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剑:虽然我们都不喜欢碟片这个小组及前东家的产品,但从一年多的学习中我们还是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它的产品架构、UI的管理机制、处事的方式等等),你认为这个模块给你带去最多的收获是什么或者说从中学习到的什么东西是比较有价值的?
漂流在外:其实并不能说碟片这个模块能够带给我什么,因为模块是死的。大了点说应该是公司的文化带给人的影响,凌阳有一个做得非常好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培训和老人带新人的方式,新人上手很快,基本上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实习完成就可以做事了。而这样的方式我在其他的公司认为是做的不好的,现在我在联发科遇到在凌阳待过的人,都有提到这一点;当然大家提到那个奖励基金制度都忿忿不已。在凌阳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完整产品的设计方案,其实能够在第一份工作能够接触到芯片商的方案是幸运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入行。
残剑:在10年11月份那会,我们就有了“异心”,你那时对未来的一小段路是怎么考虑的?
漂流在外:既然不安于现状,当然有求变的欲望。学习linux,我既有这样的机会,也具备这样的能力。我并不能预测更长久的未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样能够帮我从技术角度来更加了解嵌入式这个行业。而且能够在找新工作的时候加分,当然这才是重点。
残剑:11年年初的时候,你推荐了几本书,都很不错,我们也立马买来看。那会儿前东家也刚好要转向Linux系统,加上我们的小组比较的空闲,可以“肆无忌惮”的学习,可以说那时每天都在研究Linux,也让我们收获了不少。对于那时的状态,你的想法又是什么?
漂流在外:我在学校的时候就一直在关注"嵌入式"这个词,当然那个时候只能玩玩单片机什么的,进入凌阳之后才接触到系统性质的东西。了解的东西多了之后,认为学习linux比搞DVD碟片有前途。
残剑:部门为了提升整个团队在Linux方面的能力,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你也积极的报名,而且作为一个讲师给大家讲解东西。那时我们很多东西并不了解,而你有很大的勇气去和大家分享,那时你又是怎么考虑的?
漂流在外:一个人的时候,惰性和拖延症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而处在一个团队之中,能够一定程度上有效帮忙克服这个问题。
残剑:学习Linux,对于你后续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帮助?或则说,哪些东西在你之后的工作中应用到了?
漂流在外:其实现在我做的工作跟操作系统没有关系,学习linux最大的帮助是了解了操作系统的原理,硬件和软件在一定程度是有相似性的,这样的知识会在我意想不到的地方帮忙理解一些东西。
残剑:之后我们买了开发板开始学习ARM,那段时间让你学到了什么东西?
漂流在外:通过ARM学习板,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是BSP(板级支持包),它跟硬件相关,属于底层驱动,用C和汇编语言开发,很适合既懂一些硬件也懂软件的人。
残剑:我们也有自己的嵌入式学习小组,这几年来整个群组并不活跃,很多新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它彻底成了一个沉默的群。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现象,后续是否会用一些方法去改观这个群组的氛围?
漂流在外:对于学习,我从来都是抱着学以致用的态度。在学习arm+linux那段时间里,由于有之前的基础,理解ARM芯片和BSP程序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到了linux系统上面的东西之后就感到越来越吃力了,存在瓶颈,这也就是自学的难处。在辞职之后,找工作也不是太顺利,后面也有点心慌,甚至怀疑这样的学习是否是真的有用,后面还跑去报了华清远见的学习班,当然后来他们班满员了也没学成。所以现在我认为,自学是一个有挑战难度的,自学只能用于补充和提高,而不适合一开始的时候。能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学习,是最有效率的。从投入和产出的结果来看,花钱报学习班也是值得的。
之前我在学校玩单片机的时候,加入过一个学习群,当时群里有好几个大二大三的学生都在学习同样的东西,而且大家基本上都天天在线,就聊得火热,而等到我们这几个人毕业工作后,这个群现在也就比较冷清了。所以我现在觉得,一个单纯的交流技术的群是不会太活跃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有问题的时候求助于大家,而群成员是分散的,懂得问题的人不一定都能天天在线,工作太忙或者很多的公司上班时间都禁止员工上网的,等等太多的限制,而且一般在公司,都会有老员工来带新人,所以学习群针对的最大群体就是学生。技术的交流方式最好的还是论坛,因为这种方式能够超越时间上(非在线)带来的限制。当然这里面也有我自己的原因,是对自己的这个群并没有认真的对待。前年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有些伤心,觉得努力都是徒劳,有些心灰意冷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所以更多的时间都用来打发这种心情和思考人生了,这方面花时间就少了。
残剑: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除了谈论前东家的产品,就是技术、经济、创业、历史等方面的事情。如今,你主要关注哪些方面的东西,有什么东西可以分享一下吗?
漂流在外:这两年的时间里我比较关注经济方面的东西,在之前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小白,当然由于在公司上网只能浏览不能上传,所以我就成了看贴不回贴的那一类了。现在自己还不具有分析的能力,只能看别人的,基本上我都是以一个旁观者来看待这些言论的。不得不说网络上的高人还是不少,在天涯论坛上,有几个帖子,个人认为值得推荐:“冷冰冰的经济真相”,这篇的作者是一个高级的五毛,他说了95%的真话,可以从这个人的思维中推测那写决策者到底在想什么。“QE退出后,中国房价是一飞冲天,还是坠入深渊?”,“中国经济无言的结局,五年倒计时”这两篇帖子现在一直都在更新,但作者观点截然相反,但是他们都是能够独立思考的,能够深入事情的本质,看了有反洗脑的功效。(这两个作者都没有加V)瞬间和暂时都是抓不住的,只有趋势可以追赶。“规律会发生作用,它会迟到,但迟早会到”,我也觉得在不远的某一年会有某些事情发生,也许对于悲催的80后是一个机会。
残剑:上次你推荐我看《罗辑思维》,其实我也在看,只是一直没有把这么好的资源和大伙一起分享。看了这个节目后,你在思想观念上有怎样的转变?又收获了些什么东西?
漂流在外:见识是一个很要命的东西。一时也想不到很清楚的说法,只能先这么说了。
残剑:你进入现东家后,在这两年内主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漂流在外:现在在联发科是身兼两职,我所在的部门是附属在IC设计下面的,新的IC设计完成,我们需要从应用的角度来验证功能和效果,提供测试报告并给客户技术支持。最开始的时候最做DRAM验证,主板上的CPU,访问内存,能跑多高的频率,承受多高/低的温度,运行多长时间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需要找到问题点,这是一个软件和硬件结合的工作。今年有一位同事离职,他之前做的事情我就接手了,主要负责是围绕待机功能这一块。
残剑:相比前东家,在现东家工作的挑战是什么?
漂流在外:之前在凌阳,最让我感到难受的是DVD这个行业在走下坡路,这种感觉就像温水煮青蛙。在联发科没有这个感觉,每一个模块等熟悉之后做起来都得心应手,每天也很忙,比较充实。但是我们不是说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吗?我现在也有这个感觉,一种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
残剑:上次听你谈起,你现在主要做芯片测试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怎样的工作?在对外的技术支持方面,有比较难处理的事情(技术、客户关系处理等)吗?
漂流在外:芯片测试这个工作所面对的这个范围很窄,因为有能力设计IC的公司也就那么几家,不具有代表性。一般设计IC先是用FPGA仿真,然后在晶圆厂流片封装成realchip,接下来就需要现在公司内部进行功能验证,压力测试,如果存在问题就需要提出来。因为IC的设计部分是最烧钱的部分,所以在验证这个步骤就非常有必要,如果在这道把关不严,那么有bug的IC就会流到市场,带来更大的麻烦。还有就是负责模块drivercode的维护和开发,客户的idea是非常丰富的,现在电视IC也基本上是买方市场,客户的需求只要能够做到一般都会满足。所以这份工作不见得有很多的技术含量,最重要的就是细致还有处理bug的经验。
残剑:从工作到现在,你都就职于台资的企业,你对台企及人员是怎么评价的?
漂流在外:我待过凌阳和联发科都是台企,但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评价一个公司一个部门也许可以,但要形容台企就不能一言以蔽之了。这个东西就是见仁见智,人都是理性的,一般读过大学的人不会简单为了一份工作丧失自我,观察一个企业是不是好企业,观察人们的脚就可以了(用脚投票)。
残剑:中国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比较发达,对于这方面你有什么样的见解?
漂流在外:在互联网这一块,由于技术更新很快,当前的国情下国企还没能力大范围的参与进来,由于近多年的国进民退,其他行业民企受到挤压而且年轻人就业压力月来越大,会将很多的人挤到这个行业。而且科技这个行业现在越来越有寡头倾向,就是说尖端的技术越来越掌握在很少的人或者企业手中。个人需要爬得很高,到一定程度才能够看的清楚前沿和局势,也才能玩的起。所以我认为找准一个行业,然后加入组织,深入这个行业,才能更敏锐的抓住机会。现在的互联网正处在战国时期。现在的360和QQ在掐架,但我觉得活到最后的会是QQ。而判断一个互联网公司或者产品是否有前途,《罗辑思维》的胖子说的对,以促进连接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