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总算在前天结束了,正常学期加上一个月的小学期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好昨天所有分数也都出了,是时候总结一下这半个学期了。这半个学期对我而言影响很大,抽象来讲要面临很多选择,人总是怕选择的,怕选择了错路,怕会后悔。这学期有42学分虽然比上学期多,但明显要比上学期学得轻松了,因为自己适应了这样的节奏,以至于暑假了都闲不下来,整天抱着本计算机网络在看,应该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旅旅游什么的。
有一点失策的地方:这个学期平时记录地太少,以至于我现在要回想整个学期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情,呵呵。
先来说说学习方面吧:
不仅仅是这一学期,大二一整年都保持着紧凑的学习安排,与大一真的是不能比较,大一以为着只要学好微积分,线性代数,英语等等这种基础课就可以了,考虑地很少。而大二不仅要考虑每门课都学扎实,还要渐渐考虑这些课程与未来的学习到底能怎样结合起来。比如数据结构,我课余看过些许面试经验,如果简历填上熟悉算法和数据结构,面试官好像几乎都会问数据结构的问题,因为数据结构实在重要,我最近也在复习数据结构。
大二的生活比高三苦太多了,大二每天晚上学习到很晚是一件很习惯的事,高三很早就睡了,呵呵。但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很爽的,本来一件你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事,通过连续的努力渐渐完成了,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举个例子,《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要我们写一个文件系统,起初真是头疼,然后静下来慢慢地思考、设计框架、设计Inode,也就几个晚上就搞定了。
我对于学习新事物有了一些我自己的经验,首先得感性地认识,也就是这东西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怎么用的,其次是理性的认识,就是这个东西是怎么实现的。在学《操作系统》的时候我就用了这个方法,所以我准备了两本教材,一本感性认识(邹恒明《计算机的心智》,写得真心不错,脱离了具体实现,纯讲理念,推荐!),一本看实现(操作系统龙书,很有名的教材),所以这门课学下来感觉掌握得很不错。
如果上课听不懂怎么办?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就是效率问题。上课是效率最高的时候,如果听不懂那么课余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很浪费时间。那怎么解决?我的方法上课之前把下节课的内容先看一遍,然后听老师讲一定会有更深的印象,效率高,重要的是课余节约时间做别的事。
谈到学习,不得不谈一下我的好朋友君弢,他是信息学竞赛的保送生,为人踏实诚恳,是个靠得住的朋友。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聪明。他数学极好,任何知识一点即通,思路太活了,有时候和他在一起真是惭愧啊,呵呵。在学习方法上我从他身上学到太多了,还有遇到问题解决的思路。真的非常感谢他。
总的来说,这个学期学习方面还算不错,一共学了15门课,有8门成绩90+,我已经很满意了。虽然成绩不能代表能力,但认真踏实学了,成绩总不会差的。大三虽然课少了,但都是重要而且有趣的课,蛮期待的。
关于生活方面:
第9周的时候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换宿舍。因为我转专业了,他们住在别的楼,所以找他们要走到他们的楼,很是不方便。但又非常不舍室友,所以纠结了很长时间才决定换宿舍,反正以后可以经常联系嘛。起初换过去的一两周,很是不适应,心情非常沉重和压抑,一种很不习惯的感觉,过了2周,才慢慢缓解。现在我和新室友也已经非常熟了,也会和原室友出去聚餐。换宿舍让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波动,现在想来也慢慢适应了。很感谢佩佩在那段时间给我的鼓励和支持,让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另外我还要感谢我们10级计算机系的班长,他组织了很多的活动,让我们计算机系非常融洽相处,也让我们都互相熟悉了。
关于选择方面:
选择1:暑期实验室。主要让大二的学生早点跟老师做,早点接触实验室,但一选下来就得花极大的功夫,因为毕竟不是玩玩的,要做出成果的,很多实验室的同学准备在SIGCOMM等会议上投论文了。也就是说和未来自己的方向密切相关的,如果这个领域做得很深,未来很少有可能换方向做了。所以我觉得必须慎重选择。我最终选择了网络研究,我想先可以尝试一下,然后慢慢发掘自己的兴趣点。
选择2:周围好多同学开始托福,GRE,准备出国,准备读研的,我作为一个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是容易产生焦虑的,因为我自己都没有决定该走哪条路,因为现在国内环境也很不错,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国外呢。我们到底为什么出国呢?别人出我也出?还是为了换一种生活?还是为了真正的求知?每个人定义的成功都是不同的,对现在的我而言,以后能够做一份事业,和家人融洽相处,让他们每天的笑容里有一份是因为我的缘故,就是成功。
学术和业界是没有冲突的,我的大方向应该会去业界做。
关于身体方面:
我很注重锻炼身体,人生是场马拉松,注重的是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现在有人比你厉害很正常,但如果身体好一点,在后期超过前期领跑的人也是很有可能的。
未来大三要做的首事:
决定自己的方向(好像大三才决定比较晚了,但这毕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花时间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