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里说:我宁可因饥饿而死,不愿发表那些没有分别的,不加思考的作品,不要责备我。为什么优秀作品和普通作品,有如此大的差距?这就不言而喻了。当然,作者的态度是一方面。那么,优秀的作品究竟怎么写?在写作这条路上,有没有绝迹可寻?
相信很多有创作冲动,或者经历过失败的写作者,都会为此感到苦恼。庆幸的是,艾丽斯.马蒂森把22年的写作和教学经验总结成书《写作课: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提供给写作者学习。
艾丽斯.马蒂森是哈佛大学文学硕士、作家、写作课教师。她的多部小说,曾获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小推车奖等。
艾丽斯说:对所有立志成为作家的人来说,不只要静下心来创作,更要创作出好作品才行。当你确定自己能够稳稳地坐在椅子上创作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拿出勇气从熟悉的创作方法入手,而不是学习一套新的写作技能。
如果说写作是一项技能,那么《写作课》就是把这项技能的要点一一展开,手把手教你如何写作。《写作课》巧妙地解读了36部经典作品,总结出优秀作品的要点,结合艾丽斯自身的写作经验,分别从创作灵感、构思长篇小说、调整写作心态等三方面进行分析,下面将为大家解读。
灵感来了怎么办?
灵感之于作者,犹如生命之于水。灵感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当灵感来的时候文思泉涌,如获法宝,挥洒自如。没有灵感的时候抓耳挠腮,东拼西凑也写不出来,实在让人难受。
当阅读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听完一首歌,脑海里闪过瞬间想法,这可能会激发你写作的冲动。如果这时候,你着急把想法写出来,往往会流于陈词滥调、杂乱无章。如果不及时写出来,灵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于零散的想法,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艾丽斯告诉我们,优秀的作家是绝不允许零散想法稍纵即逝,而会及时将想法加工处理。运用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情景,并以此为故事的开端,围绕着开端进行创作。
有人会说:灵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如果灵感一直不出现,那就没办法创作了。其实,灵感是藏在潜意识深处想象力。
艾丽斯认为,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敢发挥想象力。想真正掌握小说创作的方法,就要习惯用自己的想象力填补现实生活的空白。要写出好作品,作家必须突破自我,创造机会让那些潜藏在心底的东西浮现出来。
如果没有想象力、找不到灵感,又该怎么写呢?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重点在于从现实世界中搜寻那些产生客观影响的事件,而不是那些仅仅改变了主观感受的事件。这些可能是无意间听说或看到的事情、某个声音、一段记忆、别人的经历,或是某些无厘头点子。
当你静下来倾听心里的声音,观察身边微小的变化时,就会发现灵感主动的浮现出脑海,写作欲望在心里蠢蠢欲动,内心按捺不住渴望。请开始你的写作吧!
构思长篇小说
有了故事的开端,接下来就是构思故事的情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阅读的时候,被故事的人物带走节奏,甚至置身其中。为什么故事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其实,不难发现原因,是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吸引力。故事是由一个个情节堆砌而成,那么情节应该如何写?小说应该怎么构思呢?
我们先来分析小说的类型,小说分为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是由几个事件支撑,最后一个事件有足够确定性结尾。不必轰轰烈烈,但数量要足够,不能让读者一眼看到结局,还得让他们带着兴致读下去。
长篇小说创作大致分两种:一是以主要情节点为原点,想想它能引发怎么样的次要情节;二是以主要情节为终点,想想什么样的次要情节能导致这种结局。
无论作者以哪种情节为原点,务必列出故事大纲。对大多数作家而言,故事大纲过于理性,可能会对小说创作形成束缚,但对把握作品整体方向还是很有必要的。其实,从故事大纲出发、分章节逐一细化,又能根据各章节具体内容,再反过来对大纲做出相应调整,兼顾了整体与局部。
对于读者而言,故事情节的丰富性和有趣性决定是否继续读下去。怎么样的情节才是丰富、有趣的?
长篇小说让读者欲罢不能的奥秘在于一件事直接引爆一件事,如此往复。但凡值得称道的长篇小说,必定有特定的句子、对话和事情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时对内容特别留意。
在描写事件时,不妨尝试在前面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最后的章节再去揭晓,使读者觉得紧张刺激。不过,设置悬念只是九牛一毛。
艾丽斯告诉我们:麻烦和冲突才是故事的灵魂。要想牢牢地抓住读者的心,就得让故事人物遭受挫折、面临人生绝境,只有历经沧桑的故事才好看。
当然,故事毕竟不是生活,有时候直接叙述并不能溢于言表。这时候,修辞就派上用场了。语言无法填补的空白,修辞可以。借助修辞,也能增加语言的丰富性。
艺术源于生活,许多的创作是以生活为蓝本,这我们都知道。但不能一昧追求故事的戏剧性,而脱离生活的真实性。艾丽斯说:一部好作品,像一只高飞的风筝,风与线张弛有度,情与理收放自如。
要想把控好虚与实之间的尺度,不妨运用巧合。在情节里,给人物合理的设置巧合,使情节更贴切。这里得提醒一点,如果想改变故事走向,不能依靠巧合,否则会显得不可信。如果使以巧合为故事的开头,继而引发之后的情节,这样的巧合就显得自然多了。
如果说写作是一项技能,那么上面的技巧就是工具箱,作者一旦学会了,写作上便如虎添翼。看了这么多,创作的小火苗是不是开始在心里燃烧了呢?那就学以致用,大胆地创作吧!
调整心态,继续写下去
对于作家而言,全身心投入写作,完成第一稿无疑是激动的,而后也会陷入无限的焦虑。因为很快会进入改稿阶段,怎么样才是有效的改稿呢?
这也是无数作者困惑的问题。要想有效的修改,必须站在陌生的角度去看作品。首先,你要客观的看待,作品必定是优点和缺点兼备的。所以,阅读的时候随意些就好。接下来慢慢地阅读,找出陈词滥调、没逻辑或令人尴尬的句子,也找出拖沓、过于情绪化或夸张的部分,然后进行删改。
完成修改后,肯定需要人帮你点评,就可以把稿子给朋友或写作搭档看,请他们给与建议。在别人的批评中,学会倾听和分析,再加以利用或弃之不用。
斯蒂芬.金说过: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出名、找人约会、做爱或者交朋友。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读你书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你自己更丰富。
我们不否认有些作者通过写作获得金钱和名利,但这并不是写作的目的。如果我们不能修正思维的泡泡,幻想自己写作的书大卖的想法,你是没法专心于写作的。
严歌苓谈写作,她觉得作家和医生、律师等上班族一样,每天写作8小时,到点准时坐在书桌旁伏案。我想,这才是正确看待作家的方式。
艾丽斯告诉我们:目标越少涉及金钱,便越容易实现。在写作前,你要明确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写作?是否能独自面对写作的孤独,和被无数次的拒稿?如果你能接受并觉得非写作不可,那就继续写作吧!
狄更斯说:写作这个职业,就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其程度是你所想象不到的。的确,写作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写作是一个人的狂欢。当你沉下来去阅读、观察、学习,学会倾听心声,静心创作,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这本《写作课》里学习一些写作技巧,相信它会为你在写作的路上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