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读《道德经》第三章之圣人之治

一直以为《道德经》应该是讲修真的书,好多小说主人公就是领悟了《道德经》的真谛,瞬间战斗力爆棚的。前两张玄之又玄,看了忒有感觉,结果到第三章就走歪了,因为本章讲的是治国之道,哈哈。不过家国天下,政治确实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春秋是一个诸侯争霸,百国兼并的时代,那么老子理想的治国之道是什么呢?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要去推崇有本事的人,这样老百姓就不得去争了。
今天来看,观点还是比较扯蛋的,不过换个思路,要使人争,那就需要“尚贤”了,无怪乎学生要考试还要排名次,公司也要考核评S,这个奖评选那个奖评选那么多,“使民争”耳。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要看重一些不易获取的东西,这样老百姓就不得偷东西了。
可惜老子不懂经济学,物品价格是事物内在价值以及稀有程度来决定的,难得之货必然贵,无怪乎小偷屡禁不止啊。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要把容易引发别人欲望的东西暴露出来,不然人心就乱了。
这就是常说的财不露白,闷声发大财了。中了500万千万不要开腔,想起了带金猴面具领2.1亿奖的哥们,深得老子思想精髓。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这句可以说是老子治国的核心方法了,也就是圣人之治。怎么做呢,首先是要虚其心,精华心灵,也就是多做一下静心练习,哈哈。其次是要实其腹,让老百姓吃饱饭,正所谓饱懒饿心焦,吃饱了自然就懒洋洋了。再然后是弱其志,就是志向不要太高远了,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要不得的,最后就是强其骨,也就是多健身什么的,身体好了才能多干事。总结起来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少思多干。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要让老百姓知道的少,没的啥子想法,这样个别跳赞的找不到帮手,也就没的法子造反了。

为无为,则无不治。

所以啊,啥子都不用做,就万事搞定OK了。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对个人来说,内心纯洁,宁静,淡泊,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己内在,才能不被欲望遮住双眼,陷入尘世纷扰带来的浮躁与苦恼。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开!


歪读《道德经》第三章之圣人之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歪读《道德经》第三章之圣人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