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期末复习-(1)

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 王珊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绪论

1、数据库: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DDL)、数据操纵(DML)、数据控制(DCL)、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等。
3、简述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区别:文件系统面向某一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整体无结构;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
4、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5、数据控制功能: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6、数据模型:1、概念模型 2、(1)逻辑模型 (2)物理模型
7、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是数据库模式结构的中间层。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一个应用只能对应一个外模式,一个外模式可以被多个应用使用。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8、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和数据独立性: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唯一)
9、完整性约束条件: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10、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11、关系模型术语:
关系: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属性: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
码:表中的某个属性,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域是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得集合。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12、E-R图表示方法:实体型(矩形),属性(椭圆),联系(菱形)。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1、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查询,插入、删除、修改)、关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2、候选码: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而其子集不能的属性组(可以有多个,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候选码的属性为主属性,不包含再候选码中的属性为非主属性。
3、关系模式表示方法:关系名(属性1,属性2,…),简记为R(U,D,DOM,F)。R关系名,U属性名集合,D域,DOM属性向域的映像集合,F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4、专门的关系运算:
选择:在关系R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诸元组。
投影:从R中选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
连接: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
除运算:设关系R除以关系S的结果为关系T,则T包含所有在R但不在S中的属性及其值,且T的元组与S的元组的所有组合都在R中。
5、五种基本运算:并、差、笛卡儿积、选择、投影。
6、关系数据语言的分类:
关系代数语言、关系演算语言、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如SQL)。

你可能感兴趣的:(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