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结构图

常常我们会碰到一些晦涩难懂的书,让我们很是沮丧。有没有可以让我们轻松一点的弄懂他们呢?有的。

从我们大脑是如何工作说起。我们的理解发生在大脑的工作记忆块。工作记忆会注意到我们周边环境信息,然后从长期记忆中提取知识,通过整合理解进入长期知识库。

比如学习乘法2*3=6。学习过程就是这样的:

1.调动我们注意到这个信息,3个2相加

2.联系已学加法2*3=2+2+2

3.整合,把每个2依次相加,最终就得到了6

因此上学的时候,老师会先教加法在教乘法,再教除法。因为只有拥有背景知识才好理解。

那是不是拥有背景知识就很好理解了呢?也不是,因为工作记忆有容纳限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容量不够。而且这个脑容量基本是一定的。而且我们发生思考是在信息已经提取好了,理解好了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提高思考了嘛?有的,我们缩小知识占用脑容量的体积就可以了,方法有:建立知识结构,加快提取速度。

建立知识结构就是把知识建立一个个模型,然后变成大的知识网络。

加快提取速度,就是提高熟练度。复习和练习。比如学车换挡,你要先踩离合器,再思考档位,摸着把挡换好,再加油门。在这个过程中,你专心致志,对教练的指导充耳不闻,因为已经没有脑容量来思考了。慢慢的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你已经很熟练了,能在换挡的同时听音乐。这就是练习的作用。练习的方法的话可以参考之前我写的这篇文章171201 学了那么多,是时候用起来了!。

在建立知识结构,并且对知识也很熟练后,知识占我们脑容量体积就小很多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容量来链接环境和知识库的信息,得出创造性的想法了。

也就是处理信息,有理解、辨别真伪、整合三个方面。

1.理解信息:当一个东西比较抽象的时候,我们举一个例子,联系下已有知识就会好理解许多。

2.辨别真伪:在理解了信息后,我们不能照单全收。有些东西可能是毒鸡汤呢。因此我们需要辨别真伪。

3.整合: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把知识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减小知识体积。以便于下次的信息处理。

整合的话就在于,把环境信息,已知信息进行对比,相同点进行融合,不同点与其他知识点重新组合。

在学习完成知识后,要进行应用,有两个点:迁移、看到问题的本质。

迁移的话就在于抽象知识映射的问题,问题本质的话在于用知识模块问题

本次的总结有些仓促只能够说出知识点,但是举不出例子。下周开始进行实践,然后记录例子,并且打磨知识。本周任务完成的还是很不错的,进行了手写笔记、思维导图、整合。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结构图_第1张图片
构建知识结构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