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周:继续扫盲大数据 | 一年读书300本

用一小时时间速读,用一生时间精读,这是郦无悔在2017年阅读的第10~12本书

关键词:大数据
大数据只会越来越火爆,没有第二种可能

第2周:继续扫盲大数据 | 一年读书300本_第1张图片
2017 第2周

删除 - 大数据取舍之道
Delete: The Virture of Forgetting in the Digital Age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作者)
浙江人民出版社

又是一本维克托大神的大数据书籍。

此书开篇就给了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你在互联网上留下的,都有记录,即使你删除了,也是有记录的。

就如一个标题所写:Google记得你的一切。是不是松了一口气?还好我用不了Google。呵呵~~~ 你以为百度就不记得你的一切么。。。

全书一共两个部分:先说WHY,大数据时代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的取舍?再说HOW,如何进行信息的取舍。整体说来,该书的专业性很强,比这周其他的几本都要难懂一些,特别是那些与物理、通信有关的专业术语,着实没有办法一下子就内化明白。

作者认为,我们需要恢复我们的遗忘

人类必须走出数字化记忆的阴影,而我们也有能力做到,那就是恢复遗忘。

遗忘让我们瞄准当下,而不是将我们永久的拴在一个越来越无关的过去里。

推荐看英剧“黑镜”第一季的第三集,剧集名为“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就是讲了在一个什么也不删除、什么记忆都能回放回看的世界里,可能发生的事情。读到《删除》一书结束时,我真是万分感慨,神剧果然有成为神剧的道理:每一集中用到的未来高科技,都是现在已经有了雏形、很有可能在将来会出现并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但是,我们如何看待和对待它,着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 ~ ~ ~ ~ ~ ~ ~ ~ ~ ~ ~ ~ ~

大数据 - 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
涂子沛 (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据之巅 - 大数据革命,历史、现实与未来
涂子沛 (作者)
中信出版社

涂子沛写《大数据》在前,写《数据之巅》在后,但这两本书可谓是一脉相承,内容上多有相通之处,因而就一并做记录啦。

涂子沛,著名信息管理专家、科技作家。2014年12月任阿里巴巴副总裁,分管大数据方面事宜。维基百科里这样介绍作者:

其作品大多从科技出发,但覆盖历史、时政。

速读完其两本作品后,觉得这一句描述很是贴切,与其说涂子沛的是在讲大数据,不如说是在从数据或者更集中的是从大数据的角度来讲述历史与时政。

前面的《大数据时代》等书里,都用到了美国Data.gov这个网站做为案例。Data.gov是一个美国政府数据公开的网站。这个网站从最初的想法到诞生的详细历史,却是在《大数据》这本书中看到的。特别是数据公开的一步步博弈的过程。数据公开了有安全问题怎么办?公开的数据到底要多详细?等等众多问题。但历史总是在进步着的,Data.gov在2009年诞生后就逐渐壮大。更惊喜的是,任何机构都可以随时访问公开的这些数据进行各种对比、分析和挖掘,好家伙,现在已经出现了1000多个基于Data.gov数据的APP。

举个航班延误时间的例子,有了公开的每天的航班和各机场的数据,数据不停的累积累积累积,某航班的延误时间就会渐渐的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数字,比如说6分钟(或是60分钟。。。)。人总是对不确定的等待有一种异常的焦虑,但是,当给了你一个比较准确的延误数字后,总是会让人平和那么一丢丢。貌似“飞常准”也会给出延误时间数据,但如果数据来源是所有航班和机场主动公开的数据,时间的准确度会更上一个台阶。

《数据之巅》里,还有一个关于质量管理之父戴明的精彩案例。

戴明在美国本土默默无闻,但日本人却笃信他的质量管理理念,再加上自己民族的奋发自强,一举成为制造质量强国,特别是丰田汽车,不到十年就占领美国市场,碾压一切美国本土汽车厂商。一个美国记者在找采访话题意外发现了引领日本走上质量强国的居然是个在美国谁不认识的美国人,纳尼???这绝对是旷世好新闻啊!报道一发出去,好家伙,戴明瞬间成了超级网红。那时候,戴明刚刚满八十岁。作者写得很精彩,故事在“第五章 抽样时代:统计革命的福祉”,推荐阅读。

书的大部分基本上都是在说美国,数据是怎样在影响着美国过去现在和未来,但在两本书的后端,都将视角回归到了中国。

作者并不避讳一针见血地指明,中国人在数据上的漠视:

归根到底,中国人对数据的漠视,缘于一种文化的上缺欠:随意、盲目、不求其解、理性不足。

读到书的最后,我似乎看到了作者在振臂高呼:

收集数据、使用数据、开放数据,都是大数据时代我们中国人需要一一面对的挑战。

如果在这个数据意义凸显的时代,我们还抓不住这些历史机遇,继续漠视数据、拒绝精准、故步自封,等待我们的,还将是一个落后的100年。

涂子沛回国后在接受澎湃新闻的一次专访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之所以回来,并不是寻找落叶归根的文化归属感,更多是参与一种新社会、新秩序建设的使命感。

我相信作者是正在用他的行动践行他的信念。从这个角度,我个人倒是更偏好阿里云多一些了哈!如果作者出了新书,我会继续看。

第2周:继续扫盲大数据 | 一年读书300本_第2张图片

这是QUOTES的分割线


Your purpose in life is to find your purpose and give your whole heart and soul to it
― Gautama Buddha (佛佗)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2周:继续扫盲大数据 | 一年读书30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