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agile)中story


Agile概念的比较详细的说明见:http://www.cnblogs.com/astar/archive/2012/02/28/Scrum.html

Story概念:

  • User Story是敏捷开发的基础,它不同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方式,而是把原本需求拆成最小粒度的Story,以方便拆分Task,估计开发时间,领取开发任务。
  • User Story是从用户的角度对系统的某个功能模块所作的简短描述
  • 一个 User Story 描述了项目中的一个小功能,以及这个功能完成之后将会产生什么效果,或者说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
  • User Story是敏捷开发和管理的核心,要确保Story的输出质量。

Story优点和好处:

  • Being very short. They represent small chunks of business value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in a period of days to weeks.
  • Allowing developer and client to discuss requirements throughout the project lifetime
  • Needing very little maintenance
  • Only being considered at the time of use
  • Maintaining a close customer contact
  • Allow projects to be broken into small increments
  • Suited to projects where the requirements are volatile or poorly understood. Iterations of discovery drive the refinement process.
  • May be easier to estimate development effort

User Story划分原则(INVEST规则):

  • 独立性(Independent):一定要保证Story在功能上的独立,尽量不要有Story之间的依赖,否则会大大影响将来的开发和测试。
  • 可谈判性(Negotiable):Scrum中的story不是瀑布开始某事中的Contract, Stories不必太过详细,开发人员可以给出适当的建议。
  • 有价值性(Valuable): Story需要体现出对于用户的价值。
  • 可估计性(Estimable):Story应可以估计出Task的开发时间。
  • 大小合适(Sized Right):关于Story的粒度,建议的开发工作量是3-5天(包含针对Story所做的开发者自测工作量),如果Story不能拆分到3-5天的开发粒度,则一定要确保该Story在一个迭代周期内可开发测试完成。
  • 可测试性(Testable):要从可测试性考虑需求,同时要考虑能够独立测试,每个任务都应有Junit Test。另外注意,伴随Story要同时输出可接受性测试用例(Acceptance Test Case,以下简称AT),用于验证Story是否开发完成,可以给测试人员做Story测试。AT用例在Story协作阶段只是对测试要点、场景的描述,在迭代开发阶段可以继续补充和完善。

Task:

  • 为了能够及时,高效地完成每个 Story,Scrum 团队会把每个 Story 分解成若干个 Task。
  • 每个Task 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8小时,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如果 Task 的时间超过了8个小时,就说明Task的划分有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User Story模板:

  • User Story可以遵循以下模板:As a I want to So that  I can
  •  翻译成中文就是:作为一个<某种类型的用户>,我要<达成某些目的>,我这么做的原因是<开发的价值>。

一些经验:

  • 永远不要在User Story中使用And和Or,因为这是些分支词就表示分支任务,把它们拆成两个Story.
  • 数据整理:通常情况下1个sprint(2周一次迭代)可以做4~5个Story,极端大的Story不可大于1个sprint。
  • 数据整理:通常情况下1个sprint(2周一次迭代)可以做50个左右的Task。
  • User Story用于描述用户故事,不要包括任何的技术,框架等内容。Task可以包括框架,技术等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ag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