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极你会想到什么?毫无疑问:冰。
但是近期的卫星摄像机显示出一个奇怪的图像:一团烟雾正笼罩着北极地区。烟雾以及周围漂浮着的云、熊熊的火焰点缀着这片荒凉的广阔土地。
换句话说,北极圈着火了。
图:The Weather Channel
经过处理后的卫星图(图源:Medium)
成片的火焰包裹着北极的植被,让人不知道怎么应对。
图源:美国国家气象台
人类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去救火,但就算派出直升机灭火也只是杯水车薪,在山火面前很难有很大效果。
图源:BBC
这还只是明面上能看到的火光。事实上,当野火燃烧时,除了点燃地表的植被,还会沿着泥炭层向地下的泥炭层蔓延,在我们看不到的地面或冰层下面继续烧着。
数月后,在其他的位置出现新的着火点
(图源:Medium)
好在这种闷烧的火在地下或冰层下的传播速度会慢得多,而且也受制于地下水位的影响,并不能烧得太深。
但是,一旦闷火将地面上的冰层融化,就会再次点燃地表的植被,引发火灾。
(图源:Medium)
这也是为什么在卫星图上会看到多处火灾的原因,也有人将这种现象戏称为“僵尸之火”。
科学家:北极圈内的“僵尸大火”
北极野火在每年5-10月都有可能会发生,对于关注北极气候的科学家来说这事并不陌生。
但是今年的这场火,却让科学家们格外关注。
(图源:The Guardian)
近些年,北极的升温速度至少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远远超出科学家的预期。
情况在今年尤其恶劣:因常年的野火肆虐,今年北极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比往年同期高出16摄氏度。
(图源:Phys.org)
个中缘由,还要从今年第一场野火的中心——位于北极圈的西伯利亚地区说起。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北部在北极圈内,常年以寒冷著称,测得最冷的时候是-71.2℃,被称为地球上的极寒之地。
图源:ResearchGate
这个油管小哥还去“极寒之地”体验了一下。以下是他的原话:
“如果你在室外呼吸,甚至可以听到呼出的空气变成冰渣的声音。”
图:博主—Saksalainen
在这里,想买一条冷冻的鱼只需要从河里捞上来,等上30秒。
图源:旅行摄影师tehhan lin的博客
可是今年的情况与往常不同,西伯利亚出现了长时间的酷热天气。
图源:《华盛顿邮报》
今年,西伯利亚地区度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热的6月,平均温度比往常高了9℃。
西伯利亚Verkhoyansk小镇的温度甚至升到38℃。
(图源:CNN)
对居民来说,这算件喜事:可以和家人一起游泳、晒日光浴,享受难得一见的真正夏天。
但对于科学家来说,这种反常,可就不是什么好信号了。
这种酷热,正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地方!
(图源:哥白尼大气监测局(CAMS))
高温使得这一片土地的土壤极其干燥,为火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加上从西伯利亚吹向北极的暖空气,瞬间就把火焰烧到了北极的冻土层,也直接加速了永冻层的融化。
(图源:Phys.org)
冻土研究专家Romanovsky就曾公开表示过:
“许多地区的永冻层已经开始从表面往深处融化了。”
这种融化可能导致永冻层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这是预示气候失控的标志之一。
永冻层下的闷火释放了更多碳
(图源:哈佛大学)
北半球近四分之一的陆地都被永冻层覆盖着,这一大片冻土中还保存着大约有1.46万亿到1.6万亿公吨的甲烷。
如果这么大量的温室气体被释放出来.....
(图源:BBC)
随着永冻层逐渐融化,释放出的甲烷碰到高温开始燃烧产生更多温室气体,同时在地下蔓延至更多的着火点,造成了更大范围的火灾,火灾产生的热浪再一次加速了永冻层的融化。
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可是,永冻层融化的后果还远远不止这些,甚至已经开始危害到人类的生存。
(图:电影《传染病》)
今年,因大家对疫情的关注,这部2011年上映的电影《传染病》突然又火了。
在这部影片中,贝丝(女主)在一次正常的出差过程中,感染了一种病毒,两天后死在了急诊室中。
(图:贝丝)
救治医生表示:我没见过这种病毒。
随后这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三个月,传染了数十亿患者,死者无数。
(图:视频截图)
而在现实的人类历史中,也曾经历过几次全球大流行的病毒,包括天花、西班牙大流感等。
至于这些病毒的来源,有一个理论是:永冻层的融化“复活”了一些远古的病毒。
(图源:BBC)
BBC的一篇文章写着:病毒藏在冰里,但它们正在醒来。
(图:chargedmagazine)
在科学界有一个共识:微生物和细菌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唯一的争论是他们能存活多久?
有人说是一百万年。
永冻层就是微生物和细菌生存的理想场所。
因为它冰冻着,没有氧气,也没有光线。这样的环境可以让病毒能够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南极的永冻层中发现了休眠的细菌
(图源:BBC)
通常情况下,每年夏天永冻层会融化约50厘米,到了冬天再结冰,总冰量保持不变,也不会释放出更多的病毒。
但近些年,受肆虐的野火和不断上升的气温影响,永冻层只会融化的更快,很多以前从未被融化的冰层,也渐渐溶解。
(图源:NASA)
法国的进化生物学家 Claverie曾经发表过研究:
“能够感染人类或动物的致病性病毒可能被保存在古老的永冻土中,包括一些过去曾引发全球流行病的病毒。”
这也就是说,一个被冰冻着的潘多拉病毒盒正在被打开。
西伯利亚永冻土区域(图源:BBC)
2005年,美国的科学家们在阿拉斯加一个冻结了32000年的池塘中,成功地提取了肉毒杆菌。
病毒的一个例子(图源:BBC)
2007年,科学家在冰冻了10万年的南极穆林斯山谷的冰川表面下,发现了一种处于休眠状态的800万年前的细菌。
2014年,阔口罐病毒和毛状病毒被发现藏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长达3万年之久。
(图:NPR)
这些被发现的病毒都有一个共性:它们的活动十分活跃,似乎没有受到时间的影响。
换句话说,一旦被激活,这些病毒便具有传染性。
(图源:BBC)
炭疽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炭疽细菌是一种在牲畜之间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但是人可能因接触或者食用染病的肉而被感染。此前最后一次爆发是在将近80年前。
可是在2016年8月,西伯利亚北部的一个偏远村落,至少20人因感染炭疽热被送往医院,其中一名12岁的男孩死亡。
最后被调查出来,病原体是75年前感染了炭疽热而死的驯鹿,尸体一直被冻在永冻层里。
直到2016年夏天的热浪来袭,永冻层融化,驯鹿的尸体和仍具有传染性的炭疽热病毒随着水和土壤,感染了附近地区的2000多只驯鹿,随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炭疽细菌可以存活几十年(图源:BBC)
永冻层中被封存的不止动物的尸体,还有人类的。
例如,19世纪90年代,正是天花在西伯利亚大流行的时间。
那时天花导致西伯利亚的一个城镇失去了40%的人口,那时的人们为了封存病毒,将尸体埋在科利马河河岸的上层永冻层下。
直到120年后,科利马河的洪水开始侵蚀河岸,病毒又再一次出现在世界上。
还有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也被科学家在阿拉斯加永冻层的乱葬坑中发现。
(图源:BBC)
这些远古的人类和动物已经被埋在永久冻土层中几个世纪了,所以可以想象,随着永冻土的融化,可能会有更多未知的病毒被释放出来。
看到这里,我知道有很多小伙伴想问,冰川融化的速度有多快?
数据是:1979年至2018年期间,北极的冰川以每十年平均损失12.8%的速度融化。
如果还是想象不到情况的紧急,请看下面两张照片:
这是挪威极地研究所记录的,1918年和2002年在同一地点拍摄的北极冰川对比照。
如果不是图片,谁能相信仅过了103年时间,冰川化成了海水,海水没过了冰川。
随着北极圈的冰川融化,研究人员认为格陵兰岛可能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格陵兰岛的冰层最厚的地方有3千米,整个冰川的覆盖面积是英国的7倍。
(图源:Earthol.com)
如果所有的冰都融化,这将导致海平面上升7米。这对格陵兰岛的邻居英国来说,一定是相当严重的威胁。
可是,英国政府对保护气候的表现,可以说是比应对新冠病毒更加缓慢。
在去年约翰逊政府提出的实现零碳排放的31项建议中,目前只有两项得到全面执行。
这样的后果也是实实在在的:
去年七月,剑桥的温度已经破纪录的达到了38.7℃。在英格兰东南部的沿海地区,更是频频出现35°C以上的高温。
(图源:BBC)
英国气象局预测,如果不降低碳排放量,到2100年英国最高温度将达到40℃。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说:40℃,忍一忍就过去了。
但这对于英国来说,已经是难以承受的温度了。
毕竟英国是一个常年阴雨不断,夏天也经常需要披着风衣、薄外套,连冷气都不怎么用开的国家。
当英国都40°C了,那些常年高温地区或是热带国家更是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到那时,人们将陷入灾难中:部分地区粮食作物难以耕种,数十亿人挨饿,沿海城市洪水泛滥,数亿人无家可归的世界...说是末日也不过如此。
(图源:US News)
也难怪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McCarthy发出无奈的感慨:
一切都太晚了。
在气候威胁方面,我们将表现的和去年冬天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时一样:毫无准备。
(图源:BBC)
source:
https://medium.com/sentinel-hub/zombie-fires-in-the-arctic-clickbait-or-real-a3eec97a70be
https://www.thecut.com/2020/07/the-arctic-is-on-fire-siberia-terrifying.html
https://www.independent.co.uk/environment/permafrost-release-diseases-virus-bacteria-arctic-climate-crisis-a9601431.html
http://www.climateaction.org/news/met-office-uk-could-hit-40c-regularly-by-the-end-of-this-century
听说
把【报姐】设置为☆星标☆
更容易抢到C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