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杨毅侃球。
这么好的文章,一定要收藏。
When nothing seems to help, I go and look at a stonecutter hammering away at his rock perhaps a hundred times without as much as a crack showing in it. Yet at the hundred and first blow it will split in two, and I know it was not that blow that did it -- but all that had gone before.
Jacob Riis
我等俗人,喜欢将成功解读为神奇。
别人干成了我们干不成的事,要么是他们天赋异禀,有与生俱来的神奇,要么就是他们因缘际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神奇。
鲁迅说罗贯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即便有人告诉我们,史书里的诸葛亮没有《三国演义》里那般出众,真实的诸葛亮精于内政而不善奇谋,并非我们熟知的全程开挂的样子,我们也还是乐于传颂那些诸葛亮神奇的故事。
格雷格·波波维奇老先生,被我们称为“波波诸葛维奇”,当然也神奇,我们愿意相信他神奇。
达拉斯独行侠队主教练里克·卡莱尔称波波维奇是“世界历史上最聪明的人”;洛杉矶快船队主教练道克·里弗斯说NBA每个教练都想成为波波维奇;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少帅布拉德·史蒂文斯被认为是篮球世界的下一个波波维奇,他说波波维奇“为我们其他人设立了标杆”;丹佛掘金队主教练迈克·马龙本赛季有机会冲击联盟最佳教练奖,他则承认自己当下的成功之道都是从波波维奇那里拷贝来的。
上述几位全是NBA教练群体里的佼佼者,还都不是从波波维奇手下出去的“马刺系”,他们个个尊崇波波维奇。在篮球教练这个行当里,波波维奇算是登峰造极了,他的成功究竟靠什么?是天赋神奇,还是际遇神奇?
别拿这个问题去问波波维奇本人,他不会跟你谈论自己的所谓成功,更不会承认自己神奇,因为篮球——如他所言——“不是什么火箭科技”,有啥可神奇的?
他倒确实有张无忌一天内学会乾坤大挪移那样的神奇际遇,即48岁那年从天而降一个蒂姆·邓肯。不用别人提醒,波波维奇比谁都明白他和马刺的成功是从邓肯开始的。早在1997年选秀抽签抽到状元的当晚,波波维奇就开始琢磨:这次会不会耗尽一生的好运?后来很多年有人问起马刺成功的秘诀,波波维奇总说:“每十年拿一个头号选秀权,然后确保选到的是一个franchise player(指能够围绕他组建争冠队伍的伟大球员)。”
自己作为一名教练,波波维奇从不相信教练会比球员重要。2007年他就说:“这是一个球员的联盟。我想这对一个教练非常重要,就是确保他的球员百分百相信——而不只是嘴上应付——相信重要的是他们。”
邓肯之后,马刺又有了托尼·帕克和马努·吉诺比利,波波维奇同样从不把自己摆到球员之前。他说:“你如果问,你们是如何找到吉诺比利的,你们一定有非常好的球探,那我会回答:‘你在讨好我吗?’他是个斗士,我们喜欢他的风格,可那是第57位,搞什么啊,咱就试试呗。托尼也一样,他是第28位,没有多大压力。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会发生这些,真的是要归功于他们三个人。”
上世纪60年代,还在空军学院的时候,波波维奇就学到一件事:不要自以为是。“你没有那么特别,”他说,“但如果你用正确的方式做事情,也许就能实现特别的成就。”
这,正是波波维奇的神奇之处。
他的神奇就在于:坚持一个认准了的人生态度,数十年不动摇。不管取得怎样的成功或者经历怎样的挫折,他始终坚持球员最重要,坚持不自以为是,坚持用平常心看待胜负,坚持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情,坚持让细节改变成败而不是把一切托付给命运,坚持务实。
这不容易。在NBA的环境里,这非常不容易。
比如从法国来的鲍里斯·迪奥会说:“我感觉这里(NBA)的教练们太想赢了。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好的球员,你就会想让他自己打,干什么都行。而在法国,即使你真的很棒,教练也不会允许那样。”
这点,金州勇士队主教练史蒂夫·科尔也认同。科尔在为TNT电视台做解说员的时候就说:“很多年轻教练——也许我也会这样——出于恐惧而执教,他们觉得好像一场球都不能输。”
而波波维奇不会。他知道正确的方式是什么,他坚持。
为了长远的终极目标,波波维奇可以有选择地放弃一些比赛,可以让年岁较大的球员轮休而不在意联盟罚款,甚至可以在2014年赛季当中给帕克放了两个多星期的假,只因看出帕克消耗得厉害,其实帕克当时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伤病。
波波维奇因其坚持不动摇而与众不同,因其与众不同而“神奇”。
其实他之所以被解读为“神奇”,主要还是因为他成功了。他费几十年之功做到的事情,你做不到,所以你觉得神奇。
可重点是,你只信奉结果的神奇,却不相信神奇的奥秘全在之前那些一点都不神奇的过程中。神奇的是那100锤,根本不是第101锤啊!波波维奇的人生精髓早就告诉你了,你不相信而已。
大约从2002年开始,波波维奇就把雅各布·里斯的“石匠哲学”带到了马刺。雅各布·里斯那段话,十几年来被译成各种语言,一直挂在马刺更衣室里,还有通往更衣室的走廊墙上。这是波波维奇的秘诀,却从来不是秘密,所有能够去到AT&T中心后台的人,包括对方教练与对方球员,都看得到。
或许就因为不是秘密,就因为挂在外面太长时间了吧,慢慢就成了“房间里的大象”,被人熟视无睹。正如我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把那段话放出来了,而你根本不在意,直接跳过从正文开始阅读一样。
好像一切都无济于事时,我去看一个石匠敲石头,他敲了大约一百下,石头上连条缝都没有,而第一百零一下,石头裂成两半。我知道让石头裂开的不是最后那一击,而是前面每一击。
雅各布·里斯
了解马刺有“石匠哲学”,跟像波波维奇一样信奉和践行它,完全是两码事。
你口中念叨着“让石头裂开的不是最后那一击”,结果马刺本赛季一开始成绩不好,你就嚷嚷着要“摆烂”,要“再选一个邓肯”,就成天希望马刺把这个搞来、把那个搞来,你信的其实还是“最后那一击”。
波波维奇不是。
当马努和帕克老去,一个退役,一个转会,波波维奇就培养德琼泰·穆雷,准备把球队进攻主导权交到穆雷手中;而当穆雷受伤赛季报销,波波维奇又把布林·福布斯和德里克·怀特推上来,即便福布斯根本不是打控卫的料,而怀特刚进入职业生涯第二季。
在你看着比赛嫌弃福布斯难堪大用的时候,是波波维奇陪着福布斯敲那100锤,这才叫信奉和践行“石匠哲学”,这才是波波维奇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和当初丹尼·格林难堪大用,而波波维奇依然把他留下,好好培养,把他当作球队的长期计划是一样的。
马刺历来秉持性格大于天赋的行事原则。不是天赋不重要,而是性格跟天赋同等重要,或者性格比天赋更加重要。为获取温良积极的性格,波波维奇宁可牺牲一些超凡脱俗的天赋。
波波维奇和“禅师”菲尔·杰克逊不同:菲尔降得住各色人等的心,为用好丹尼斯·罗德曼的天赋,可以容忍花花太岁张狂怪异的性格;而波波维奇基本只用那些听话、勤勉、可教、乐于做出牺牲的球员——斯蒂芬·杰克逊2013年依然管用,可一旦他成为破坏团队积极氛围的不定时炸弹,波波维奇就在季后赛到来之前将其清除。
在波波维奇看来,丹尼·格林和布林·福布斯的性格是最难得的。只要性格适合马刺,其他篮球场上的事情,可以花时间,可以敲百锤。
你总相信成功是搞点大动作就搞来的,你相信摆烂就能拿到状元、拿到状元就能选到邓肯、选到邓肯就能迅速发家致富再强大二十年——哪那么容易?邓肯是抽到状元签就能选来的吗?邓肯身上最难能可贵的东西照样是性格。他的性格,而非天赋,才是波波维奇48岁那年最神奇的收获。
NBA每年都出一个选秀状元,可你数数,过去二十年,有几个队是选到状元就一夜翻身的?
布雷特·布朗2013年离开马刺教练组,东往费城掌管76人队,熬了五年多,选了两个状元(2016年本·西蒙斯和2017年马克尔·富尔茨)、两个探花(2014年乔尔·恩比德和2015年贾利尔·奥卡福),才到达如今勉强算是东部劲旅的地步,容易吗?
还有波士顿凯尔特人,丹尼·安吉固然优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堆优质新人加高位选秀权攥在手里,可绿衫军大半个赛季的不如人意,还是印证了成功并非天赋的简单堆积。
那些必经的过程,你绕不过去的。
人们不相信波波维奇的“神奇”就是摆在明面上的100锤,以至于质疑他都质疑得不到位。
比如好些人至今认为2013年NBA总决赛第六场马刺的失利是波波维奇执教生涯唯一的“失算”,最后20秒换下邓肯是老爷子的“败笔”。事实上,整个2012-13赛季,每当马刺在比赛末段领先3分,也就是对手不得不搏三分球时,波波维奇都会把邓肯拿下来。这么做是因为:马刺坚决不给对手三分,逢挡拆就换防,而37岁的邓肯是马刺主力之中速度最慢的一个,即最可能换防不及时的一个。换下邓肯,换上移动更敏捷的迪奥,恰恰是波波维奇坚持一贯的原则,被反复证明过正确的原则。
马刺丢了个要命的篮板球,雷·阿伦投中了载入史册的三分,于是换下邓肯就成了波波维奇的败笔?这完全是结果导向的马后炮,是事后诸葛亮。
好运气是可遇不可求的,坏运气同样不可捉摸。而运气,从来不是老爷子为人做事所遵循的逻辑。
本赛季初,马刺三名后卫先后受伤,波波维奇说:“选中蒂姆·邓肯可能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里应得的全部的好运气。如今,坏运气要来了。”
享受得了好运,就承受得住噩运。坏运气来了,不是马上摆烂,不是奢望好运赶紧重新降临,而是退而结网,老老实实敲那100锤,这才是波波维奇一贯的逻辑。
你要是信“再选一个邓肯”就能让马刺再强盛二十年,你自然也就信“没有邓肯,波波维奇什么都不是”。你成功的指望如果全在运气,那你很可能就成功不了。
世间真理就那么些。
你不贪,就不会被骗。
你不懒,就不会受穷。
你不投机取巧,就用不着提心吊胆。
你目标明确,相信过程,始终如一地朝着自己想去的方向前进,就一定可以看到心仪的风景。
70岁懂得的事情,20岁就告诉你了,你不相信而已。
或者,你也不是不信,你只是做不到。所以他们成了他们,你还是你。
老爷子,您70岁了,希望35岁的我对您人生哲学的理解,能及得上您真实想法之万一。祝您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