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完美

打开,点击工作日记,一页页翻阅,细碎的光阴如沙漏般流逝,聚个整、揉个团,亦似不易!临近结尾,看到“完美教室创建”,立马确定倒不如就此事叙起……

-1-

参观记——相约城南,遇见美好11月17日下午,在办公室听说北街校区要带全体班主任去城南参观完美教室建设。第一反应,我们也可以参与其中啊!这项工作早在九月份曾与大队辅导员李燕、美术骨干教师吕丽等人商量过,想在十月份先在部分班级建设起来,可惜的是,被连续的检查验收、区校长会等中心活动牵扯没能实施。孙学勤、洪正兵两位校长一开始的意思派几个代表去一下,回来再示范覆盖。基于罗塘目前校情,我还是提出让28名班主任全部参加,抱团学习,一个也不拉下,学习回来后就推进建设。思考了一下,立马向高校长申请,高校长大概见我“学习的态度”坚决,当即与城南校区沈桂荣校长联系、沟通,确定活动“升级”。活动安排表,时间段、流程、分组……城南分管校长陆徐艳周一一大早就将活动安排表发给了孙校长(为城南领导力与执行力点赞!)我立即通知所有班主任调整好班务、课务,于11月22日下午两点准时参加完美教室建设观摩活动,明确参观学习的目的,因为安排了汇报、交流环节,提醒大家认真观察、提前做一些思考。(有重点的约请了吕丽、钱璐璐准备发言)

活动如期进行,因参观人数颇多(北街45+罗塘28)分两组,我们这组由申利峰主任带领,先后参观了手指上的阅读陈列馆、“泥塑中的经典”、一二年级完美教室,“漂流书吧”等特色文化建设。期间适逢下课,被城南娃的“礼貌”折服,弯腰鞠躬,“客人老师好!”不绝于耳,真美好!

接下来的大组集中交流,陆校长从学校文化顶层设计介绍了建设经验,印象最深的是她逐班逐个区域参与、把关。我边记边小结,结合我们的校情,提出了完美教室建设要做到三个“有”——有故事、有个性、有品位。有故事,用生命成长叙事,生态建设,让学生、教师、家长与教室真正结缘,生产出鲜活的佳话亦或故事!有个性,卡耐基说:“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用自己的理解、结合自身特长建设属于各自的完美形态,这其实就是最特色;有品位,有血有肉的故事,有了各美其美的个性,拾级而上,积淀升华,就有了文化的品味。大家的交流,高校长的总结、期待,让我对此次建设充满期待。

-2-

筹建记——一波三折,相信美好11月23日,高校长召集我、徐海云、吕丽,开了个碰头会。高校长提出完美教室建设,我们校区要立即行动起来,趁热打铁,争取两个星期完成。简单分工,我牵头结合本校区特色,制定学校完美教室建设总方案;确定一年级6个班以及二(1)班先行建设。简洁地向孙校长汇报后,梳理建设路径:收集资料——拟定学校方案——召开班级筹建会——拟定班级方案——班级环境净化——准备布置材料——完善方案具体布置——完美验收。

新教育实验缔造完美教室的建设一般方案,内容主要就是物态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基于我校“乐”文化基因,结合高校长建议可以思考融合我们校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特色,我想这样完全可以拉伸课程文化边界,丰富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所以确定“快乐·生态”为核心理念建设完美教室。

11月24日上午学校方案新鲜出炉,及时发到教师群与班主任群里,通知大家围观、讨论、准备制定班级建设方案,另一方面联系申利峰主任,可否抽空,将一些完美教室区域照片打包发给我,已便我们老师产生灵感,上手快些。他答应先找,接着说没有,要到班上拍,可惜,等至今没有下文,可能是真的太忙了(经了解,号称城南最忙小王子的申主任第二天下午随沈小军校长去南京了,真是马不停蹄!),这事也就作罢。反过来讲,城南既有的布置,说不定还会限制我们的教师自由发挥呢!

11月25日上午大课间时间,召集7个班班主任、大辅、年级执行校长(电话不接,也没回,也没参加,可能是上班看班了)开专题布置会。我将学校关于完美教室建设方案进行了简单诠释,围绕“快乐·生态”主题构思,结合校园生态文化(如,选一种学生喜欢的植物命名班级,提炼班风等,我将校园植物二维码信息及花语等资料一并发给了大家),校长室决定先在7个班建起来。这时一老教师打断我的讲话,“张校长,你们校长知道不知道我们有多忙?又是要弄学籍号,又是要填体检报告……一个事接着一个事,还要来弄这个花头经……”看着她义愤填膺的样子,我赶紧接过话来,“王老师,忙,大家都忙,我哪天不是7点带点到校,晚上5点半往后离校,有时忙得喝口水的工夫也没有,都是为了对得起这份工作、这份良心。作为老同志反而应该是个引领……”“我老了,有些东西学不上,不会弄,我不会画画,不会唱歌……你们要弄你们找人弄……”“不能这么说,工作肯定要做的。”平息了自己一下,“王老师,不要担心,我们是团队,今天第一坐一起就是商量,近期学校还要请美术老师、音乐老师包括同班任课教师参与进来,形成共同体,不可能是你一个人作战,再说你同班的徐海云主任从城南来这方面可以算是专家。”一个小插曲就此飘过。接着布置她们两天内拿出各班方案。

11月26日下午第一个发方案给我的竟是王老师,打开后,看到一个“猴面包树”班,懵了!赶紧找度娘:一棵“倒着长”奇异的树、一棵可以贮水成胖子的奇特的树、一棵全身上下都是宝的树,敲黑板关键是小猴啊、猩猩啊,大象啊最喜欢吃它那大如足球的果实,因为果实多汁而甜蜜……随便点一项,都似乎能勾起一年级小娃的兴趣,这树选得太好了!!再看方案,简洁明了,只有个别小区域没有定案,与王老师交流后,她谦和地说都是同班徐老师的创意,她接接拿拿可以。看来,缓和多了!我特别表达了对这选材的喜欢,为她们的合作点赞。建议她们,如果在建设中让所有孩子参与其中,那可能会更有意思。将她们班的方案转发班主任群里,并为之点赞!陆续二(1)班、一(5)班……27日班级方案全部收齐!将文稿逐个打印出来,从选题到班风、愿景等逐班逐条斟酌,与个人对接交流、修改、定案。

下午走班观察中要求各班将原有布置全面清理,也为难了这7名女教师,平时看都文文弱弱,现在可谓各显神通,很快将原有布置去除了,留下的可是疤痕累累,怎么办?有人建议要将墙齐白刷一下,我立即打电话给常为学校后勤服务的王老板,他就是油漆工出身,问他有没有环保漆?如果周六刷漆,下周一教室有没有漆味,不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他说,这个放心,环保无污染无味的漆能刷,可以保证质量。到办公室正好孙校、洪校、管后勤的张校都在,向他们说明了情况,看来都要刷一下,大家无异议,就直接请拜托王老板将内墙齐白一下,嘱咐周六一定得弄好,周六下午不放心还到学校来看了一下,整体刷出来,新意盎然。

周日在班主任群里告诉大家,墙面已经出新,建设布置该准备的材料要及早准备,网上购物要截图、索票。周一中午在食堂吃饭时,高校长主动问,你们哪个叫王二刷墙的?有没有报审?几个大眼向小眼,我尴尬地解释了一下。下午我立即请吕丽老师列了一个大致预算(清单),再与其他几个班级沟通了一下,每班预算建设费用500元,接着请集团分管仲校长、校区班子成员及纪检宋校长与王根林老板集中讨论议价,每班内墙齐白作价400元(另,包括布置过程中各班协助用工费)形成会议记录,具申报单请高校长审批。一波多折,磕磕绊绊,万事俱备,只待物型粉墨!

-3-

创建记一—群策群力,各美其美开工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如期而现!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放学后、甚至周末,建设起来。这里有:抱团取暖型。一(2)班两名老师齐上阵,你接我拿,剪、画、拼、折,一(3)班、一(4)班、一(5)班美术老师、书法大师、音乐老师、语文老师协同作战;家校合作型。一(1)班家长主动请缨,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布置,外墙上的鸟窝、鸟儿小伙伴都说喜欢,就是挂太高了,够不着!咦,一(6)班咋回事,人家二(1)班都快竣工了,她们还没个动静,就叫"拖拉机型"吧!原来网购出了差错,一些背挂背景还在路上,只有等了!不过所展示的内容都准备妥了,背挂一上墙,分分钟搞定。最纠结的是,教室外中间位置布置,几个班竟提出要不学校统一格式布置一下吧,立即否定了她们,因为这次建设一个特点就是有个性,要各美其美,不可雷同、复制粘贴。每天傍晚,我都要一个个的班走走,用手机拍拍,一天一个样,12月8日7个班全部完工。

-4-

反思记——谋事在人,美好在心。王阳明曾言: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回味这完美建设的过往,作为管理者三个意识不可或缺。

一是要有合规意识。想来当时在食堂高校长的当堂诘问,我十分尴尬,心中也有几分意见,这个工作您全程领导的啊,还要这么个形式干什么?支持我大刀阔斧地干下去就行了哈。做了个小主,反而惹了……刚刚收到姜堰纪委2018年1号文《关于工程建设领域有关违规问题的通报》,认真读下来,不禁汗颜。本着好心,做了违规的事,这可不好。高校长的善意提醒,让干事的通途顺畅,这正是领导艺术,必要时必须严肃顶真。

二是要有质量把控意识。俗言,合作共赢,这次的创建,大面上很好的发挥了团队协同作战的作用,家校合作、同伴(事)、师生合作等等。不过,其间的“异音”也是值得思考,磨事亦磨人。作为一名所谓的老教师(其实一年级还有一名年近50的班主任教师),在会上直接说出那样的言语,说实话,当时的我很气愤,平时印象是一位很实在的同事,她还是绩效考核小组教师代表,这是集体行动,大面子都不顾吗?其它几个班级班主任都是些年轻人,就不注意一些影响吗?最后验收报支环节,我亲自提醒她将清单与发票开好,报我这里审核、证明报销,再三“通知”下,票据才转到我的手上,至此相关证明、审核、准批竟都已经具好。(只有在报批其他班级费用时纪检审核宋旻校长提醒过我有个女的老教师请他签字、审核过)说实话,票据上不是没有我的证明就不行,就事论事,这个现象暴露出一个管理的核心问题:公用经费使用质量把控需要哪些人真正的办、核、证、批?例如一(1)班的费用超支,班主任在跟我交流时,诚恳地说出自己的不足,自己参与布置的不多,大多数工作交于家长们了,原创作品也就少了,“装修”痕迹太重,费用她垫付了,为班级文化真正的支出,学校应该没有理由不给报支。过程监理,这对我们接下来对21个班级完美建设积累了经验,这倒使我想起本区中心校一位老校长的管理经,他说,现在很轻松,甚至有时一周去学校两三次就行。大小事情,按照相对分工,总的方面交给一个人负责,一竿子到底,目标、质量、钱物、过程监控都交给他,决断不了的及时向他汇报,他再来协调处理。一竿子到底,总负责的责任感强了、威信有了、积极性高了、过程管理清晰、质量把关了。“好花好果”负责人及团队享受,“歪瓜裂枣”他来收拾。后经了解,他们校级班子每月还定期对月度工作进行盘点,各司其职,抓大放小,各尽所能,杜绝了管理的扁平化、圈子化。大道至简,他管理的学校质量综合考核年年优秀。

三是要有生长意识。在创建中也有不少遗憾,如,方案是一套,具体建设时忘掉了“初心”——快乐·生态,成人化;有一个班学生作品大小不一,布置时竟“伸”到框外,影响整体美观,与班主任交流,没事没事……随便化;在有故事、有个性上,7个班级都做到了,有品位还需提升等等,不过完美建设仍在路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如,这些班级升级后原有班级文化建设如何继承与创新?我们要有动态化的生长意识。

相信岁月,心怀美好;2018,砥砺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朝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