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SRT传输库评估报告(V1.0.0)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mediapro/article/details/105790057,感谢大神;

 

SRT传输库评估报告(V1.0.0)

www.mediapro.cc

  • SRT传输库简介

SRT是Haivision开源的一套集FEC前向纠错、ACK、NAK选择性重传、JitterBuff、拥塞控制、传输安全保障等技术于一体的实时传输解决方案。方案基于UDP协议进行扩展,目前SRT在广电领域获得了不错的应用,因其弱网抵抗以及较好的实时性,必将取代基于TCP的RTMP伪直播方案。SRT方案使用C++开发,提供C风格接口,依赖OpenSSL\Pthreads库,官方编译脚本支持Windows、Linux、Mac\IOS系统,可自行参考移植到Android。

本文对SRT封装库SD-SRT进行测试,该封装库主要针对音视频领域需求,进行了帧码流拆分合并、丢包冻结、自动重连、EPoll收发、状态回调等功能的扩展,并对外提供简洁易用的接口,可用于内网点对点或者公网CS架构,其接口说明见附录。

希望通过本测试,加深对于SRT的传输特征、参数配置、适用场合的认识。

 

从官方声明可见,SRT具有以下特点:

  1. 基于ARQ(ACK+NAK),ACK机制相比TCP ACK做了一定改进,采用Full ACK和Light ACK结合的模式,其中Full ACK每10ms发送一次,对端收到ACK后会返回ACKACK信令。Light ACK则无需ACKACK,每64个包发送一次。

 

转载:SRT传输库评估报告(V1.0.0)_第1张图片

SRT利用Full ACK完成RTT的计算、反馈接收端的接收缓存情况等。

 

  1. SRT中的NAK机制可与FEC相结合,可以选择三种模式:仅对FEC恢复失败的情况下发起NAK重传请求、丢包均发起NAK、丢包不发起NAK。另外SRT会在预估超时的情况下,提前结束无意义的重传动作,在延时和码率允许的情况下支持反复重传直至成功。
  2. 在1.4版本之后支持2D 异或FEC(默认关闭,需自行以Filter方式启用)。注:经过测试,收发双方均设置FEC成功,码流中确实产生冗余包,但未见显著的丢包恢复能力,当开启FEC时,SRT库长时间拷机存在异常奔溃的情况。正如Nimble Streamer描述的那样(https://blog.wmspanel.com/search/label/srt),SRT中的FEC功能正处于开发完善中,存在较大风险,用户根据自身情况决策是否在当前版本开启。在本次测试中,我们使用SRT的默认配置即关闭FEC功能。
  3. 发端Smooth处理和收端JitterBuff处理。
  4. 仿socket,支持双向通讯,支持Epoll异步处理。
  5. 支持AES 128/192/256加密
  6. 内容无关,即可以传输音视频也可以传输其他类型数据。
  7. 提供较为详尽的统计信息(上下行丢包率、码率、RTT、重传成功率等),支持带宽估计参考(定时插入探针包,通过包间隔评估码率)。
  8. 支持Message消息模式、文件Buff模式和Live实时模式(默认),前两者可保证传输不丢包但不保证实时性,后者以实时性为目标允许丢包。本文仅考虑Live实时模式。

SRT基于UDP,在UDP基础上增加16字节头部,其包结构如下:

 

转载:SRT传输库评估报告(V1.0.0)_第2张图片

默认情况,SRT按MTU 1500字节进行配置,去除20字节IP头、8字节UDP头、16字节SRT头后,支持负载可达到1456字节,又因其保持对TS容器的友好性,默认限定负载长度为188*7=1316字节。(Windows平台为了网络性能达到最优,建议用户设置UDP负载小于1024,此时用户可设置SRT最大长度不超过1024 - 16)。

 

 

  • 实验环境

SRT版本说明

本次测试使用SRT版本:1.4.1-152-a4ff6ab

网络环境说明

为了保证测试环境一致性和可重现性,我们将在较好的网络环境下借助第三方弱网模拟工具Clumsy,模拟各类网络情况。

Clumsy是一款小巧而功能强大的开源弱网模拟工具,支持windows平台,可用于模拟:丢包(Drop)、延时(Lag)、重复(Duplicate)、乱序(Out of order)、篡改(Tamper)、抖动(Throttle)等。其项目地址:http://jagt.github.io/clumsy/cn/index.html

 

转载:SRT传输库评估报告(V1.0.0)_第3张图片

图3  Clumsy对所有发送的包按10%进行丢包处理示意

如果要对发往指定某IP的UDP包进行丢包,可将Filtering条件设置为:

udp and (ip.DstAddr == 192.168.31.33)

本次测试我们使用两台PC机器,二者接入到同一个WIFI网络,信号强度充足,其中一台作为发送端并在其上执行Clumsy,另一台作为接收端。

 

测试DEMO说明

本次测试使用windows平台下的桌面投屏DEMO,DEMO分为发送端和接收端,发送端采集自身桌面和扬声器音频,压缩后通过SD-SRT 点对点SDK发往接收端,后者解码并渲染输出,从而实现屏幕共享功能。在此场景下,DEMO接收端将充SRT服务端,DEMO发送端充当SRT客户端。

A、接收端

该组DEMO的功能与投屏类应用类似,我们首先启动接收端DEMO。进入UDP-AVClient-ScreenPlay文件夹,双击启动AVClient.exe即可。

转载:SRT传输库评估报告(V1.0.0)_第4张图片

 

图4 接收端DEMO启动界面

接收端启动后,将显示其投屏码(IP:PORT),发送端可以使用该投屏码进行投屏。

当发送端码流到来时,接收端将使用一个新的窗口“Remote Video”显示远端画面,如下图所示:

 

图5 接收端独立的窗口展示远端画面

注意:“Remote Video”窗口是一个全屏窗口,用户可以自行在底部任务栏切换。当远端停止音视频传输时,该窗口内容无更新。该窗口不会响应鼠标事件,只能底部切换。

接收端文件夹下的AVClient.ini文件为其配置文件,对配置文件的修改需要重启客户端方能生效。配置文件包括如下几项:

 

图6 接收端配置文件

UseFreezeFrameWhenLost 表示当出现视频丢包无法恢复时,为了不展现出花屏而将画面冻结,直至完整的关键帧到来再继续送显。该值一般设置为1开启。

BufferTime表示接收端Jitter buff缓存毫秒数,对应SRT的SRTO_RCVLATENCY参数。为了抵抗网络传输、丢包重传等行为带来的抖动,SRT需要设置接收端缓存以保障输出的流畅性(可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中任意一方或双方设置,实际缓存时间取二者中的较大值),SRT的默认缓存时间为120ms,官方建议设置为RTT*4,最小值不低于120ms。因为流畅性和实时性(时延)是一对矛盾的指标,Jitter buff必然将引入一定延时。在后面的测试过程中,将会对BuffTime进行调整,查看调整前后的效果对比。

 

B、发送端

发送端为UDP-AVClient-ScreenCap目录下的AVClient.exe,在启动前我们需要先对其进行配置,配置文件为AVClient.ini

转载:SRT传输库评估报告(V1.0.0)_第5张图片

 

图7 发送端配置文件

VideoBitrate表示发送端使用的视频编码码率,单位kbps,设置为2000即表示2Mbps

VideoTransWidth表示发送端使用的视频编码宽度,VideoTransHeight表示视频编码高度,ViceFrameRate表示视频编码帧率(本程序使用Direct桌面采集,在性能较低的机器上可能采集帧率无法达到30fps,编码帧率仍然会按30fps配置编码器)

EncodeQualityLevel0to7表示当采用X264软编码时,使用的preset级别,0表示ultrafast,1表示superfast,2表示veryfast,3表示faster,4表示fast,5表示medium,6表示slow,7表示slower。等级越高同等码率下的图像质量越好,但CPU占用也越高,请根据自身机器配置而定,建议设置为1。当使用X264软编码时,使用5秒一个IDR帧。当使用硬编码时,使用3秒一个IDR帧。

HWEnable表示是否启用硬编码,程序支持Intel QSV硬编码和Nvidia硬编码,相比X264能获得更低的CPU占用。不过硬编码的缺点是灵活性不足,无法支持传输层IDR帧请求机制。

SrtMaxBitrateFactor表示设置SRT最大码率MAXBW为编码码率VideoBitrate的几倍,我们称之为峰值码率容忍度。比如该值为2.0,VideoBitrate为2000时,则将设置SRT的SRTO_MAXBW为2.0*2000 kbps(实际内部会转换为SRT所要求的BytePerSecond)。当设置为0.0时,SRT将不限码率。

SRT的 MAXBW对于传输性能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发送端将依据MAXBW调整发送数据间隔,实现Smooth发送平滑处理。另一方面,允许的MAXBW越大,短时间内允许的重传次数更多,越能提高弱网重传成功率,但也会给网络带来更大的码率波动压力。实际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编码器码率及其波动范围、信道带宽来综合权衡,设置合理的MAXBW。

启动发送端后进入如下界面,输入接收端展示的投屏码(IP:PORT)即可开始SRT连接。

转载:SRT传输库评估报告(V1.0.0)_第6张图片

 

图8 发送端启动界面

连接后,客户端将进入下图所示的待共享屏幕状态。可以点击主界面启动按钮或者使用悬浮球来启动桌面共享。启动后,接收端就能看到发送端的桌面并能听到发送端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了。

转载:SRT传输库评估报告(V1.0.0)_第7张图片

 

图9 发送端开始共享桌面

 

  • 测试项说明

说明:同市面上各大实时视频服务商一样,DEMO也提供丢帧冻结机制,这样用户无法察觉到丢帧带来的花屏,从而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因此本次测试中,丢包最终将体现为画面卡顿。

评测项:流畅度

关于流畅度,我们将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画面流畅
  2. 偶尔微弱卡顿(附加:卡顿时长+频率描述)
  3. 明显卡顿(附加:卡顿时长+频率描述)
  4. 较长时间卡顿

评测项:延时

延时计算方式:在发送端打开毫秒精度秒表,接收端将看到秒表值,使用手机对二者屏幕拍照,计算二者差值得到总延时。整个系统中,延时主要有非传输层延时和传输层延时两部分组成。非传输层延时包括:采集、编码、解码、渲染引入的延时,本DEMO实际采集帧率无法达到恒定30fps,对整体延时稍有影响。

传输层延时主要由接收端JitterBuff引入,后者用于消除网络因丢包重传、网络本身带来的抖动。JitterBuff越大,播发端缓存的数据越多。

需要说明的是延时指标和流畅性指标往往是一对矛盾,播发端缓存的数据越多,流畅性越好,延时也越大,反之若缓存的数据较少或者不缓存,则延时更低,但与此同时它的弱网抵抗力越差,重传恢复成功率越低进而影响流畅性。

转载:SRT传输库评估报告(V1.0.0)_第8张图片

 

上图是SRT的Too-Late Packet Drop机制描述,虽然为3号包的丢失发起了NAK请求,但发送端在收到NAK请求后判断3号包即便发出也已经超出了其接收端的dead line,已经错过了它的输出时间,而放弃重传。同样即便3号包被重传,接收端也会因其错过输出时间而直接丢弃之。

 

评测项:清晰度

DEMO图像质量与传输层无紧密关系,主要由用户指定的编码分辨率、码率、桌面画面内容决定。注:帧率降低时,帧间相关性降低,运动估计残差更大,同等码率下编码质量会稍弱。

 

 

  • 测试结果
  1. 丢包测试

为了研究接收端缓存时间、发送端峰值码率容忍度对于丢包抵抗力的影响,我们设计以下测试(发送端编码码率为2Mbps,720P分辨率,X264软编码,30fps,发送端全屏播放影片《美女与野兽》,画面中等复杂度)。

A、丢包率5%,发送端峰值码率容忍度设置为2.0,接收端缓存时间依次设置为200ms、300ms、400ms、500ms,观察卡顿频率、峰值码率、延时三个指标。

接收缓存时间

卡顿频率

实际峰值/平均码率

实际延时

120ms(SRT默认值)

约20秒卡顿一次

2.7Mbps/2.1Mbps

300ms

200ms

约30秒卡顿一次

2.7Mbps/2.1Mbps

420ms

300ms

约40秒卡顿一次

2.9Mbps/2.1Mbps

530ms

400ms

约40秒卡顿一次

2.9Mbps/2.1Mbps

630ms

500ms

约40秒卡顿一次

2.9Mbps/2.1Mbps

720ms

通过本项实验,我们发现接收端缓存时间对丢包抵抗有一定正向作用,缓存时间过短,容易在发送端放弃重传(预判超出接收端包输出时间)或者接收端收到后因超时而主动丢弃。当缓存时间达到要求后,继续增大缓存时间对丢包抵抗力无明显作用。

  1. 丢包率5%,接收端缓存时间设置为500ms,发送端峰值码率容忍度依次设置为3.0、4.0、0.0(无限制),观察卡顿频率、峰值码率、延时三个指标。

峰值码率容忍度

卡顿频率

实际峰值/平均码率

实际延时

3.0

约220秒卡顿一次

3.2Mbps/2.2Mbps

720ms

4.0

约240秒卡顿一次

3.5Mbps/2.3Mbps

720ms

无限制(SRT默认值)

长时间无卡顿

3.6Mbps/2.3Mbps

720ms

通过本项实验,我们确定发送端码率峰值放得越宽,丢包抵抗力越强,这是因为短时间内可以更高频率的进行丢包重传,增加了重传次数也就提升了成功率。当我们的网络允许较大的码率波动时,非受限的MAXBW设置可以获得显著的质量提升。

  1. 接收端缓存时间设置为500ms,发送端峰值码率容忍度设置为0.0(无限制),依次设置丢包率为10%、20%、30%、50%,观察卡顿频率、峰值码率三个指标。

丢包率

卡顿频率

实际峰值/平均码率

10%

长时间无卡顿

3.5Mbps/2.4Mbps

20%

约300秒卡顿一次

3.5Mbps/2.5Mbps

30%

约30秒卡顿一次

4.5Mbps/2.9Mbps

50%

约10秒卡顿一次

8Mbps/4Mbps

随着丢包率的继续上升,即便不限制码率峰值,由于缓存时间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重传仍然存在失败的可能,导致最终丢包卡顿。此时需要增大接收缓存时间来进一步提高丢包抵抗力。

 

  1. 重复测试

发送端使用Clumsy 设置Duplicate发送重复率5%、12%、20%、30%,每次重复1包(Count设置为2)。发送端使用峰值码率容忍度设置为0.0(无限制),接收端使用缓存时间120ms。

5%重复包时,连续观察20分钟,画面流畅,延时稳定在300ms左右。

12%重复包时,连续观察20分钟,画面流畅,延时稳定在300ms左右。

20%重复包时,连续观察20分钟,画面流畅,延时稳定在300ms左右。

30%重复包时,连续观察20分钟,画面流畅,延时稳定在300ms左右。

可见单纯的重复包对SRT影响很小。

 

  1. 乱序测试

发送端使用Clumsy 设置Out of order发送乱序率30%发送端使用峰值码率容忍度设置为0.0(无限制),接收端使用缓存时间依次为120ms、300ms、500ms。

缓存时间

卡顿频率

实际峰值/平均码率

120ms

约100秒卡顿一次

3.5Mbps/2.5Mbps

300ms

约120秒卡顿一次

3.5Mbps/2.5Mbps

500ms

约155秒卡顿一次

3.5Mbps/2.5Mbps

 

可见乱序包对系统影响很大,接近丢包的影响,可能系统内部的乱序容忍窗口上限较小,很多乱序当做丢包处理(SRT会根据超时迟到包的偏离间隔来更新乱序容忍窗口)。但缓存时间增大时,对乱序的恢复能力明显增加,这可能是乱序容忍窗口扩大以及重传成功率提升两方面因素导致。

 

  1. 延时测试

发送端使用Clumsy 设置Lag发送延时50、100、200、400、600ms

经过测试,线路延时最终会叠加到总体延时之上,测试结果符合预期。

 

  1. 抖动测试

发送端峰值码率容忍度设置为0.0(无限制),接收端使用缓存时间为120ms,进行如下实验:

发送端使用Clumsy 设置Throttle分别5%、12%、20%、30%概率抖动30ms。

测试结果:5%~30%概率30ms抖动对流畅性、延时无可感知的影响。

发送端使用Clumsy 设置Throttle  30%概率抖动100ms

测试结果:小概率卡顿,延时增长到500ms,关闭抖动后延时仍为500ms未回归。说明SRT根据抖动情况自动增大缓存时间,避免因缓存不足而持续卡顿。

 

  1. 极速测试

发送端峰值码率容忍度设置为0.0(无限制),接收端使用缓存时间为5ms,不开启丢包等其他弱网测试,视频卡顿频繁。也证实了官网的说法,即便网络RTT非常小,也不要修改接收端缓存时间小于默认值120ms。

 

  1. 断网测试

本DEMO基于SD-SRT库,内部实现了自动重连机制,当物理网络断开或者丢包率过高导致SRT断开后,SD-SRT将不断尝试重连,网络恢复后将快速重连上并恢复业务。实际验证网线插拔,突发丢包率达到80%以上等场景,业务均可恢复。

 

  • SRT中的FEC方案

SRT采用滤镜的方式引入FEC并且默认情况下关闭了FEC功能,可通过SRTO_PACKETFILTER选项设置FEC描述字符串来启用。描述字符串格式为:

"fec,cols:%d,rows:%d,layout:%s,arq:%s"

其中col用于描述2D 异或FEC的列数,rows描述行数,layout描述FEC的布局(even、staircase),arq描述FEC与NAK的结合方式。下图是一种3行6列even布局的FEC示意图,图中1~18号灰色包为媒体包,R1~R9号橙色包为冗余包,它们共同组成一个FEC Group。其中1号冗余包由1~6号媒体包异或得到,4号冗余包由1、7、13号媒体包异或得到。

转载:SRT传输库评估报告(V1.0.0)_第9张图片

                                               2D FEC rows=3, cols=6

以上布局,冗余率为9/18=50%。

假设丢包1、2、3、4、5、6、R1、7共8个,可以由8~12 + R2恢复7号媒体包,7、13、R4恢复1号媒体包,8、14、R5恢复2号媒体包并按此规则依次恢复3、4、5、6。

假设丢包13、14、15、16、17、18、R3、R4,将无法恢复。

假设超出8个丢包,比如丢包1、2、3、4、5、6、R1、7、8,只能恢复3、4、5、6号媒体包。这种两头丢失、中间恢复的情况对于视频流用途不太大,因为视频流往往采用丢包冻结机制,一帧中任意丢包均丢弃整帧码流避免花屏。对于音频包,任何包的恢复都是有利的。两头丢失、中间恢复对于重传来说可以减少部分包的重传,但相比全部重传是否一定产生优势比较难说。(对比2D异或FEC,若采用RS FEC 50%的冗余(18 + 9),可以抵抗任意9个丢包)

以上为even布局,包的发送顺序为:1、2、3、4、5、6、R1、7、8、9、10、11、12、R2、13、R4、14、R5、15、R6、16、R7、17、R8、18、R9、R3,可见在Group的尾部形成了较为密集的数据发送(带宽增长了一倍),对网络并不友好。Staircase阶梯布局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阶梯排列可以将冗余包的发送错开,避免集中发送带来的码率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2D FEC的冗余度是由行和列决定的,列越大抵抗连续丢包的能力越强。如果上图改成6行3列,其最多抵抗连续5个丢包。

开启FEC时,若发生丢包,FEC恢复处理将引入抖动,比如收到的媒体包和冗余包:1、3、4、5、6、7、8、R1、R2、R3,其中2号媒体包的丢失需要暂停输出,并等到R1号冗余包到来才能恢复并输出。对于2D异或FEC,为消除FEC带来的抖动,至少需要准备的延时LatencyFec为N个包的发送时长:

N = (R + (C - 1)) + 2

其中R为row行大小,C为cols列大小,N个包的发送时长与码率、帧率强相关。极端情况下假设码率比较低,1帧视频仅1个包,帧率30fps,N为30时,最小需要准备的缓存时间为1秒。

当FEC的ARQ选项配置为ALWAYS时,即只要发现丢包即刻发起NAK重传请求,则推荐的延时为max(RTT*4,  LatencyFec)。当FEC的ARQ选项配置为ONREQ时,推荐的延时为RTT*4 + LatencyFec即二者之和,这是因为ONREQ模式下,需要等到确认FEC失败才发起NAK重传,确认失败的条件是当前FEC GROUP已经接收完成了仍旧无法恢复GROUP内丢失的包。

QOS-FEC-NACK方案的重传机制与SRT有所不同,QOS-FEC-NACK会根据GROUP内已检测到的丢包数目、包类型结合GROUP的冗余包数量提前预判是否需要发起重传,不需要等到下一个GROUP到来才发起重传请求,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减少重传等待时间进而减小延时,对于已经具备媒体包恢复条件或者媒体包未丢失的情况,FEC冗余包的丢失不会触发重传,因为它们已经没有意义。

 

  •        SRTQOS-FEC-NACK方案的区别

 

SRT

QOS-FEC-NACK

机制

ARQ(ACK+NACK)+ FEC

NACK + FEC

模式

Live /File/Message

Live

主要技术

发端Smooth

JitterBuff

2D XOR FEC,固定冗余度

FEC作为NACK重传参考

超时时间内反复重传

NACK信令冗余防丢失

NACK主动放弃机制

带宽估计

内部传输模式(内部维护socket)

OpenSSL安全

发端Smooth

JitterBuff

1D RS FEC 自适应冗余度

FEC 视频帧边界形成大GROUP抗连续丢包抵抗力强

FEC作为NACK重传参考

仅单次重传机会

NACK预判提前发起

NACK信令冗余防丢失

NACK主动放弃机制

内部传输模式

外部传输模式

码率自适应参考信息提供

推荐场景

推荐单链路上4*RTT延时(服务器转发模式下总延时8*RTT)。适合实时性要求1秒左右的单向抗弱网直播或者RTT较小、带宽不受限但需要抵抗突发丢包的内网场合。

有望成为一些领域的标准协议。

推荐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互动场合使用,允许一定的丢包(体现为画面卡顿)。适合要求带宽波动比较稳定可控的场合。

对外无依赖性、轻量级、跨平台性能佳。

缺点

默认未开启FEC的情况下,弱网抵抗力重点依赖ARQ机制,总体延时偏大。

FEC为新增功能稳定性还有所欠缺,FEC未与视频帧信息结合,同样冗余度的情况下抗丢包能力弱。

即便放宽延时指标,也无法保证100%的接收成功率。(FEC+单次NACK重传,若重传仍然丢失或者重传超时,都将体现为最终丢包)。

为私有协议,收发双方均需集成才能互通。

 

 

  • 总结

我们测试了SRT在默认关闭FEC的场景下的弱网抵抗力,对其传输性能影响较大的两个参数(接收缓存时间、最大码率)进行了重点评估。当前SRT版本的推荐应用场景为:实时性要求1秒左右的单向抗弱网直播或者RTT较小、带宽不受限但需要抵抗突发丢包的内网场合。另外SRT提供的可靠传输文件模式和消息模式可用于改进现有TCP传输方案,提高弱网下的吞吐率。我们将进一步跟踪SRT项目的进展,待其FEC功能稳定性提升后另行评估。

 

 

 

 

 

 

 

  • 参考文献
  1. Efficient usage of SRT latency and maxbw parameters, Nimble StreamerSRT推荐配置

https://blog.wmspanel.com/2019/06/srt-latency-maxbw-efficient-usage.html

  1. SRT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support in Nimble Streamer,Nimble StreamerSRT FEC风险说明

https://blog.wmspanel.com/2020/04/srt-fec-forward-error-correction.html

  1. SRT_Protocol_TechnicalOverview_DRAFT_2018-10-17.pdf
  2. https://datatracker.ietf.org/meeting/107/materials/slides-107-dispatch-srt-overview-01
  3. Interoperable Retransmission Protocols with Low Latency and Constrained Delay

http://kth.diva-portal.org/smash/get/diva2:1335907/FULLTEXT01.pdf

 

 

附录

 

SD-SRT封装库接口

  1. 系统初始化接口

/***

* 环境初始化,系统只需调用一次,主要用于SRT环境以及日志模块的初始化

* @param: outputPath 表示日志存放路径,支持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若目录不存在将自动创建

* @param: outputLevel表示日志输出的级别,只有等于或者高于该级别的日志输出到文件,取值范围参考LOG_OUTPUT_LEVEL

* @return:

*/

void  SDSrtAvCom_Enviroment_Init(const char* outputPath, int outputLevel);

 

void  SDSrtAvCom_Enviroment_Free();

 

  1. 创建和删除SD-SRT对象

/***

* 创建SrtAvCom

* @param unLogId: 日志ID,仅用于日志输出时的对象标识。

* @return: 返回模块指针,为NULL则失败

*/

void*  SDSrtAvCom_Create(UINT unLogId);

 

/***

* 销毁SrtAvCom,使用者应该做好与其他API之间的互斥保护

* @param pRtp_avcom: 模块指针

* @return:

*/

void  SDSrtAvCom_Delete(void* pRtp_avcom);

 

  1. 启动

/***

* 开始工作

* @param strLocalIP: 本地IP地址,允许为NULL,为非NULL时将绑定到该IP(网卡)。

* @param shLocalPort: 本地通信端口(该端口用于音频,视频端口号将在此基础上加1),对于客户端模式时,允许设置本地端口号为0,此时将由系统自动选择可用的端口。

* @param strRemoteIP: 对方IP地址,当为服务端模式时设置为NULL

* @param shRemotePort: 对方收发端口(该端口用于音频,视频端口号将在此基础上加1),当为服务端模式时设置为0

* @param pfVideoRecvCallBack: 接收到视频数据后的对外输出回调函数

* @param pfAudioRecvCallBack: 接收到音频数据后的对外输出回调函数

* @param pObject: 调用上述两个回调函数时的附带透传形参,模块内部不会解析本参数仅做透传处理

* @return: TRUE FALSE

*/

BOOL  SDSrtAvCom_Start(

         void* pRtp_avcom,

         const char *strLocalIP,

         USHORT shLocalPort,

         const char *strRemoteIP,

         USHORT shRemotePort,

         CallBackFuncRecvVideoData pfVideoRecvCallBack,

         CallBackFuncRecvAudioData pfAudioRecvCallBack,

         void *pObject);

 

  1. 结束

/***

* 停止SrtAvCom工作

* @param pRtp_avcom: 模块指针

* @return:

*/

void  SDSrtAvCom_Stop(void* pRtp_avcom);

 

  1. 发送视频

/***

* 发送视频数据

* @param pRtp_avcom: 模块指针

* @param byBuf: 传入一帧带起始码的裸码流,内部自行拆分拼接。

* @param nLen: 数据长度

* @return:

*/

BOOL  SDSrtAvCom_SendVideoData(void* pRtp_avcom, unsigned char *byBuf, int nLen);

 

  1. 发送音频

/***

* 发送音频数据

* @param pRtp_avcom: 模块指针

* @param byBuf: 传入一帧音频裸码流,可以是ADTS,内部无拆包透传

* @param nLen: 数据长度

* @return:

*/

BOOL  SDSrtAvCom_SendAudioData(void* pRtp_avcom, unsigned char *byBuf, int nLen);

  1. 设置通用传输参数

/***

* 设置基础传输参数,请在Start接口之前调用

* @param pRtp_avcom: 模块指针

* @param nRecvDelayMs: 接收缓存时间,建议4*RTT,单位ms。可在发送端或接收端设置,将取其中较大的值

* @param nMaxBitrateKbps:最大传输码率,建议3*VideoEncBitrate,单位kbps。需要在发送端设置,当设置为0时表示不受限。若码率本身比较平稳,可设置为2*VideoEncBitrate。

* @return:

*/

BOOL  SDSrtAvCom_SetBaseTransParams(void* pRtp_avcom, int nRecvDelayMs, int nMaxBitrateKbps);

 

  1. 设置视频通道传输参数

/***

* 设置视频通道FEC传输参数,请在Start接口之前调用

* @param pRtp_avcom: 模块指针

* @param bEnable: 是否启用FEC,收发双方需保持一致

* @param nCols: FEC Group列数

* @param nRows: FEC Group行数

* @param eLayoutMode:2D FEC布局模式

* @param eArqMode:FEC-ARQ配合模式

* @return:

*/

BOOL  SDSrtAvCom_SetVideoFecParams(void* pRtp_avcom, BOOL bEnable, int nCols, int nRows, E_SRT_FEC_LAYOUT eLayoutMode, E_SRT_FEC_ARQ eArqMode);

 

  1. 设置音频通道传输参数

/***

* 设置音频通道FEC传输参数,请在Start接口之前调用

* @param pRtp_avcom: 模块指针

* @param bEnable: 是否启用FEC,收发双方需保持一致

* @param nCols: FEC Group列数

* @param nRows: FEC Group行数

* @param eLayoutMode:2D FEC布局模式

* @param eArqMode:FEC-ARQ配合模式

* @return:

*/

BOOL  SDSrtAvCom_SetAudioFecParams(void* pRtp_avcom, BOOL bEnable, int nCols, int nRows, E_SRT_FEC_LAYOUT eLayoutMode, E_SRT_FEC_ARQ eArqMode);

 

  1. 获得视频通道统计数据

/***

* 获取视频通道统计信息

* @param pRtp_avcom: 模块指针

* @param pfRttMs: RTT,单位毫秒

* @param pfUpLossRate: 上行丢包率.内部已经乘100

* @param pfDownLossRate: 下行丢包率.内部已经乘100

* @param pfEstimatedUpBitrate:上行带宽估算.Kbps

* @param pfUpBitrate:上行码率.Kbps

* @param pfDownBitrate:下行码率.Kbps

* @return:

*/

BOOL  SDSrtAvCom_GetVideoTransStatis(void* pRtp_avcom, double *pfRttMs, double *pfUpLossRate, double *pfDownLossRate, double *pfEstimatedUpBitrate, double *pfUpBitrate, double *pfDownBitrate);

 

  1. 获得音频通道统计数据

/***

* 获取音频通道统计信息

* @param pRtp_avcom: 模块指针

* @param pfRttMs: RTT,单位毫秒

* @param pfUpLossRate: 上行丢包率.内部已经乘100

* @param pfDownLossRate: 下行丢包率.内部已经乘100

* @param pfEstimatedUpBitrate:上行带宽估算.Kbps

* @param pfUpBitrate:上行码率.Kbps

* @param pfDownBitrate:下行码率.Kbps

* @return:

*/

BOOL  SDSrtAvCom_GetAudioTransStatis(void* pRtp_avcom, double *pfRttMs, double *pfUpLossRate, double *pfDownLossRate, double *pfEstimatedUpBitrate, double *pfUpBitrate, double *pfDownBitrate);

 

 

 

 

 

 

 

 

 

 

 

附录:结构体说明

 

//2D  FEC布局模式

Typedef  enum  E_SRT_FEC_LAYOUT

{

         //普通连续模式

         e_SRT_FEC_LAYOUT_EVEN = 0,

         //阶梯模式,可以降低一定码率波动(冗余包分散发送)

         e_SRT_FEC_LAYOUT_STAIR

} E_SRT_FEC_LAYOUT;

 

 

//FEC-ARQ配合模式

typedef  enum  E_SRT_FEC_ARQ

{

         //只要丢包均会发起NAK,不管FEC能否恢复

         e_SRT_FEC_ARQ_ALWAYS = 0,

         //仅在FEC失败时发起NAK

         e_SRT_FEC_ARQ_ONREQ,

         //关闭NAK

         e_SRT_FEC_ARQ_NEVER,

} E_SRT_FEC_ARQ;

 

 

/*输出接收到的视频数据 回调函数

*  @param  bComplete用来表示当前帧数据是否完整(无局部丢包)

*  @param bPrevTotalFrameLost用来表示当前帧与上一次输出帧之间无整帧丢失的情况,即本帧序号与上一帧序号是否连续。

* 通过以上两个标志,结合关键帧判定标志,外层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丢帧冻结机制

*/

typedef void (*CallBackFuncRecvVideoData)(void* pObj, int nLen, unsigned char *byBuf, unsigned int unPTS, BOOL bComplete, BOOL bPrevTotalFrameLost);

 

/*输出接收到的视频数据 回调函数*/

typedef void (*CallBackFuncRecvAudioData)(void* pObj, int nLen, unsigned char *byBuf, unsigned int unPTS);

 

 

你可能感兴趣的:(S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