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2》:人因信而立

《清明上河图密码2》:人因信而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清明上河图密码》,必须得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此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说起宋朝,必须得说宋朝的商业,开放的、自由的城市商业形态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在宋代之前,主流的城市形态是坊市制(里坊制),居民区与商业区严格区分,居民区内不准交易买卖,商业区,还有严格的开市闭市制度。

也就是说,在宋代之前,古人的字典里可以说没有“夜市”两个字的,一入夜,大家都早早地洗洗睡了。到了宋代,晚上泡个吧撸个串,都成了常态。我们熟悉的影视剧《知否知否》就是选择宋朝作为背景,对于“吃货”明兰来说绝对是最好的时代。

我们这么来理解宋朝的商业发达程度吧。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交子)和银行信用。市场出现了广告、娱乐场所(瓦子);
宋朝是第一个同时开建“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朝代,海上贸易兴盛,泉州、广州等港口更是设立了外贸管理场所——市舶司;
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清明上河图密码2》就是从汴京的商业危机说起,炭行、猪行、鱼行、矾行四大商行同时在清明节陷入混乱,“牙绝”冯赛一家也被卷入其中;另一边,又有京城左藏库中的十万贯莫名飞走,左藏库总库监孙执信失职被捕。

冯赛和孙执信之子孙献分两条主线各自追查,最终竟汇成一案,又与第一部中的梅船失踪案再次关联,又成一团迷局。

此书有意思之处在于没有上帝视角,没有主角光环,多角色并进,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出有深一层的秘密。

而且,有一个核心始终渗入书的始终,便是一个“信”。

正所谓“无商不奸”,所以宋朝的商业之所以如此繁荣昌盛,自然有健全的体制机制约束,货物交易之间必有“牙人”说合,也就是现在所谓的中介或是保人。对于“牙人”来说,“信”则是立身之本。

正如书中所言:“商因信而生,事因信而成,人因信而立。”经商者,一诺千金,方是基业长青之本。

书中最妙的是对“信”的解读,“信”由里到外,能分为四层,即心、我、人、世。跟着故事,一层层向外解剖这四层,也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一层,信由心生。不忘初心,在于不倚重于外物的得失,所以看一个人,不看他有什么,而是看他没有的时候。

就像书中所言,“看他闲来无事、独自静处时候,他若能坐得住,享得了清静,这人便是他自己;若是坐立不安,总得抓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安心,这人便是失信于心,自家做不得主,也难立得起来。”

第二层,信己。这是真信与假信的分界,没有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能自信,但是遇事之后,这些信就散了大半。如书中所言:“真信己者,并非盲信,而是明白哪些当为、哪些能为,至于不当为、不能为者,则付之天命。如此,心才能安,行事也才能不忧不疑。”

第三层,信人。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依靠于彼此之间的信任,也正是如此,人们最憎恨的也是背叛。一旦被他人失信,往往难以再轻信他人,那么心有疑惧,便会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不敢行进,畏缩不前。从而,人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人生最难的不是信人,而是陷入黑暗后仍然相信光明。

第四层,信世。“唯有信世,人才能安生,否则,便终日难宁,处处不安。”即使是太平盛世,也定会有不公不平之事,但是我们终要相信正义不会缺席。

层层递进,然而不论是信心也好,信己,或是信人,都将归于信世。这个世道,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

在这段故事中,我们看到“牙绝”冯赛,正是因为这份“信”,终究是解了自己的套,寻回了被绑架的妻儿,或许一切从头开始,但这个“信”,他立住了,即使重来,也只会更好。

故事的结尾,也留下悬念,冯赛之弟,冯宝和这个梅船案又有什么纠葛?

想要了解,我们一起往下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明上河图密码2》:人因信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