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你到站了

Snip20161009_11.png

近日多地网约车出新政。
北京:北京网约车细则出台 须为“京人京车”
上海:上海网约车新政草案内容发布:需“沪籍沪牌”
深圳:深圳网约车细则即将出台 实行“动态运力调节”
在北京的朋友打趣说,妈妈以往每天在网上扒网约车的坏处,一点点列给她看,今天逼着她梳妆好让她去滴滴打车,理由是:开得起网约车的都是实打实的真土豪。

以上的政策代表什么?
代表京沪能够成为网约车主的将锐减至现今的几十分之一,堪称精英,以前相亲一开口就问房本收入,现在问能不能开网约车就可以了;同时网约车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将一涨再涨,出现一车难求的现象。

滴滴说:上海41万在册网约车主,上海本地户籍者不到1万人,而这当中沪C牌照和外地牌照还有一大批,轴距合格只占1/5,沪人沪车轴距合格标准之下2300万人口的上海网约车所谓合法者区区几千辆而已。如果有一天你回到下雨天出租车拒载,人多时随意加价的时代,这只能呵呵。
但是以户籍划分是否可以成为网约车主,这算不算地域歧视?
拿到京沪户口,有多难要花多少钱?如果可以拿到,也不用耗费这个时间精力去做全职司机了吧。

因为户籍不同导致升学不公、贫富差距、社会资源、福利、竞争机会以及法律权利等的界定和分配机制的不同引发的问题还少吗?而这次以户籍划分是否有资格成为网约车主,无疑是给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务工人员沉重一击,他们省吃俭用买了一部私家车,成为了全职车主,可以节假日多买点好吃的给孩子,在老人病了的时候有钱看病,以为过上了更好的日子,却只是南柯一梦。

你们说,户籍是为了减缓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造成社会不稳,但这件事情最为核心的就是安全。
是的。
我曾乘坐滴滴顺风车回家,在上车那一刻才发现同坐三人皆为男性,而且认识,他们三人在车上谈笑风生,开起黄色笑话。

我在一旁胆战心惊,手心出汗。
但我除了师傅的车牌号、昵称,得不到其他的有用信息。
我在车上,手机震动了一下,右上角的红色电池警示我还有20%的电,而路途才过了一半。
最终平安无事,只是多想。但这成为我拒绝顺风车的原因,太多安全隐患,无法给予用户十足的安全感。

但一刀切的方式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吗?
倒真可以解决部分,因为都没人开车了呀,但问题依旧存在。网约车市场太乱,监管不到位,不提供完整的材料依旧可以成为注册司机,真的安全吗?户籍是可以砍掉大部分的坏人,但是本地人里就没有坏司机了吗?坏人都在外地人里吗?
便利很重要,难道安全就不重要?这里的安全仅仅针对的是本地人吗?难道这种审核不到位的情况,伤害的不是全体乘客吗?不论本地人外地人,都不安全。
所以这根本不是本地外地之间的矛盾,不是安全与便利之间的妥协,这是监管不力的懒政。指定这样的规则不是蠢也不是坏,他们只是懒。

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务工者,以为赶上共享经济这趟飞机的经济座,却未曾想到开飞机的始终是那些掌管城市KPI的人。
头等舱的一句话,就能将他们生活扭回最初。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约车司机,你到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