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标点符号登台——《走一步,再走一步》备课札记

让标点符号登台——《走一步,再走一步》 备课札记

备课:邢飞涛

其实很早的时候,便读了肖培东老师的《走一步,在走一步》的实录,很想着模仿下,因为对肖老师的课本来已经很是喜欢的了。但是,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再想想呢,“马克思主义得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吗。简单的拿来主义,这说到根子上可还是真可以成为懒惰的最好的借口。于是,我想了想,想找个突破口(心理活动——我不知该怎么入手,于是就找了他这个简单而明确的角度来开始了文章的阅读)来做做,自己先理解下,读懂了,有了真切的体验了,或许这样才好些,做个“勤快人”吧。于是,我便胡乱的读了起来,随便地写下了自己的小小的心得,竟然还真真的好像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新大陆,简直是哥伦布般的惊喜!

A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林子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接力和爸爸的喊声。

(按:“第一颗”三个字是应该注意一下子的,他很紧张,他很期待,有人来赶快出现在他的面前,于是她对时间,对周围的一切都是超级的敏感,救星快快来到。从这个角度来解释,这个表面上用了基本的句号和逗号的句子隐藏着很多剧烈的想法。)

B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按:这两个问号的连续使用,使我无法确认前面的感叹是惊喜了,应该说是有惊喜,又失望吧。看样子,这里的情绪变化是丰富的,角度极大的,很可以来朗读一下子的)

2、

A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按:注意这里的两个词语,“远远地”描述站位;“非常正常的”描述爸爸说话的语气,这和我们通常描写这种情境下的父子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会有一些词语:比如焦急,非常担心,害怕我掉下来,他想办法,努力地爬上来,不顾自己的危险,甚至身上还会有一些伤口,故作镇静,然后,救下了我,才终于石头落了地,已经很累,一身的汗,然后我很感动。这样想来的话,这个也是可以在文本分析的时候来利用的一个小点了,比如,我们的常规写法和作者的处理方式差异的对比,和效果分析。)

B“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按:三个感叹号,我很激动的样子。爸爸则异常的平静,他的话很短,或许很短有利于在紧张状态下的孩子字字专注,扣住要点,长句子(这个在阅读过程中也是一个可以考虑利用的小点,改造时句式长短也会有对比,不仅刚刚分析的神态,动作等细节),会考验一个紧张状态下人的耐心和判断力,就好像发射卫星的指令,一般就是两个字,伴随着数秒。语调很平静,这是一处很强烈的对比。)

3、

A“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去给你照亮。”

B“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

(按:我还是很冲动,句式很短,修饰词“太”用了两次,叹号用了连续的三个。我太激动了。但是爸爸还是很冷静,没有焦虑,不像个父亲救小孩的样子,倒像是电影里师傅在考验徒弟。)

4、

A“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B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按:此刻,我终于心情有了一些小小的平静的感觉了,我的脚动了下。不过注意“慢慢地挪动”这个短语,还是恐惧的意思。不过爸爸此刻的细节复杂了,首先有鼓励,第二有动作的指,第三他有大声的连续的要点的强调——两个问号就是这个目的。)

5、

A“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B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按:此刻我已经逐渐地有了理智,“移动”尽管还配着“小心翼翼”“感觉着”这样的词语,当然害怕是有的,但显然程度在减轻。此刻爸爸的语调尽管依然平静,但显然话多了,句式复杂了。长短句相间,短的两字或三字,鼓励性的描述,很坚定,很自信。长句在讲述方法,应该说很仔细,很准确,长句的出现时机很应该注意,那就是孩子稍稍冷静了的时候。)

6、

A“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

B我照做了。

(按:我已经完全被爸爸的指挥所俘虏,平心静气地操作。只有了动作,没了言语。爸爸声音很大,但很平静,即使表扬他也用得是句号,自己很克制,孩子才能平安。)

7、

A“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

B再一次,我做到了。

(按:“好了”两个字已经不再单独成句,而是和后文结合起来,变成了长句。显然爸爸也已经放松了,他已经心中又数了。这个应该也是一个在阅读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小点,比如“好了”两个字之后换个“句号或叹号”看看表达效果,停顿的长短,和语气的强弱是人的内心的小小的写照。)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在这个情节中孩子和父亲的情绪有对比,孩子自己的情绪也有变化(这个类似的变化也出现在开头的情节中我和朋友们的不同的表现上),这个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句式长短或标点符号的变化来表现,比如句号,感叹号,问号等。于是我在想,能不能利用标点符号来设计一堂阅读课呢。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我找到的一句话是 ,我从其中某个标点体会出味道是 ”,附之以示例,通过这个句式进行利用标点来推进对文句的品读,我看是有可能的(如果这个是可能的,那么文章的赏析是可以通过简单句式分成两个部分来完成对爬悬崖和下悬崖这两个部分的赏析的,两部分中间可以有一个小小的小结)。

那么可以用来作为本课赏析环节的引导材料可以有哪些呢?这里查阅了网上的资料,可以参考下。

附:

材料一

逗 号

没有你的暂吋停顿

句 号

只有你出现

省略号

你是此地无声胜有声的

材料二 故事三则

一、巧嘴媒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过去男女婚姻大事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家有男,李家有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一天,巧嘴媒婆到张家提亲,介绍了李家女的情况。媒婆描述了一下李家女的形象:乌黑的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好看。张家人一听,心里想,这姑娘长得道也不错,乌黑的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好看。就欣然同意了这门亲事。

选择吉日良辰,花轿迎娶了李家女,喝喜酒,拜华堂,入洞房,两家结成了亲家。

等到掀开新娘的蒙头布一看,张家人不禁傻了眼,只见新娘子是个秃头,一根头发也没有,满脸麻子,一双脚又大又丑。全然不像媒婆说的那个样子。

张家人便找媒婆算账,说媒婆欺骗了他们。

媒婆说,我把李家女的情况都说白了,乌黑的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好看。是你们自己乐意的,怎么说我欺骗你们呢?

二、不留客

李四到张三家唠嗑,时近中午,天下起了雨。张三没有留李四吃中饭的准备,为了面子,便写了一个字条: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张三声称有点急事,把字条递给李四,离李四而去。

李四接过字条一看,心里很高兴。心想张三可能是打酒买肉去了,过个下雨阴天,打打牙祭,美哉。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张三心想,李四该回家了。

张三来到客厅一看,李四还稳坐在那里,很是惊讶。

张三不好意思的说,你看过字条了吗?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你怎么还没回家呢?

李四诙谐一笑,顺口说道,字条我看过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既然你说老天把我留了下来,我怎好意思回家呢?

三、不准在此小便

旧时集日设在村镇的街道上和胡同里,赶集的人内急时,讲究一点的就到临街住户的厕所里方便,不讲究的找个墙角隐蔽处方便了事。

某君的住宅在胡同的拐弯处,较为隐蔽。屋角变成了赶集人小便的场所。

某君看见后非常生气,便在自家的屋墙上写下“过路人等不准在此小便”的警示语。

警示语写出之后,在此小便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多了起来。

某君更加气愤。他抓住一个正在小便的人就训斥了起来,你没看见“过路人等,不准在此小便”的字吗?为什么还在这里小便?

正在小便者很坦然的说,看见了,墙上写的非常清楚,“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吗!

不过目前我的这个设计还感觉不太满意,主要是我所能够使用的的作为引导这个标点符号出场的材料,有点过分的偏于戏耍性质。这个还有点迷惑,盼望老师们的批评、帮助。

作者简介:

邢飞涛,语文教师15年,陕西省周至县乡村中学任教。湿地新苗一枚,热爱湿地,渴望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标点符号登台——《走一步,再走一步》备课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