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读 与君同行

        今天是我们的第三期共读,这几天老师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原来是这样”,我们心中的很多疑惑,为什么讲了好几遍学生依旧不能理解记忆,为什么孩子阅读完语段后没能提取到有效信息等诸如此类疑问,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大师早已给出了我们答案,共读就是智慧的分享,思维的碰撞,并肩的前行。

有书共读 与君同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关于如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贾荀云老师有如下办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在学习中是何等的重要,例如:让学生背诵古文,如果不给他时间让他思考,就算花费好长时间记住了,但在默写中会错字连篇,可谓事倍功半。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让孩子先理解,交流,他懂了,自然就会了,在无意识中就记住了,而且能记得牢固,默写的正确率也就越高。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可以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在阅读中他会提出疑问,进而思考,智力得到开发;阅读,可以让孩子的成绩得到提高,如果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找出与本门学科相关的课外书,让孩子去读,这是提高他的成绩最有效的办法。

有书共读 与君同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针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何贝老师给出了这些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把读、写、计算、观察、思考比做儿童工具箱里的五把刀。中考改革趋势注重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跨学科的知识运用。阅读语段不单单是语文学科基本素养,它同时也成为数理化试卷中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信息的提取能力,阅读的理解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但是,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提取不到有效的信息,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别无它法,多读多写,大量阅读,注重大声朗读和小声默读。当他能够有表情的、流利的、有理解的读,做到在读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是在读,那他就把阅读变成一种半自动化的过程,阅读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罗莹老师也和我们分享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学生在阅读某一篇文章时,仅仅把目光停留在所读的文字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流利地阅读,却忽略了字里行间向读者传达的信息与情感,这实质上就是将全部精力集中在阅读本身上,而没有实现阅读的半自动化。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脱离机械化的阅读与书写,以我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而阅读又可以分为默读与朗读,默读可以很好的将阅读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维的活跃性;朗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若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就可以得到质变到量变的成效,这也是我们教师的长期教学目标。

有书共读 与君同行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王喆老师重点谈了谈她对自制纪律的理解

        在47条《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中,讲到了自制力的问题,我们知道自制力是一个人想要成功不可缺少的必备因素。而做学问本就是一件寂寞的事情要在无尽的寂寞中去读书去体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而我们做学问也是一样。最是羡慕五柳那样不求甚解,有会意时欣然忘食。读书不仅是自己与书中的种种进行灵魂的交流,更是在自己的经历中遇到书中相同的那些事情时,可以蓦然的感受到一些什么。


    南锦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当前教学改革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和学会生存。实际上学习习惯就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学习,我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要抓住学习的黄金时段,学会自制,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勤奋,学会规划时间等等。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教师除了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之外,还应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与必要的心理规律,在形成的过程中慢慢思索,慢慢修正,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正如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师教育的是什么,就单方面来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书共读 与君同行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任玉苗老师重点强调了理解记忆的重要性

        在读《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时,我一开始读便深以为然,读到最后简直拍案叫绝,不住的点头认同,立马回忆起来的就是语文中关于古文的教学。比如在学习完《小石潭记》以后,老师会出一张试卷来考,但是在此之前,会打印出一份标准答案,包括“你喜欢文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包括“你想对作者柳宗元说些什么?”“请你为小石潭写一段导游词”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惊呆了,何至于这些问题也要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去背记去默写,最后得到试卷上千篇一律的答案,何至于此?这就是本章中提到的“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的一个方面——背诵那些不需要背诵的东西”,如果学生理解了,背那些有什么用?如果学生不理解,背那些有什么用?完全是把老师的任务转加到学生身上,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老师本该是教学生做题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把学生塑造成背书机器,各位同仁们,警惕!


     

有书共读 与君同行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品篇篇美文似尝盏盏清茶,沁人心脾之际回味无穷。

      悟思思哲理如闻缕缕芳香,大彻大悟而后悠远流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书共读 与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