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老子》第3章

第三章六十八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为矣。

帛书《老子》甲本复原第47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字】

贤:才德兼备之人。

见:同现。

可欲: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

【校】

“尚”当为“上”。帛书甲、乙本皆作“上。“尚”通“上”。

“心”字衍。帛书甲、乙本皆无“心”字。“使民不乱”与前文“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句法一致。

“使夫知者不敢为”之“者”字衍,“为”前脱“弗”字,“为”后脱“而已”。帛书乙本作“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己”。“知不敢”是动宾结构,“不敢”是“知”的宾语。“知”后不当有“者”字。

“为无为”三字衍。帛书乙本、景龙碑本皆无“为无为”。

“无不为”之“为”当为“治”。帛书乙本、景龙碑本皆作“无不治”。

【注】

不以贤为上,不以难得之货为贵,不以可欲显露。

“使”字用的极好,充分表达了民是被迫而非自愿的。

【译】

不推崇才德兼备的人为官,使人民不进取。不重视难得的财物,使人民不盗取。不显露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使人民不发生动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人虚心没有非分之想,吃饱穿暖,身强体健。让人没有智谋没有追求,让人民知道不敢、知道不为,如此而已,这样天下就没有得不到治理的。

【解】

圣人之治,使人知不敢、弗为。虚其心则不敢,弱其志则不为。使民实其腹,强其骨而无欲其他也。

鄙人愚见,欢迎批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识《老子》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