发表推文清醒的指出:从其政治立场来看,并没有发生任何转变,只不过特朗普采用了全新的表达方式,他借助更加有效的政治辞令,重申从前一系列的政治主张。

特朗普当选之后再次逆袭?原来是演讲秘诀在帮他!_第2张图片

特朗普究竟干了什么?

居然通过一次演讲就实现逆袭,把敌人的喉舌都争取过来了。由于演讲稿长达9000字,我们这里就不转载了,有兴趣的可以百度搜索。

从我的角度看,特朗普这次演讲是一次经典的“希特勒式煽动演讲”+“职业化的工作汇报”,特别适合中小企业老板做讲话。

从一场煽动式演讲的角度看,至少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多用主观感情色彩浓重的形容词

几乎每一段都有一个以上的主观感情色彩词汇,人和人的沟通是有很强的暗示性的,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词汇可以直接打入人心。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虽然从理性上来说我们并不一定就相信,但我们听完这样的主观词语,心里真的产生了相应的感觉,不是吗?

二、多用“我们”,少用“你”、“我”

特朗普演讲全文中运用了高达203次“我们”,而“你们”仅使用了5次。多用“我们”可以在听众心里面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感觉,而“你”或者“你们”虽然很有力量,只要一说出这个词,大家心里就会咯噔一下,但感受到更多的是旁观者的评价甚至对立。用“我”的时候,除非你真的有这个权力,而且你的动作会影响到别人,否则别人会觉得“关我屁事”。大家看看这词频,你演讲的时候有这样的煽动性吗?

三、用词汇在听众心中建构动态的景象

特朗普的演讲展示出超强的画面感,描述景象的最好方法是建构对比、直喻、类推之类的图象。2008年,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中,来自吉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曹保明先唱了一段: “哈腰的挂呀,嘿呦!撑腰的起呀,嘿呦!往前的走吧,嘿呦!……” 他接着讲:“我唱的这叫长白山森林号子。你们一定能感受到它富有韵律的震撼力。然而,大家却不一定知道,唱号子的人(号子头)身上都长着一个血蘑菇。因为号子头每天都要扛木头,他把木头杠子架到肩上开始压肩,天长日久,木头杠子会把他的皮肉磨烂,露出骨头;接着再压,沾着血水再轱辘两年,在肩膀上会长出一块死肉疙瘩,这就叫血蘑菇。他死后,埋在地下,血蘑菇不会烂。人们在刨坟种地的时候,一旦刨出一块血蘑菇,人们就会说,这是号子头的坟墓啊 ……我讲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是对人类生命最震撼的力量的一种传承。” 现场掌声雷动,曹保明成功当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曹保明运用白描手法,辅之以号子,又通过“血蘑菇”形成的过程,立刻让人们想像出一幅“号子头忍痛扛木,血滴肩头,一步步往前走”的景象来,恰如一幅震撼人心的“3D”立体画,效果很棒。

柴静在苍穹之下的白描手法也是相当了得:“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教给她,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妙。”

演讲,就像坚持写作一样,千万不要认为是一个需要天赋的事情,绝大多数人的天赋已经足以应对正常的演讲需要,让我们裹足不前的,仅仅是语言表达习惯问题。只要一项一项的去强化和修正自己的语言习惯,演讲能力就会很快的提升起来,你的煽动力也会变得超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特朗普当选之后再次逆袭?原来是演讲秘诀在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