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雅新,班级:设计2班,课程:交互设计方法研究,指导:余永海。
选题围绕熟人社交圈的社交问题,也是针对“微信”这个即时通讯App中朋友圈的体验问题,展开的用户体验分析和交互设计创新。该选题的目标用户为以本人为核心的一群人。
一、选题介绍和基本分析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是它的标语。微信支持微信提供聊天、朋友圈、语音提醒、QQ邮箱提醒、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微信支付功能、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功能。使得微信在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中脱颖而出,成为在当下生活中每个人手机内必不可少的手机应用。朋友圈一般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其他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
与微博等社交网络不同,在微信朋友圈中,连接的大多数是基于现实的社交关系,也就是常说的“熟人社交”。朋友圈中的大部分人是现实关系中的家人、朋友、同学、上司、同事,圈子的构成方式不是简单的从众式关注,而是在双方相互认证基础上的互为添加。这也是众多用户喜爱朋友圈的原因。这样一个封闭的熟人社交环境让微信有了凝聚力。但同时,也有了封锁感。不知从何时起,很多人发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悄悄“变了味”:曾经熟悉的朋友从原先的分享美食、旅行、心情动态逐渐变身代购狂等疯狂刷屏,电商带着各种产品利用信任与亲近,发展下线做生意;谣言、鸡汤、闻所未闻的节日信息、商家集赞……都在朋友圈落地生根;大家发表的状态,都经过精心选择,精心设计过的秀与晒成为朋友圈的常态。
App出现前,人们的常见活动情境?
在微信出现之前,人们在某一个APP活动的范围是有限的:用腾讯QQ、飞信等软件聊天;用QQ空间、百度贴吧、论坛等分享生活、心境;通过电话、手机与同事、朋友沟通交流等等。
本质上,人们想要获得什么情感体验?
当前的即时通讯APP层出不穷,都是顺应了现在的时代潮流,即时通讯成了人们生活中必须进行的乐趣。本质上,人们想要通过这类APP模块获得多种情感体验。
好奇体验、兴趣体验、社交体验:用户通过刷新朋友圈,了解通讯录好友的信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发现自己的兴趣内容,通过评论或直接发起对话和好友互动,创造更深层次的社交互动。
成就体验,用户通过APP即时分享身边发生的任何新鲜事,记录自己每天心情签名,来提升自我的满足感以及自豪感。
私密感:人们希望APP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比如在熟人圈里交流信息的平台,为用户的交友空间提供更大的安全感和私密性。使得个体在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变得安全可靠。
重新定义: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的本质是熟人圈子里的自媒体平台,它可以看到两个人或一群人之间的交往层次、活跃度和两个人或这一群人中每个个体的涵养、道德、性格、学识、气质和说话风格交流方式等等。
故事圈:用户在朋友圈内用文字、图片或短视频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趣事,记录各种生活状态或表达情感和态度。针对不同的内容发布状态可以选择是否公开或部分公开在朋友圈内,提供对自我呈现的私密性选择。
话题圈:用户在朋友圈内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信息分享,发现好友间的共同话题,可以通过评论或发起会话针对话题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二、现状调查和体验分析
2.1现有App方案的活动情境。
从微信朋友圈应用来看,主要的活动情境有:
(1)浏览情境:闲着无聊,想要看看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事情。情感体验:有获取信息之后的满足感,审美体验不一定,好奇兴趣有,成就无。
(2)好奇情境:想要了解好友的实时动态,查看朋友圈寻找其踪迹,发生率高,重要。情感体验:有获取信息之后的满足感,审美体验有,好奇兴趣有,成就有。
(3)互动情境:给好友的朋友圈点赞或评论,发生率较不高,重要。情感体验:满足感较高,审美体验较好,好奇兴趣有,成就体验不一定。
(4)分享情境: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状态和心境,发生率高,重要。情感体验:好奇兴趣体验高,成就感有。审美体验有,唤醒水平高。
2.2 逐类分析情感体验。
按照情感体验分类,逐一核对现有App的情感体验,从发生频率、情感的积极消极、唤醒水平高低等方面,发现情感体验不足之处。
(1)好奇体验:发生频率很高。
想要了解好友的最近动态,通过浏览朋友圈状态获得,满足好奇心理。其中积极的新奇感和消极的厌烦感均在存在,唤醒水平低或高。
(2)成就体验:发生频率较高。
用户通过更新朋友圈状态,完成了自我展示和吸引他人围观的一个过程,这期间被点赞、评论互动等经历都是优秀的成就体验。其中积极的成功感存在和消极的挫折感均存在,唤醒水平低或高。
(3)自我体验(自信、自尊、自豪和自爱):发生频率较高。
如果在朋友里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赞赏,就会出现自信自豪等情感,反之,如果用户分享的内容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也会有消极情绪,如自卑感。
(4)审美体验:发生频率很高。
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审美对象的感性面貌特点的感知,在朋友圈中就是对内容(照片、视频、文字)的审美;其二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而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并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朋友圈用户容易产生审美和情感上的共鸣。美感和厌恶感都有。
(5)兴趣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6)生存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7)依恋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8)归属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9)影响力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10)道德体验(赞赏、荣誉、幸福):发生频率一般。
(11)理智体验:几乎没有。
2.3.提出体验的创新目标
选择最值得改进的情感体验问题,形成这次交互设计创新的目标:
(1)兴趣体验:在朋友圈增加分标签显示功能。例如朋友、亲友、工作、代购等等,实现用户选择查看意向标签组的朋友圈内容。以满足不同时间内对不同分组的好友朋友圈的好奇和兴趣心,提高用户对朋友圈的兴趣体验,以减少零散的朋友圈信息带所带来的烦扰。
(2)成就和自我体验:用户在朋友圈发布内容的时候,需要被点赞、评论才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激起他们的分享热情。微信中朋友众多,发出去的内容很容易被别的内容所掩盖。在用户发布内容浏览形式上使用两道三条同时显示的方式,使好友可以同时浏览到用户最近两到三条的朋友圈内容,加大点赞和评论的机会,也可以设置被浏览次数的提醒标志,让用户获得成就感。
(3)社交体验:考虑增加不是好友的关联用户或身边熟人的关注者之间的互动。当关联用户对一个话题同时评论或点赞几次以上时,系统可以推荐彼此的微信联系方式,熟人的推荐可信度也会增加,交流互动也会更火热,进一步提高用户之间的交互体验。
三、寻找思路:选题的活动分析
微信APP的朋友圈模块提供熟人社交活动,具体的活动有很多,比如发布内容、浏览好友朋友圈、在评论中与好友互动等等。以下将从看、查、聊、写四个方面对活动进行分析,分析动机和情感体验。
3.1活动分析:动机和体验
(1)闲时浏览朋友圈信息,动机:填补空虚,情感体验:好奇体验和满足感
(2)查找某个好友动态、信息,动机:想要获取某些特定的信息,情感体验:好奇体验、满足感、审美体验、成就感
(3)给好友朋友圈点赞、评论,动机:和好友互动、交流,情感体验:审美体验、满足感、社交体验
(4)在朋友圈中发布自己的朋友圈内容,动机:想要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情感体验:满足感、审美体验、成就感
围绕情感体验目标:兴趣体验、成就和自我体验、社交体验,分别列举人们常见的活动情境,描述行为细节,包括爱好的、习惯的行为。然后,分析哪些具体情境提升了体验,哪些不利于体验。最后,提出值得借鉴的创新思路。
3.2初步确定活动目标和体验目标
经过对朋友圈模块的活动分析,微信App中朋友圈模块值得创新的主要活动为:
(1)在朋友圈中增设分组功能,目标:兴趣体验、审美体验
(2)改变朋友圈现有的浏览方式,目标:兴趣体验、审美体验、好奇体验、满足感
(3)可以在评论中发起群聊或建立讨论组,目标:兴趣体验、自我体验、影响力体验、成就体验
四、体验创新:新App的功能设想
针对每一项活动目标,展开具体的功能设想。
4.1朋友圈增设分组功能--兴趣体验
常见活动情景:我对某些人的朋友圈产生了好奇,某个时间点忽然想起家人,因为自身情感的需要而对他们生活状况产生好奇,却又不能即时与他们联系询问近况。想要浏览家人亲戚的朋友圈消息。
分析原因:快速浏览是关键,打开朋友圈,零碎的好友信息眼花缭乱,家人亲戚朋友圈信息无法集中,从中找到自己即时需要看到的信息很困难。这就需要朋友圈在浏览和搜索功能上做出优化,为用户能够及时浏览所需要的信息提供方便。
具体功能设想:在朋友圈中设置分组,用户在有需求而浏览朋友圈的时候,搜索的信息内容应该更加精准,使用户可以在那个特定的时间段内“过滤掉”当时不感兴趣的人,从而更加迅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朋友圈内容,能够在浏览时节省时间、精确对象和内容。
4.2浏览方式的转变--成就体验和自我体验
常见活动情景:用户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故事。用户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产生了分享的欲望,于是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新内容,可能是一段文字、几张图片、一段短视频。在发布内容后,有朋友看到了并在下面给我点赞、评论,用户的日常受到的关注,产生了成就感。
分析原因:持续关注是关键,如何使朋友对用户的关注更具持续性,或者获得更多朋友的关注,这是一个问题。用户在朋友圈中分享的几条内容可能是一个持续发生的故事,能够让微信好友完整的看到这个故事并持续关注,也是一个让成就感能够放大的一件事情。
具体功能设想:增加浏览方式选项,浏览方式可以是两到三条同时可见,可以让朋友同时浏览到用户最近发布的几条内容,加大点赞和评论的机会,也可以设置被浏览次数的提醒标志,让用户获得成就感。
4.3讨论组和好友圈--社交体验
常见生活情境:交新朋友。用户发布某条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想法一致或有意思的人,想他们也成为朋友或在这个内容的基础上有更深层次的交流。
分析原因:熟人圈中兴趣相投的新友结交,朋友圈中不仅仅只有亲人、朋友、工作伙伴这样的分类,也应该产生关于兴趣、爱好的圈子,对于某一用户发布的朋友圈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之间产生更深、更持久的对话。
具体功能设想:为自己的某条朋友圈内容设置个性标签,让同一个兴趣圈子的朋友更容易参与到对话;用户在自己某条朋友圈下的评论中可以增设群聊或建立讨论组的功能,让微信好友也有更多结交相同爱好朋友的机会。
4.4总结思路:新App的功能模块、设计想法和体验目标
App名称:微信朋友圈。活动定义:将围绕快速查看浏览朋友圈内容(兴趣圈)、多条个人朋友圈内容同时可见(故事圈)、共同好友多方式交流(话题圈)为主要情境展开创新。
用户角色卡片:
情感体验目标:兴趣体验、安全体验、自我体验、成就体验。
初步规划:分组、横向浏览和竖向浏览方式并行、发起讨论三个模块,初步设想如下:
(1)“分组”模块:在朋友圈中增设朋友分组功能,可以是以朋友、家人、工作、兴趣等方式分类,一个好友可以在几个分组内并存,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浏览需求。整合朋友圈信息,节省浏览时间,以便用户能够快速浏览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增加查看朋友圈内容的兴趣体验。同样,在发布朋友圈内容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分组好友可见,以避免某些分享心得不想被某些好友看到的尴尬,利用分组来处理时也比较节省时间。提升用户的安全体验。
(2)“故事圈”模块:在朋友圈现有竖向浏览的方式上,增设横向浏览的方式,通过横向滑动屏幕,可以浏览一个用户的近几条内容。用户可以通过这种模式,通过发布连续几条的朋友圈内容能够形成自己的故事篇,提高自我体验和成就体验。
(3)“发起讨论”模块:用户可以在自己朋友圈内容下点击发起讨论,针对对该内容感兴趣的微信好友建立兴趣群,提升兴趣体验和自我体验。
五、情境故事:功能模块的交互设计
围绕体验创新的思路,重新构建活动情境,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回避消极因素,并通过故事讲述出来。
5.1“分组”模块的主要情境
(1)“分组”模块流程:打开App,进入朋友圈模块,点开分组按钮,这里可以将好友分类,比如:家人、朋友、同学、同事、代购、工作伙伴等等;在查看朋友圈时,可以选择查看某一分组内好友的分享内容,比如:家人的生活、朋友的动态、代购的商品等等,可以让AN在闲暇时间内能够快速浏览到她当下感兴趣的和希望看到的好友的分享内容;在发布朋友圈内容时,可能某一类内容是我很想要分享却不想要某一部分人看到的,比如:游玩的内容不想让同事领导看到、不开心的内容不想让家人看到,这些内容在发布的同时可以通过选择分组来快速的屏蔽某些好友,省略每次屏蔽都要数一数人是不是都屏蔽掉的烦恼。
(2)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App打开>朋友圈首页,点击查看按钮;点击进入分组页面>创建分组;编辑分组;选择分组>进入分组内朋友圈页面。
5.2“故事圈”模块的主要情境。
(1)“故事圈”模块流程:AN出去旅游,在朋友圈即时分享了自己的旅游心得,通过设置可以编辑成一个故事圈,发布后内容右上角会有圈圈提示本条内容为故事圈内容。微信好友可以通过横向滑动内容部分屏幕,连续浏览AN发布的内容,提高好友的阅读兴趣和乐趣,同时也可以提高AN的成就体验。
(2)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编辑模式:App打开>朋友圈首页,右上角编辑页面>进入编辑页面;选择故事篇模式>编辑第一条、第二条等内容>发布。浏览:App打开>朋友圈首页,下滑屏幕浏览>进入内容部分;在内容上滑动屏幕>查看后续内容。
5.3“发起讨论”模块
(1)“发起讨论”模块流程:AN发布的某一条朋友圈同时引起了好几个好友的关注,他们在评论里发表意见,点击创建讨论组将不是好友的他们集中在一起,可以针对内容继续更加有趣的讨论,让不是朋友的他们也能够成为朋友。
(2)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App打开>朋友圈首页,下滑进入浏览页面;在某一条内容下点击创建讨论组>生成讨论组;进入讨论组页面>发起对话。
六、原型设计
6.1板块规划:重新规划朋友圈板块功能
6.2主要流程和界面:主要包括发布、分组、浏览、评论四个部分。
1、“分组”模块的流程:
2、“故事圈”模块的流程:在发布和浏览两个功能区体现
3、“发起讨论”的流程:
七、界面设计
“分组”、“故事圈”、“发起讨论”三个板块中,针对“故事圈”为主要创新方向针对发布和浏览两个方式做出以下流程图。
1、发布板块页面
朋友圈>发布>朋友圈/故事圈>第一条/第二条/添加>编辑/删除>拍照/从手机相册选择
2、浏览板块页面
朋友圈>浏览>朋友圈/故事圈;朋友圈>浏览>故事圈
个人课程总结:
在这十三周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到了许多有趣的感触。在以前学习或设计的时候,着重考虑的是功能、尺度、效果等等,虽然也会考虑到空间氛围和用户的体验,但对于用户情感的细节分析是从来没有重视过的。在这门课程里,我学会了一种新的用户体验的思考模式,原来一个人对一个事物产生的感受可以用情感体验来分析,让我感到很惊喜。这次跟着老师的节奏,在一步步分析用户情感的同时也找到了许多设计时可以去创新的点,也体会到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