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实训之智慧停车需要解决什么痛点和难点

软件实训之智慧停车需要解决什么痛点和难点

内容关键词:  智能、停车场、网络、互联网、系统设计 、问题

知识来源: 网络资源汇总整理、张森鹏讲课视频汇总整理

课程: 软件项目实训   授课老师:张森鹏(新浪ID:sunlifestyle,中城投丝路、720科技)


【导语】2016年9月2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后市场委员会指导支持,腾讯汽车主办的“先锋e起聊”系列品牌沙龙第五期在北京腾讯汇举办。本期沙龙邀请到来自中兴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掌城科技有限公司、ETCP、丁丁停车、北京轻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链动数据等行业内的大咖,共同探讨了“如何胜出智慧停车之战”的话题。

软件实训之智慧停车需要解决什么痛点和难点_第1张图片

以下为互动研讨环节实录:

主持人: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主题是“如何胜出智慧停车之战”。各位都知道,智慧停车被称作智慧城市的基石,是很初级又是很必要的元素。从2014年开始智慧停车的概念开始兴起,2015年有大量的资本涌入这个行业、这个领域。到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遭遇了所谓的“资本寒冬”,可能这个市场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洗牌,有一些初创的企业已经死掉了,所以我们今天举办这场沙龙主要是想探讨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我们在创业过程中,或者在推进智慧停车领域的项目中遇到的难点是什么?有什么痛点是需要我们解决的?这是第一个要探讨的方向。

第二个探讨的方向,从我们的分析和判断来看,这个领域一定会出现像小米、滴滴这样的独角兽公司,可能现在谈这个还比较远,究竟是什么时候能够到来?什么样的公司能够最后胜出?什么样的模式能在这里取胜,可能在今天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才坐在这里,讨论这样一个方向。

我就铺垫这么多,还是把时间交给各位进行讨论。我们今天就进行第一个话题,就是说智慧停车领域创业的难点或者说在推进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咱们就按顺序,李总先开始吧?请您分享一下,我有个建议,大家可以在开始的时候,用比较简短的时间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包括运营的模式、运营的项目,然后来回答我第一个探讨的话题。有请李总!

软件实训之智慧停车需要解决什么痛点和难点_第2张图片

李翔:停车行业问题由两方面原因形成

李翔:第一个我先来,刚才跟大家也交换名片了,我们公司的名字叫中兴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名字就全包括了。

我们是中兴通讯下面的一家,中交行业的公司,2000年成立的,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城市交通、轨道交通,我们真正起步做停车是在两年前,大概今年是第三年,毕竟停车这个行业在之前并没有像今天这么火热,也没有那么重视,可能近期我们公司才注重停车方面的业务发展,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是出现了。大家知道一辆车停止的时间是90%以上,真正利用的时间不到10%,所以停车的问题现在是非常凸显。而且这个城市之间的停车问(微博)题也出现了,之前我们讲的时候也说了,问题出现的时候主要是两大块,一块是车位确实不够,汽车的增长量和车位的增长量不成比例,现在全国的缺口将近有一个亿。还有一块是软件,我们的政策法规没有跟上,包括有一些法规在执行层面也没有跟上。包括我们的一些停车的行为的道德准则,包括我们一些行业的标准都没有,所以造成了停车行业的难点和问题。

公司做停车是大概从2010年开始接触的,主要是因为做交通,跟交警打交道比较多,最早从路边停车介入这个行业,做了第一个智能化停车泊位的系统,规模也不大,后来逐渐把这个市场淡化掉了,觉得这个市场没有太大的作用,现在各个城市大力做停车,从路边到地下到现在的立体停车位,不断的在增加。但是在真正推广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停车和我们之前做的智能交通不是一样的概念,之前是纯粹的传统行业消费模式,现在消费模式很多,有的是纯互联网线上的模式,有的是走家居必需的模式,有的也是走传统模式,各种模式综合在一起。我们现在也是在探索一种规模比较大或者速度比较快的城市整个停车推广模式,正在探讨当中,如果顺利的话估计今年会有一些业绩产生,也希望大家拭目以待。

软件实训之智慧停车需要解决什么痛点和难点_第3张图片

高轩:城市停车存在信息孤岛问题

高轩: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北京掌城科技是千方(音)集团下面的,在城市智能交通合作运营板块的子公司,千方做的主要是交通行业相关的,包括银行、轨道交通、公路还有城市交通,包括出租车、公交,停车是一部分,千方对停车这件事,可以说是从2003年就干过,只不过近两年停车这个事比较热,而且成为了整个交通闭环当中比较重要的环节,然后千方开始成立事业部做这件事情。

我们看停车这件事,对于城市的停车,有两个比较大的问题,包括我们调研了很多,现在城市的停车存在着信息孤岛的问题,从政府到区里面,没有一个完全的停车平台,这也是更多创业企业一直想去做的事情。这个平台可能更多的需要从政府角度去推广这件事情,才能真正做到惠民。

打通平台以后,从千方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整个交通流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变。我目前知道,去年到今年,为整个的车位、车辆做了一个调研,大家开始认为北京市规划类的车位,以石景山为例大概是280万辆,北京市的机动车将近600万辆,缺口大概一半。通过调研以后发现,石景山地区的车位配比基本上是1:1。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盘活这个资源?好多东西,一些车位具体在哪,有多少车位这是大家不知道的,这是停车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在一些热点地区和一些重点地区,车位数确实是不足,这种情况下可能就要去解决增量的市场,一些企业在做的立体车库,或者是地面垂直的车库,这也是目前千方一直致力于我们要去做的一些工作,做一些投资运营类项目。

基于这两点问题,我们近期也是看看能不能有一些落地的项目。

软件实训之智慧停车需要解决什么痛点和难点_第4张图片

白惠源:停车行业互联网化程度是一大难点

白惠源:大家下午好!我是ETCP的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白惠源,我基于李总和高总做一些关于通讯行业痛点的补充,重复的地方不再赘述。

介绍一下ETCP集团,ETCP的定位是全球领先智慧停车平台,我们是一个以停车为切入点,专注于停车核心业务的一个后服务的平台。目前我们是非常典型的B2B2C的模式,在ToB方面,我们为全中国目前10座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长沙、武汉、成都、苏州等一二线城市提供停车场智慧化的升级改造该公。在ToC方面,我们通过跑马圈地获取停车场,进行智慧化的改造之后,给用户提供在停车和用车方面更好的体验,所以我们是一个非常典型的B2B2C的模式。

说到这个行业的话,刚才主持人问到有什么难点,ETCP所面临的难点与行业内众多其他公司所面临的有所不同。因为过去四年来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停车这个领域,我们自创立之日起便专注于做好智慧停车这件事情。由于我们在国内起步很早,所以我们行业发展时间的窗口期上取得了一些优势。这些为后续ETCP在停车行业内取得的高份额市场占有率、找准行业的定位、推进整个停车行业的生态建设进程以及对系统产品技术研发的运营能力提升加速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领先性成果。

所以,在目前阶段,我们考虑的更多的不再是在这个行业在发展初期面临的难点问题,而更多考虑的是智慧停车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基于我们在停车1.0时代率先完成的跑马圈地,我们今年1月份再次率先对行业进行转型,启动了ETCP2.0的生态转型升级。我们2.0时代更多专注的就是场景化、体验化、生态化的布局。因为在跑马圈地的时代,我们其实是已经迈过了思考难点的阶段,现在更多的是如何让停车产业以及相关的汽车产业有更好的发展,包括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个,停车产业,包括刚才另外两位嘉宾也提到,停车行业是非常特殊的产业,因为停车场的资源是一个独占性、稀缺性、排他性的资源。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在一、二线城市做了调研,得出的结论是,蛋糕就是这么大。真正要去解决现在停车难、停车贵的一些问题,涉及到需要协调沟通的行业成分非常复杂。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接触了跟停车、用车、出行等相关的所有行业,也经常和各地相关协会一起探讨调研停车解决之道。可以说,停车场这个很强的流量入口在过去几十年都是被忽略的资源,在互联网化之后,去年起大量的资本进来以后经历快速的扩张。但是,目前行业内的互联网化的程度,包括智能化的、软硬件的升级改造,也是刚刚处在一个孵化的阶段。可以说,到今天为止它才是刚刚开始有一个小步快跑的阶段。这个阶段是需要整个停车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大家一起共同来努力去孵化,让这个产业变得更加成熟。

对于智慧停车公司来说,有一个现状不容忽视,就是这个产业的不少从业人员的思维传统化,尤其以B端从业者为代表。它的互联网化程度是不高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互联网化教育。所以如果说一定要在这个行业里面提出一些困难点,可能行业互联网化的程度是一个难点,需要我们智能停车产业上中下游一起呼吁努力,这个倒是需要大家一起通力做的事情。但是对于ETCP而言,下一个阶段我们会有更高的目标,一定不是这个问题。

软件实训之智慧停车需要解决什么痛点和难点_第5张图片

申奥:互联网停车需要突破三大难点

申奥:大家好,我是丁丁停车的CEO申奥。介绍一下丁丁,之前一直介绍我们是初创的新公司,现在发现我们也是在这个行业大浪淘沙的阶段度过了两年,我们也算是一个初步的公司了吧,不能算是一个刚起步的公司。

丁丁停车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被大家知道或者被知名的就是两个关健词,一个是车位锁,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互联网停车中有关车位锁我们是第一家做出来的,一开始我们认为是第一家,后来发现不是第一家,这都没有关系,包括车位锁行业,因为有了丁丁,停车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我们自豪的。第二是停车行业的分享经济是丁丁停车做出来的,其实分享经济从大的方面来说大家都可以沾一点边,信息分享也是分享,人力分享也是分享,我们做的是空间分享,真真正正把你的停车位分享给别人用,这个是我们在行业里做的比较早的,也做了一些成功的例子出来。但是整体来说丁丁停车还是一家小公司,上周末跟我们的合伙人聊天,我说最近咱们公司人员架构很有意思,发现公司里面纯研发人员占到了将近一半的人数。所以,肯定不可能一家做停车的公司有上百名的研发人员,我们公司人不多,玩的方向又是技术驱动非常强的一种公司。

其实我自己定义为我们是做停车位的,包括前两位嘉宾,中兴和千方做的是城市停车,ETCP做的是停车场,我们是只做停车位,我其实不太关心这个停车位在哪,在不在停车场里,在城市哪个部位,我关心这个停车位是不是有人能够管得了,是不是有特殊服务,比如说充电。是不是能够提供特殊服务,比如说预约和分享,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丁丁比较好的就是我好像跟大家没有冲突,跟任何合作伙伴见面都是笑咪咪的,好像各种层面都可以合作,而且即使跟做的完全同类业务的,做同类的产品,面对面也是能够共同生存。最后是不是会有独角兽的产生?我们觉得可能会有,但是这个独角兽也是由大家拼起来的一种感觉存在,只不过是最终谁面向消费者的感觉。

再说一下我们行业的难点,是这么几点,从互联网角度来看。

第一点所谓互联网停车使用的情景难点。到底什么情况下使用互联网停车APP,今天给我们发这个沙龙邀请的时候很有意思,说我们腾讯汇的车位比较紧张,大家来的时候可以找一下附近的商场、写字楼,这是一个很好的情景。我们停车一般会存在于熟悉的地方停车和陌生地方停车,熟悉的地方停车大家不会用APP的,这是大家追求的不开手机化。但是去陌生地方的时候,就是你对我说,你说哪地方可以停我就去停就可以了。这个情景好像绝大多数地图被导航类APP抢走了,这是一个好事,但是我们自己不这么认为,我做的就是互联网的入口,如果这个入口我掌握不住的话我就不做了,我直接去卖锁就完了,或者我不进这个行业,我跟这个行业一点关系没有。这是我们第一个认为的难点,怎样去思考这个产品,使它真正满足大家的场景需求,尤其满足那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最熟悉的停车场需求,可能还是停车APP或者高频入口很大的点。

第二个是所谓的收费问题。难点在哪呢?停车行业是又暴利又没利润的行业,因为本来世界上没有车位,你划了一个框框就是车位,所以如果有人有权力拿到线下资源会是一个极其暴利的行业,没有人比停车管理员赚钱更容易,因为他不用去门口叫卖,只需要往那一躺,计个时就赚钱了。难点是如果这个停车场没有人来停,他想让人来停的时候又无计可施。如果我没有停车需求或者路边停车不贴条我就不去停车场。这本身是一个暴利的潜在因素。但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去撬这个蛋糕的时候又变得非常廉价,我投入了硬件设备、提供了软件服务,还提供了大量其他的,但是发现我赚的钱在哪里?钱都被你赚走了。这是非常麻烦的另外一个难点。

第三个难点是所谓的拓展业务的问题。我所谓的拓展业务是要拓展能赚钱的业务,不赚钱的业务我们拓展是为了能够赚钱,无论是通过人赚钱还是通过车位赚钱还是通过业务赚钱。什么叫做能够大量的复制?是说你每拓展一个你的边际成本降低、收入增加,拓展到一定程度成为独角兽。那拓展业务的时候,如何降低拓展成本和收入成本的比?这个比例,我刚才提到的第二点,收入的不平均,导致可能就是前两位提到的,我拿政府的钱买,丁丁停车也在做政府,做政府又能赚钱又能打开市场,这事很好。但是做政府好像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运营的长久之计。因为最简单的是互联网我可以利用资本和用户来大量的或者超速的获取这个市场。但是我难道可以号召老百姓让政府快点给我钱吗?不太好。这个是我们如何更快的拓展赚钱市场,在停车领域比较困难。因为停车不像是打车,我只要任性、花钱就会有大量的司机,这个司机可能只占到城市的1%,就可以实现打车了。但是如果我只拿到北京市1%的停车场,那这个用户就会非常少,所以这种拓展比动态的难很多。充电桩也很简单,半径10公里以内有一个充电桩,大家都能找到。但是停车场不能,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很大的,今天来也想跟大家探讨探讨,看看是不是最近一段时间能有新的思路出来。

软件实训之智慧停车需要解决什么痛点和难点_第6张图片

甄天虹:互联网停车决策链条长且每个商业决策者很分散

甄天虹:谢谢几位前辈和行业里的大佬,我是北京轻停的甄天虹!我们算是这个行业里面的新人,我们其实做的也不仅仅是停车领域,不像ETCP和申总做得这么专注,我们做的是以智能停车为切入点打造一张互联网的服务平台。其实智能停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垂直领域。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选择进入这样一个市场?其实在我看来,停车是一门生意,是一门非常好的生意。我们在座的智能停车领域的这些大玩家,不管是政府的好伙伴们,还是停车场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大家都是在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同时给我们开车的人提供了生物上的便利。但是因为刚才几位前辈所讲的停车行业是一个资源导向的市场,坐地起价,相对来讲又比较传统比较保守,其实我们所创造的价值很难透过商业化的方式,能够最终赚过来。

也就是说其实刚才谈到一个词汇叫互联网停车,在我看来互联网停车这个概念在停车这门生意里面,可能优先级并不是那么高。或者换句话说,实际上互联网所解决的问题,也就是透过信息的不对称,降低线上交易的成本这件事情,在短期内,在我们看来可能还是比较遥远的一件事情。

我们轻停在做什么?我们看到的,首先是基于对停车市场的判断,有几大痛点?回答主持人的问题。

首先,决策链条非常长,每一个商业决策者非常分散。咱们行业的玩家都非常熟悉链条的规则,也就是说实际上你会发现,光是政府部门涉足的部委就有超过6家部委,咱们也可以多数一点,数10家都没有问题,谁都可以在这里面说“不”,但是谁都没有办法在这件事情上拍板决策。从商业角度来讲,刚才白总分享了,真正有价值的商业也只有万家规模。这万家的停车场却非常分散,没有说一家商业地产商或者物业公司可以做到一家独大。这万家分布到每一个城市当中来又是极为分散的,哪怕我们的巨头万达在北京其实也只有个位数的广场,在全国范围内尽管这个体量非常大,会员基数非常庞大,但是依旧无法构成一个对于咱们C端用户车主来说有效的高密度覆盖。所以这些行业的痛点,我相信每位都非常深知了。

那我们做什么?我们可能无法解决这个痛点,行业的分散和它的传统,它的决策链条漫长这件事情。那我们想做的一件事情,或者正在努力做的是什么呢?我们看到一个趋势,我们看到停车场场内的基础设施、硬件,不管是智能硬件还是传统的闸机、地锁等等都面临着升级换代的趋势。但是有大量的厂商,相互之间会发现,地锁和闸机,闸机和充电桩,充电桩和控制系统,楼宇控制系统、环境系统、安防系统都是鸡同鸭讲话。我们经常发现稍微先进一点的停车场,常有非常多的智能硬件,但是可能对于物业管理者来讲,同时要去管理5套、10套系统,作为一个很传统的行业,咱们的物业同学们并不是清华、北大的IT男出身,这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可能在整个停车行业里面,这是一个小市场,停车的设备市场是千亿级规模的市场,但是我们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连接,就是让我们的停车场有越来越丰富的智能设备能够相互对话,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停车场场内的神经中枢,这是轻停所做的一件事,一件小事,在几位前辈眼里面可能是这样子的。

当然我们自己也是想去尝试一些,给到车友、车主、老百姓的服务,所以我们从去年开始也是边玩边做,一个基于微信的给车主提供场景化车位预定的服务。什么是场景化?上班开车没车位的朋友们,可以用我们定到离这里最近的,东大桥旁边那个停车场就是我们合作的停车场,一天停下来35块钱,这就是场景化的为上班族提供的优惠服务。除此之外还有夜间停车,为回家没有车位的朋友们提供这样的服务。前一段时间,也是因为我比较喜欢看球,平常爱玩,我说平常开车,经常可能和朋友一起去看场比赛、看场演唱会、看个车展,就发现不知道该不该开车去,所以说我们就提供了一个专门在各大演出场馆周边的停车服务,现在全北京所有的主流演出场馆周边都可以享受到我们基于线上微信定车位的服务。当然这个现在规模还是比较小,在各位停车行业巨头的面前是不足挂齿的。但其实我们也是在努力,尝试从小做起,从轻做起,去创造价值。这也是基于我们的技术和我们的基因背景,希望提供的是一个轻模式,全连接,生态化的这样一种玩法。

周鑫:数据共享对智能停车行业更有益

周鑫: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链动数据的周鑫,跟各位这块的行业会有一些差别。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可能会更熟悉一些。其实我对智能停车这个领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了解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说在去年,2015年智能停车在资本驱动下比较火的一年,在市场上第一份的中国智能停车的行业报道是由我这边出的,当时我还在艾瑞,我是艾瑞汽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包括在去年10月、11月的时候,在北四环有一个展,我也是有一个同步的发布。所以对整个智能停车领域还是比较了解的。这是我个人的情况。

关于链动数据,可能各位更陌生了,链动数据上游公司是科达公司,科达公司是一个A股上市的公司,2014、2015年开始转型,逐步向汽车的产业化,在线汽车这块转型,逐步收购像一些汽车头条等等12家的互联网汽车公司,还有包括投资了一些互联网公司,比如说我们比较熟悉的车轮网,还有像一些其他的数字化公司。所以在我们这边去关注这个领域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我们所投资的公司以及我们全资并购的公司。同时也去帮我们的基金,还要去看一些项目,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看一些中后期的项目。这个阶段我们会比较感兴趣,因为智能停车这块确实我们看到还是有很大的机遇,同时在之前我们整个集团在这个链条里面还没有涉及,所以希望更多的关注一下。正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

刚才主持人的问题,我们也在思考,关于智能停车,刚才各位嘉宾也说了各自行业面临的困难,包括行业的痛点,用户使用的时候出现的问题。综上所述,我们大概看到三个。

第一个是刚才提到的地推,刚才白总也说了,ETCP过了跑马圈地的时候了,从我们来说,跑马圈地的地推还是很重要的,首先停车位资源是不均衡的,主要看这个停车位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覆盖率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对你真正的业务才能有真正实质的帮助。说到这些,刚才有人也提到了关于政府,跟政府的合作,确实有利也有弊,大家也都很清楚,所以在这里面我们觉得地推依然是很重的。而智能停车,像我们所看到的很多企业,在资本的寒冬里面能走过来,其实也跟之前的地推有很大关系。之所以资本寒冬有很多汽车企业倒下了,就是它的O2O不是很好,对核心资源这块没有把控能力,在资金没有大力推动的情况下就失败了。所以这里面会有很多的问题。同样,包括地推选择不同场景的情况下也会有很多问题,以前我一个同事做了也是一个智能停车的项目,我不说具体名字了,但是那个场景主要是为旅游的商旅提供智慧停车,现在我们也看到有类似的项目,比如在机场,但其实在这种场景下,最后他跟我说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选择的这个地方,场景是一个伪需求,不是说用户是伪需求,而是说他这个需求,旅游商旅在定机票之前的一个前置、后置需求,所有用户在定酒店定机票的时候就可以把停车位这些东西定好,这样的话,自己再努力做这样一个案子的话,其实就没有入口了。所以可能就在地推这块,不仅是一个面上的问题,也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刚才申总这边提到的,还有甄总这边也提到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在技术这个层面,我们也在看,不论是地锁还是闸机还是一些硬件上,还没有有所突破,我们看到一些做技术的公司,目前还没有真正延伸到这个领域,包括新能源车的智能充电、无线充电等等这些新技术未来都可能在智能停车领域延伸,但是在技术这个领域可能我们还在观望。

第三跟我的老本行有一定的关系,大家也提到了,本身做停车收费,即便我租下来一块地再去这样转租挣一个差价,这种商业逻辑可能没有办法支撑很大的投入,所以商业盈利模式相对来说如果光靠这一块地作为收入是不够的。那这就变成一个,其实是把线下的资源数据化了。谈到数据化就有一个数据共享的问题,大家都在做自己的地推还有做自己的业务,在这里面,就像地图被分割了很多块,但是如何把这个拼接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但是谁家也不可能说直接的把业务拼接起来,唯一可能的就是把大数据拼接起来,去共享,这样的话才能把线下的无论是车流、人流变成数字的形式共享,然后把它进行商业化,这样的话可能会对整个的智能停车未来的收益更好。

主持人:感谢各位的分享,稍微总结一下,刚才听各位大咖聊的难题,我觉得可以分为四点:

第一是大家都谈到顶层设计的问题,政府本身在智慧停车方面,需要做出一些标准,或者说出台一些政策,或者说支持我们高总、李总的话来说,需要政府拿出一些资源支持。第二个是基础设施的问题,车和车位的比例,车是1,车位是0.5,国际标准来说应该是车是1,车位达到1.2-1.4,说明我们的车位缺口还很大,是不是路边停车再扩大一些,或者有其他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第三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腾讯本身也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这个概念也是我们的老板提出来的,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创造一个规模化的盈利方式是很大的问题,就像申总说的我有流量入口,有技术有产品,但是怎么通过它来变现,让我的公司达到一个良好的发展,这可能是一个问题。第四个就提到我们跟地推包括合作方面,跟车场合作也好,跟谁合作也好,这些关系利益怎么平衡是现在制约我们智慧停车领域发展的很大的问题。

我可能总结得也不太到位,现在我想细化的问一下,因为像千方还有中兴,可能跟政府的合作比较多,都是拿的城市级的项目,我想具体了解一下,政府在跟我们公司合作的方面,他们的需求是什么?需要我们公司做一些什么来解决城市的问题。我们又如何拿出一套良好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政府的这些痛苦?李总和高总跟我们分享一下?

李翔:首先停车难的问题已经出现了,政府要解决,我来归纳停车这事的话是四块,资源、钱、产品,最后是管理运营,大概这四块。这四块目前政府正在解决的是资源了,以前对于传统项目来说钱也在出,现在钱没有了,就是资源,其他的我们帮他办。我们帮他办什么?车位数不够这是一个硬伤,肯定是通过增加车位数量来缓解。增加车位数量采取比较多的是在路边画一些车位,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不是长远之计,长远之计就是规划一些土地,中国的土地又非常稀缺非常值钱,停车真正稀缺的是真正核心的地方需求更大。所以不占用土地资源或者通过很少的土地资源增加车位,这是我们需要做的。还有一块是把现有的车位盘活,告诉车主还有多少空位,哪块可以预定,哪块可以共享。还有一个是政府管理这块,最重要的还是用户需求,真正对业主服务这块是我们后来加上去的。因为有了这些数据来源,有了车主这些用户能提供一些跟车相关的服务,包括车库服务,将来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考虑那么远,先把基础的东西提供好,该服务的服务好,后续的事情慢慢来。

高轩:刚才说了一下难点,政府实际上现在也在推进很多事情,比如说明晰一些责权利的职能部门,比如现在通过我们接触的,主要是比如像城管,将来更多的单位放在城交投,起码我们会有一个明确的主管单位做这个事,这是一个利好。

还有一个,立体车库这件事很早就有了,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因为投资额比较大,刚才大家也说了,关于现有的整个停车的价值,包括收入,是被低估的。在低估的情况下,很多的,包括现在马上要出第三批的PPP项目库了,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里面有很多立体车库相关的项目,但是因为它的投入回报是不成正比的,举个例子,我投入,建一个走式的还不是机械式的停车库,我前期的投入可能说我要算上一些资金限制等等,算下来的话40年的产权是不够回收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社会企业界不好去参与。那现在包括从北京市开始,今年也已经开始放开了停车收费了,逐渐靠市场的经济办法,在很多稀缺的地区提高收费,提高价值,然后我就可以建一些立体车库,满足这些地区的需求,等等一系列的情况。我觉得总体来讲,政府现在还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是我们觉得这个行业可以继续往下走,虽然说很多难点。

主持人:谢谢李总和高总的分享!我想问一下白总也好、申总也好,或者甄总包括周总,你们是互联网化的,周总和李总是不差钱,他们跟政府合作自己也出了一点钱。但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资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包括明星项目都已经倒了,死掉的比较多。另外一点,虽然我们也有B端的业务,但是可能我们B端的业务是针对车场的,或者有很小一部分是针对政府的,可能我们还需要面对C端,我们最想要的其实也是C端,因为它是一个流量入口,我们通过这个流量入口再去变现,再去盈利。那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一方面资本不好,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一些手段,比如说补贴去获取用户。在这个两难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比如说有可能中国的大经济形势,近几年都在走一个平缓下调的趋势情况下,热钱不是那么多了,那我们如何去获取用户?如何把自己的产品赶上、把自己的技术赶上?这都是需要资本的。

白惠源:做互联网+停车行业必须有足够资金

白惠源:我一直在期待这个话题。其实是这样的,我相信所有互联网的企业,我们的感受都是特别强的,从去年10月份开始,资本的寒潮是特别猛烈的,在互联网盛行的这十年是爆发最厉害的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每天都有新闻,特别是周总您应该很有感触,互联网媒体经常报道哪家公司倒掉了、哪家公司死掉了、哪家公司CEO跑路了,特别是在互联网公司资本驱动的情况下我们感受更强烈。

我其实很赞同刚才李总讲的,其实互联网停车也好,互联网+停车这个产业,它有几个成功的关键因子,比如说资本,特别重要,比如说时间窗口期,比如说团队的能力,比如说技术研发的能力。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但是这几点是特别特别重要的,没有钱肯定玩不下去,有钱不一定成功,但是没有钱一定是不行的。包括去年的时候,周总跟专业人士出过这么一个官方调研,去年的话智能停车产业有三个公司在做,但是到今年一百多家都不止,其实也都是半死状态。互联网+汽车这个行业对资本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ETCP是很幸运的,我们A论拿了五千多万美金,B轮拿了几十亿人民币,所以在资本寒冬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走过来,这是我们每天醒来都要感谢的事情。

但是这只是一个前提,重点是我们从来不忘初心。包括我们B端能力很强,但是这是一个选无可选的选择体,因为互联网企业说到底都是场景为王。可以看到过去那些死去的互联网产业,虽然我向他们致敬,但是说到底是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没有更好。为什么?我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最近几年盛行分享经济,比如说A车主和B车主,我今天上班去了,车位有八个小时空在那里,我的小区可以分享给你,基于互联网技术是很容易做到的,但事实上这个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守在大门外的收费大爷不会认你的车的进,A车主走了以后B车主怎么进来呢?C车主怎么进来呢?这是很困难的。但是ETCP是车牌识别,你A车主进来停了多长时间,计费多少,我们有实时的数据可以记录,B车主什么时候进来,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可以实现。

再举一个例子,去年一直在提分享经济,分享经济一定要有基于场景的分享经济,我刚才举的资产分享经济,还有另外一个资产分享经济,比如说2016年3月我们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变现,只是我们比较低调没有讲这个事情。我们2016年3月16号上线了一个To B的产品,给一、二线城市的分时租赁公司提供车场网点服务。以前分时租赁获取车场网点是非常难的,拿北京举例,最好的分时租赁公司能在北京拿到10个已经非常开心了,但是我们在北京有600家停车场,也就是说跟我们合作,从第一天的10个一夜之间变成600个停车网点,这对于一家分时租赁公司意味着什么?成本,运营成本、效率。一辆车,以前在偌大的北京就转一趟,但是因为我们增加了600个停车场,他一天可能转十趟、二十趟。而且你的车停在哪,费用多少,一个月费用多少,我全给你产生。所以是花了万分之一的成本来用我的系统。

这两个案例都仅仅是我们ETCP当中很小的生态。回归到前面我为什么说赞同李总说的话题,其实互联网+停车的产业就是一个特别资本驱动的产业,特别重要的就是时间窗口期。因为蛋糕就是这么大,稀缺性、排他性,所以,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说,我们做这个事难就难在,场景化的前提是说你的B端一定要够强,你的服务能力一定要够强,所以这是一个必须要走的路径。ETCP从第一天开始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但为什么我们B端在前期做得这么重?为的就是2.0时代能够给用户提供一个好的场景、好的服务体验。所以我们现在服务的车主,经过我们停车场的车主超过一千万,每天,向我们的服务器发起请求,停车请求的超过三亿,北京的小汽车保有量四百万辆,有三百万辆每个月在我们的停车场上会有进出。所以其实反观互联网的业务,最核心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可能你很重,其他东西无法共享,但是数据这件事情是无法低估价值的。包括现在我们也给广东、上海、深圳很多政府提供数据支持,来缓解城市交通。所以场景的闭环非常重要,我如果没有B端足够密集的服务,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数据体量够大的时候,我们才能通过这些数据反过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也能够给政府这一端提供缓解城市交通的那些数据支持。

所以,第一我表达的是说互联网+停车这个行业,一定是场景为王的,一定要做B端,把B端做得足够好商业模式才会有闭环。

第二关于商业模式,你必须有线下足够的夯实,才能给用户提供服务,用户才会有很好的体验。就像天罗地网,你有了足够的天罗,用户一定会到你的地网里来。

最后一个,我们马上要启动的下轮融资,可能是更惊人的数字,虽然我们还是一贯保持着,我们在8月1号拿到非凡的那笔大钱的时候,我们的CEO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说ETCP的冬天真正来临了,其实这个是有一层含义的。我们肯定不在以补贴为导向。我也可以告诉大家,尽管我们现在服务几百万的用户,真正注册使用ETCP的用户,几百万体量的用户,我们每个月线上运营成本只有20万仅仅就是一些基础服务,给你发发短信,告诉你计费,仅仅是这样。因为这个不赚钱的生意一定是耍流氓,我们现在不说赚钱,至少不能拿着投资人的钱,直到把这个公司做死,让投资人很失望。而且这也不是一个正常的模式,在我看来。所以我们唯一目标是把服务体验做得更好,能够解决用户更多痛点,而不是说靠补贴来获取用户心智,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所以其实我们之前在运营的策略上是足够细的,因为我们有足够体量的用户,包括之前提到的反向寻车,车内寻车,包括用户画像的大数据,包括车牌识别,所有的车型,这些我们都已经做到了。因为我们的两位技术研发,一位是百度贴吧原来做大数据的,所以在大数据方面我们是非常先进的。惟有这样,我们通过大数据精细化的运营的分层,才能够让我们用户的运营策略非常直接,哪些用户该补贴,哪些用户该精细化运营,哪些用户该策划好,哪些用户喜欢去哪,消费习惯怎么样,一个月或者一天消费频次高发阶段在哪,都要通过精细化的手段。惟有经过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手段,才能把成本降到最低。

所以我们接下来还会把更多的资本投入到行业的、包括生态的建设里面,比如说上中下游,可能会用到的那些硬件设备,包含比如地锁,所以我们是非常开放的欢迎我们生态里的合作伙伴一起跟我们合作,我们也有专门的投融资部。ETCP永远不忘初心的是说我们存在的价值一定是对行业有价值,我们一定是对于这个行业要有一些改变,但是最终我们是为了用户的生活更美好。

申奥:分享是真正能够最快解决停车打通问题的方式

申奥:接着白总的话题讲,讲两个例子。今天上午我们同事去了一家之前算是互联网停车的明星企业,谈到停车打通的问题,因为我们停车场有地锁,需要做到打通。这家企业我们去了以后,中午他们回来我问情况怎么样?他们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说他们公司现在就两个人了,一个CEO一个做技术的,资本寒冬影响寥落到此也的确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我们自己也受了寒冬影响,三环里面891个小区我们进了多少个,这个故事已经讲不下去了,铺锁、装、进,但是资本形势也使我们改变了策略,所谓的鸡肋就是别人占起来不太好占,不要还挺可惜,我们有钱了去占一占。这种形势也不再进了,所以也转了方向做更深度的运营,转换价值。

再讲一下获取C端的价值,我们有几个运营场点很有意思,我们认为我们是停车行业的奇葩,ETCP是停车行业的武林盟主,正道,我们就是歪门邪道,我们集团内没有一个人有交通背景,虽然我们今年在交通行业还发了几篇牛的论文,但我们就不是一个做交通的,搞不清楚停车这事究竟怎么玩,我们就是靠技术来做。所以之前很有意思,有专门做地锁的、机械的厂家跟我讲,说申总你们是做互联网的,我说不是,我们是做物联网。我就好笑,我自己亲自写的有关丁丁物联网的代码可能比你们安的锁都多。知道物联网是什么吗?当然这也是对技术的充分肯定,我们认为这是行业里面非常好的,像ETCP做大量的研发和数据驱动工作,这个非常好。但是一些传统的企业,他其实老老实实的就做他的设备就行,大家把这个明确一下,这个市场会更好。

还是回到我们说做运营,我们的一些场点很有意思,丁丁奇葩的是什么?我们运营人员要去的时候,站在门口,有想来停车的时候,说对不起,你得下一个丁丁的APP,不下不让进,没补贴,不然不让进。为什么不让进?这个停车场是社区的,所有车位都是业主的,所有车位全上地锁,不下怎么停?所以我给你一条路,你下好APP就可以进去停,不然你就走。这种情况我没有花钱补贴用户,但是花钱做运营了。很有意思,这个门口对面就是朝阳大悦城,他在补贴,说来我这停车吧。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它是商业停车场,它的用地成本就是贵,一个小时5块钱,补贴点4块钱。我是民宅,我这个地方,已经被物业付过停车费了,可能分享出来一个小时2块钱就可以搞定,所以我不需要给任何补贴,我反而说你们要按我的规则去玩才可以停得进去。可惜这样的场景不是广泛存在,全中国大量的都是商业停车场,你们的目标也很明确要把商业停车场做得更好,我们丁丁不做商业停车场,我们没有那么多钱那么多资源,我们就做商业停车场对面的小区,分享出来的车位,解决一些小部分的问题。这是我们认为我们比较奇葩的C端的方式。

另外一个奇葩的是我们卖车位锁,我们第一个车位锁是送的,但是有意思的地方在哪?是装了这些地锁的人真正开始赚钱的人,我已经证实了这个车位锁三个月就可以赚钱了。即使他的帐户里面是负的,买了我一个车位锁负了500块钱,之前赚的要付我这个500块钱,他最终也是能够赚钱的。俞敏洪,我认为能够分享出来给别人做的生意就是需求。放在城市级来说,我们靠分享真的解决不了大问题。但是到一些小区、社区级的话,分享是真正能够最快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这是我们认为我们是一个奇葩的存在的真实原因。

甄天虹:满足车主急迫停车需求更直接

甄天虹:其实刚才谈的这个话题是关于“资本寒冬”,但是我们做互联网停车的小伙伴们,都开始转向了补贴这个沉重的话题。其实是这样的,说到“资本寒冬”,从轻停本身,我们比较幸运,我们第一轮融资是去年11月份,“资本寒冬”的深紫色寒冬融到的,我们第二轮融资没有在市场上宣布,有前期关注我们的战略投资人跟进了,在6月份完成的融资。所以对于“资本寒冬”,可能我们还没有感到特别冷。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看到了,大的行业趋势我们就不讲了,实际我们会感受到我们的合作伙伴们他们在受到冲击。

为什么这么讲呢?实际因为我们的业务本身,作为一家平台技术服务商,我们的客户实际上是集成商和客户公司,以及现有停车场的硬件、智能硬件的玩家。所以说停车场智能硬件的更迭是有周期的,会受到市场周期大的影响,物业公司等等也会根据自己的营收状况,包括设备厂商在收缩情况下也没有太强的采购能力。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也感觉到我们的金主们最近比较穷。但是其实从我们自身业务来讲,每一个项目都是我们产品的组成部分,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一个模块化的物联网技术平台。我们的客户基本上也都是愿意去为我们的宗旨服务所付费,这一点上我们目前还是财务状况非常健康。从C端的业务角度来讲,因为其实说到停车的补贴,其实还是C端市场,因为大部分做互联网停车的部分,大家尝试去通过各种手段获取B端的数据,获取B端车场或车位的控制权,最终提供给C端的客户。在这个过程当中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或者一次性的成本获取这个停车场或者停车位的控制权,其实只要能活得下来,长远来看是一定能够把这门生意,在资本回暖的时候,应该还是有机会慢慢把这个钱赚回来的。因为停车场就是一门生意,你帮赚钱的生意人把舵、掌钱还是有价值的。早期阿里巴巴就是做这个事情的。

从轻停的角度来讲,我们做的和大家又不太一样,我们C端的服务,大家做智慧城市的可能会了解智能电网,智能电网这个过程全球大部分都是由政府领域主导的。我们是以市场化的视角来看待停车需求,我们发现在什么场景下停车是高频的,并且停车需求需要急迫的满足。这几种场景,车主不得不立刻去停车,我们只是占领这样的场景而已,我们也没有付出任何的成本,所以最后我们也是坐着收钱。我们C端的业务也不是赔本买卖,我们喜欢做生意。但是可能会有人说你们的格局太小了,就做这么一点点事情,北京500多万、800万辆车,你们怎么只做60万、70万的生意?我觉得最终场景逐渐的拼接,才会形成一个有机的、雏形的版图。我们也希望这个领域的尝试,也是不同的视角跟同行交流交流,看看是不是有不同的玩法可以结合。

主持人:我给周总铺垫一下,周总作为也不是局内人也不是局外人,链动数据本身有一个链动资本,他们也是投资人之一,也是有钱可以投的,您作为圈外稍微一点点的人怎么看待这个行业?如果您手里有一笔钱的话还会不会投资到智慧停车?

软件实训之智慧停车需要解决什么痛点和难点_第7张图片

周鑫:首先说一下“资本寒冬”,“资本寒冬”的时候我还在艾瑞,每天都看到最新的消息,之前都是说每天A论谁,B论谁,但那时候的消息都是谁谁倒闭,谁谁跑路等等都是这样的信息。说到科达股份投资这块的业务,其实我们这边受到的影响还不是特别大,因为相对的资方,我们的渠道,还是有途径能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确实资本寒冬或多或少对我们产生一些影响,对我们主要的影响是与我们之前铺的没有那么广了,以前我们会在链条里面布局,布局非常广,像车轮、后市场这些都是我们在那时候投资的。但是从现在来看,确实有很多不同的项目都属于我们考虑得范畴之内,我们投资的时候也会更加谨慎了。

从整体情况来看,我们还是希望停车这边,如果这个项目对我们有吸引力的话,是三点,第一点它的资源是不是足够好,就是刚才提到的第一是地推以后怎么拿到的,核心资源是不是能够有效去进行行业化的变现,在我们拿到的这块地,真正运营的时候不是赔钱而是能挣钱的。第二个,也是跟像MPCP、万达这些大的企业战略合作,能够拿到一些资源,也会在这个领域有更快的部署和布局。这是从资源层面来说。

第二块,从数据上来说,我们更多考虑这家企业,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去做?我们希望还是把这个东西做成一个数据或者用户的驱动,因为用户的背后是数据,所以我们希望以数据为核心、技术为核心,把整个产业链通过数据化的链条打通,能够把线下的这些资源进行线上化的数字化营销,这其实是对于整个很多的智慧停车来说最有利的一步。比如说以前我们认为你装了一个APP或者看了一些网页,得到一些相应的广告,可能才算是数字化营销。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无论是我进一个大的商区,或者我经常看一些大的商区,或者我在一些比较好的小区里面,其实他本身的用户价值是很高的,我们通过他的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部门很好的将用户价值体现出来,他本身就不再是一个线下场景,而是变成一个数字化的营销场景。在这块来说他本身也是非常大的。

第三个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尤其是初创型企业,可能不应该太多的考虑,但是也应该考虑一些关于模式的延伸性。对于智慧停车,受到资本方的信赖也是跟它背后的延展性密不可分的。这里面有两块,一块是车,车本身是车辆的识别,识别以后对于这辆车不论是车牌,其实车牌背后可以延伸出很多信息,我跟保险公司合作就可以知道它的保险情况怎么样,同时也可以和4S店打通,这样可以向后市场延伸。当然还有其他领域的延伸,比如说金融。之前,可能我们会接触一家企业,他们是做航信,中国航信,还是一个国有企业,但是把商旅的商务信息拿出来就可以做很好的征信的数据服务。同样停车也是一个很好的数据,可以未来去平衡这样的数据变现也可以平衡这样的商业化的延伸,价值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刚才提到的三个方面,如果是特别好,我们也希望去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实训之智慧停车需要解决什么痛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