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惊群、性能优化大局观

文章目录

    • 一:cpu占比与惊群
    • 二:性能优化大局观
    • 三:性能优化的实施
    • 四:配置最大允许打开的文件句柄数
    • 五:内存池补充说明
    • 目录
      • 一:重要软件下载地址
      • 二:gcc /g++命令重要参数
      • 三:信号相关
      • 四:linux top命令查看内存及多核CPU的使用讲述
  • 总核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 总逻辑CPU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X 超线程数
  • 查看物理CPU个数
  • 查看每个物理CPU中core的个数(即核数)
  • 查看逻辑CPU的个数
      • 五:TCP/IP协议的配置选项
      • 六:TCP/IP协议额外注意的一些算法、概念等

一:cpu占比与惊群

top -p pid,推荐文章:https://www.cnblogs.com/dragonsuc/p/5512797.html
惊群:1个master进程 4个worker进程
一个连接进入,惊动了4个worker进程,但是只有一个worker进程accept();其他三个worker进程被惊动,这就叫惊群;
但是,这三个被惊动的worker进程都做了无用功【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
官方nginx解决惊群的办法:锁,进程之间的锁;谁获得这个锁,谁就往监听端口增加EPOLLIN标记,有了这个标记,客户端连入就能够被服务器感知到;

3.9以上内核版本的linux,在内核中解决了惊群问题;而且性能比官方nginx解决办法效率高很多;
reuseport【复用端口】,是一种套接字的复用机制,允许将多个套接字bind到同一个ip地址/端口上,这样一来,就可以建立多个服务器
来接收到同一个端口的连接【多个worker进程能够监听同一个端口】;
大家注意一点:
a)很多 套接字配置项可以通过setsockopt()等等函数来配置;
b)还有一些tcp/ip协议的一些配置项我们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来生效;

课后作业:
(1)在worker进程中实现ngx_open_listening_sockets()函数;
(2)观察,是否能解决惊群问题;
(3)如果在master进程中调用ngx_open_listening_sockets()函数,那么建议master进程中把监听socket关闭;

if (setsockopt(isock, SOL_SOCKET, SO_REUSEPORT,(const void *) &reuseport, sizeof(int))== -1)

二:性能优化大局观

a)性能优化无止境无极限
b)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优化方法,只能够一句具体情况而定
c)老师在这里也不可能把性能优化方方面面都谈到,很多方面,大家都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从两个方面看下性能优化问题;
软件层面:
a)充分利用cpu,比如刚才惊群问题;
b)深入了解tcp/ip协议,通过一些协议参数配置来进一步改善性能;
c)处理业务逻辑方面,算法方面有些内容,可以提前做好;
硬件层面【花钱搞定】:
a)高速网卡,增加网络带宽;
b)专业服务器;数十个核心,马力极其强;
c)内存:容量大,访问速度快;
d)主板啊,总线不断升级的;

三:性能优化的实施

(3.1)绑定cpu、提升进程优先级
a)一个worker进程运行在一个核上;为什么能够提高性能呢?
cpu:缓存;cpu缓存命中率问题;把进程固定到cpu核上,可以大大增加cpu缓存命中率,从而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worker_cpu_affinity【cpu亲和性】,就是为了把worker进程固定的绑到某个cpu核上;
ngx_set_cpu_affinity,ngx_setaffinity;

b)提升进程优先级,这样这个进程就有机会被分配到更多的cpu时间(时间片【上下文切换】),得到执行的机会就会增多;
setpriority();
干活时进程 chuyuR状态,没有连接连入时,进程处于S
pidstat - w - p 3660 1 看某个进程的上下文切换次数[切换频率越低越好]
cswch/s:主动切换/秒:你还有运行时间,但是因为你等东西,你把自己挂起来了,让出了自己时间片。
nvcswch/s:被动切换/秒:时间片耗尽了,你必须要切出去;

c)一个服务器程序,一般只放在一个计算机上跑,专用机;

(3.2)TCP / IP协议的配置选项
这些配置选项都有缺省值,通过修改,在某些场合下,对性能可能会有所提升;
若要修改这些配置项,老师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a)对这个配置项有明确的理解;
b)对相关的配置项,记录他的缺省值,做出修改;
c)要反复不断的亲自测试,亲自验证;是否提升性能,是否有副作用;

TCP / IP协议的配置选项
(3.1)绑定cpu、提升进程优先级
(3.2)TCP / IP协议的配置选项
(3.3)TCP/IP协议额外注意的一些算法、概念等
a)滑动窗口的概念
b)Nagle算法的概念
c)Cork算法
d)Keep - Alive机制
e)SO_LINGER选项

四:配置最大允许打开的文件句柄数

cat /proc/sys/fs/file-max :查看操作系统可以使用的最大句柄数
cat /proc/sys/fs/file-nr :查看当前已经分配的,分配了没使用的,文件句柄最大数目

限制用户使用的最大句柄数
/etc/security/limit.conf文件;
root soft nofile 60000 :setrlimit(RLIMIT_NOFILE)
root hard nofile 60000

ulimit -n :查看系统允许的当前用户进程打开的文件数限制
ulimit -HSn 5000 :临时设置,只对当前session有效;
n:表示我们设置的是文件描述符
推荐文章:https://blog.csdn.net/xyang81/article/details/52779229

五:内存池补充说明

为什么没有用内存池技术:感觉必要性不大
TCMalloc,取代malloc();
库地址:https://github.com/gperftools/gperftools

目录

一:重要软件下载地址 2
二:gcc /g++命令重要参数 2
三:信号相关 2
四:linux top命令查看内存及多核CPU的使用讲述 4
五:TCP/IP协议的配置选项 11
六:TCP/IP协议额外注意的一些算法、概念等 13

一:重要软件下载地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7TP-jTHad3-Trfx1wC-Rg
提取码:46yn

二:gcc /g++命令重要参数

(1)-o:指定编译链接后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名,比如
gcc -o nginx nginx.c
(2)-c: 将.c编译成.o目标文件[仅执行编译操作,不进行链接操作]
gcc -c nginx.c
将生成nginx.o的目标文件
(3)-M:显示一个源文件所依赖的各种文件
gcc -M nginx.c
(4)-MM:显示一个源文件所依赖的各种文件,但不包括系统的一些头文件;
gcc -MM nginx.c
这种扫描是有用途的,尤其是在写makefile文件时,需要用到这些依赖关系,以做到比如当某个.h头文件更改时,整个工程会实现自动重新编译的目的;

(5) -g:生成调试信息。GNU 调试器可利用该信息。
(6)-I:gcc会先到你 用这个参数指定的目录去查找头文件,你在.c/.cpp中可以
#include //这里用尖括号了
gcc -I /mnt/mydir

三:信号相关

kill 命令不同数字所能发出的不同信号
kill的参数 该参数发出的信号 操作系统缺省动作
-1 SIGHUP(连接断开) 终止掉进程(进程没了)
-2 SIGINT(终端中断符,比如ctrl+c) 终止掉进程(进程没了)
-3 SIGQUIT(终端退出符,比如ctrl+\) 终止掉进程(进程没了)
-9 SIGKILL(终止) 终止掉进程(进程没了)
-18 SIGCONT(使暂停的进程继续) 忽略(进程依旧在运行不受影响)
-19 SIGSTOP(停止),可用SIGCONT继续,但任务被放到了后台 停止进程(不是终止,进程还在)
-20 SIGTSTP(终端停止符,比如ctrl+z),但任务被放到了后台,可用SIGCONT继续 停止进程(不是终止,进程还在)

进程状态:
状态 含义
D 不可中断的休眠状态(通常是I/O的进程),可以处理信号,有 延迟
R 可执行状态&运行状态(在运行队列里的状态)
S 可中断的休眠状态之中(等待某事件完成),可以处理信号
T 停止或被追踪(被作业控制信号所停止)
Z 僵尸进程
X 死掉的进程
< 高优先级的进程
N 低优先级的进程
L 有些页被锁进内存
s Session leader(进程的领导者),在它下面有子进程
t 追踪期间被调试器所停止

  • 位于前台的进程组

常用信号列举:
信号名 信号含义
SIGHUP(连接断开) 是终端断开信号,如果终端接口检测到一个连接断开,发送此信号到该终端所在的会话首进程(前面讲过),缺省动作会导致所有相关的进程退出(上节课也重点讲了这个信号,xshell断开就有这个信号送过来);
Kill -1 进程号也能发送此信号给进程;
SIGALRM(定时器超时) 一般调用系统函数alarm创建定时器,定时器超时了就会这个信号;
SIGINT(中断) 从键盘上输入ctrl+C(中断键)【比如你进程正跑着循环干一个事】,这一ctrl+C就能打断你干的事,终止进程;
但shell会将后台进程对该信号的处理设置为忽略(也就是说该进程若在后台运行则不会收到该信号);
SIGSEGV(无效内存) 内存访问异常,除数为0等,硬件会检测到并通知内核;其实这个SEGV代表段违例(segmentation violation),你有的时候运行一个你编译出来的可执行的c程序,如果内存有问题,执行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个提示;
SIGIO(异步I/O) 通用异步I/O信号,咱们以后学通讯的时候,如果通讯套接口上有数据到达,或发生一些异步错误,内核就会通知我们这个信号;
SIGCHLD(子进程改变) 一个进程终止或者停止时,这个信号会被发送给父进程;(我们想象下nginx,worker进程终止时 master进程应该会收到内核发出的针对该信号的通知);
SIGUSR1,SIGUSR2(都是用户定义信号) 用户定义的信号,可用于应用程序,用到再说;
SIGTERM(终止) 一般你通过在命令行上输入kill命令来杀一个进程的时候就会触发这个信号,收到这个信号后,你有机会退出前的处理,实现这种所谓优雅退出的效果;
SIGKILL(终止) 不能被忽略,这是杀死任意进程的可靠方法,不能被进程本身捕捉
SIGSTOP(停止) 不能被忽略,使进程停止运行,可以用SIGCONT继续运行,但进程被放入到了后台
SIGQUIT(终端退出符) 从键盘上按ctrl+
但shell会将后台进程对该信号的处理设置为忽略(也就是说该进程若在后台运行则不会收到该信号);
SIGCONT(使暂停进程继续) 使暂停的进程继续运行
SIGTSTP(终端停止符) 从键盘上按ctrl+z,进程被停止,并被放入后台,可以用SIGCONT继续运行

四:linux top命令查看内存及多核CPU的使用讲述

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篇网络上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top命令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https://www.cnblogs.com/dragonsuc/p/5512797.html

查看多核CPU命令
mpstat -P ALL 和 sar -P ALL
说明:sar -P ALL > aaa.txt 重定向输出内容到文件 aaa.txt
top命令
经常用来监控linux的系统状况,比如cpu、内存的使用,程序员基本都知道这个命令,但比较奇怪的是能用好它的人却很少,例如top监控视图中内存数值的含义就有不少的曲解。
本文通过一个运行中的WEB服务器的top监控截图,讲述top视图中的各种数据的含义,还包括视图中各进程(任务)的字段的排序。

top进入视图

第一行:
10:08:45 — 当前系统时间
10 days, 3:05 — 系统已经运行了10天3小时5分钟(在这期间没有重启过)
1 users — 当前有1个用户登录系统
load average: 0.00, 0.00, 0.00 — load average后面的三个数分别是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负载情况。

load average数据是每隔5秒钟检查一次活跃的进程数,然后按特定算法计算出的数值。如果这个数除以逻辑CPU的数量,结果高于5的时候就表明系统在超负荷运转了。

第二行:
Tasks — 任务(进程),系统现在共有135个进程,其中处于运行中的有1个,134个在休眠(sleep),stoped状态的有0个,zombie状态(僵尸)的有0个。

第三行:cpu状态
0.3% us — 用户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sy — 内核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ni — 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的百分比
99.7% id — 空闲CPU百分比
0.0% wa — IO等待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hi — 硬中断(Hardware IRQ)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si — 软中断(Software Interrupts)占用CPU的百分比

在这里CPU的使用比率和windows概念不同,如果你不理解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需要充充电了。

第四行:内存状态
3808060k total — 物理内存总量(4GB)
3660048k used — 使用中的内存总量(3.6GB)
148012k free — 空闲内存总量(148M)
359760k buffers — 缓存的内存量 (359M)

第五行:swap交换分区
4184924k total — 交换区总量(4G)
0k used —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0M)
4184924k free — 空闲交换区总量(4G)
2483956k cached —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2483M)
第四行中使用中的内存总量(used)指的是现在系统内核控制的内存数,空闲内存总量(free)是内核还未纳入其管控范围的数量。纳入内核管理的内存不见得都在使用中,还包括过去使用过的现在可以被重复利用的内存,内核并不把这些可被重新使用的内存交还到free中去,因此在linux上free内存会越来越少,但不用为此担心。
如果出于习惯去计算可用内存数,这里有个近似的计算公式:第四行的free + 第四行的buffers + 第五行的cached,按这个公式此台服务器的可用内存:148M+259M+2483M = 2990M。
对于内存监控,在top里我们要时刻监控第五行swap交换分区的used,如果这个数值在不断的变化,说明内核在不断进行内存和swap的数据交换,这是真正的内存不够用了。
第六行是空行
第七行以下:各进程(任务)的状态监控
PID — 进程id
USER — 进程所有者
PR — 进程优先级
NI — 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VIRT —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RES —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SHR —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S — 进程状态。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运行 S=睡眠 T=跟踪/停止 Z=僵尸进程
%CPU —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MEM —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TIME+ —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COMMAND — 进程名称(命令名/命令行)

多U多核CPU监控

在top基本视图中,按键盘数字“1”,可监控每个逻辑CPU的状况:

观察上图,服务器有4个逻辑CPU,实际上是1个物理CPU。
如果不按1,则在top视图里面显示的是所有cpu的平均值。
进程字段排序
默认进入top时,各进程是按照CPU的占用量来排序的,在【top视图 01】中进程ID为14210的java进程排在第一(cpu占用100%),进程ID为14183的java进程排在第二(cpu占用12%)。可通过键盘指令来改变排序字段,比如想监控哪个进程占用MEM最多,我一般的使用方法如下:

  1. 敲击键盘“b”(打开/关闭加亮效果),top的视图变化如下:

我们发现进程id为12363的“top”进程被加亮了,top进程就是视图第二行显示的唯一的运行态(runing)的那个进程,可以通过敲击“y”键关闭或打开运行态进程的加亮效果。
2. 敲击键盘“x”(打开/关闭排序列的加亮效果),top的视图变化如下:
可以看到,top默认的排序列是“%CPU”。
3. 通过”shift + >”或”shift + <”可以向右或左改变排序列,下图是按一次”shift + >”的效果图:

视图现在已经按照%MEM来排序了。
改变进程显示字段

  1. 敲击“f”键,top进入另一个视图,在这里可以编排基本视图中的显示字段:

这里列出了所有可在top基本视图中显示的进程字段,有””并且标注为大写字母的字段是可显示的,没有””并且是小写字母的字段是不显示的。如果要在基本视图中显示“CODE”和“DATA”两个字段,可以通过敲击“r”和“s”键:

  1. “回车”返回基本视图,可以看到多了“CODE”和“DATA”两个字段:

top命令的补充
top命令是Linux上进行系统监控的首选命令,但有时候却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比如当前这台服务器,top监控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台服务器运行着websphere集群,有两个节点服务,就是【top视图 01】中的老大、老二两个java进程,top命令的监控最小单位是进程,所以看不到我关心的java线程数和客户连接数,而这两个指标是java的web服务非常重要的指标,通常我用ps和netstate两个命令来补充top的不足。
监控java线程数:
ps -eLf | grep java | wc -l
监控网络客户连接数:
netstat -n | grep tcp | grep 侦听端口 | wc -l
上面两个命令,可改动grep的参数,来达到更细致的监控要求。
在Linux系统“一切都是文件”的思想贯彻指导下,所有进程的运行状态都可以用文件来获取。系统根目录/proc中,每一个数字子目录的名字都是运行中的进程的PID,进入任一个进程目录,可通过其中文件或目录来观察进程的各项运行指标,例如task目录就是用来描述进程中线程的,因此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获取某进程中运行中的线程数量(PID指的是进程ID):
ls /proc/PID/task | wc -l
在linux中还有一个命令pmap,来输出进程内存的状况,可以用来分析线程堆栈:
pmap PID
大家都熟悉Linux下可以通过top命令来查看所有进程的内存,CPU等信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命令,可以得到更详细的信息,例如进程相关
cat /proc/your_PID/status
通过top或ps -ef | grep ‘进程名’ 得到进程的PID。该命令可以提供进程状态、文件句柄数、内存使用情况等信息。
内存相关
vmstat -s -S M
该可以查看包含内存每个项目的报告,通过-S M或-S k可以指定查看的单位,默认为kb。结合watch命令就可以看到动态变化的报告了。
也可用 cat /proc/meminfo
要看cpu的配置信息可用
cat /proc/cpuinfo
它能显示诸如CPU核心数,时钟频率、CPU型号等信息。
要查看cpu波动情况的,尤其是多核机器上,可使用
mpstat -P ALL 10
该命令可间隔10秒钟采样一次CPU的使用情况,每个核的情况都会显示出来,例如,每个核的idle情况等。
只需查看均值的,可用
iostat -c
IO相关
iostat -P ALL
该命令可查看所有设备使用率、读写字节数等信息。
另外,htop ,有时间可以用一下。

Linux查看物理CPU个数、核数、逻辑CPU个数

总核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总逻辑CPU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X 超线程数

查看物理CPU个数

cat /proc/cpuinfo| grep “physical id”| sort| uniq| wc -l

查看每个物理CPU中core的个数(即核数)

cat /proc/cpuinfo| grep “cpu cores”| uniq

查看逻辑CPU的个数

cat /proc/cpuinfo| grep “processor”| wc -l

查看CPU信息(型号)
cat /proc/cpuinfo | grep name | cut -f2 -d: | uniq -c

五:TCP/IP协议的配置选项

a) TCP_DEFER_ACCEPT参数
用法范例:
setsockopt( listen_fd, IPPROTO_TCP, TCP_DEFER_ACCEPT, &timeout, sizeof(int) )
作用:一般三路握手后我们就可以用accept()函数把这个连接从 已完成连接 队列 中就拿出来了,用了这个选项之后,只有客户端往这个连接上发送数据了,accept()才会返回【而不再是三次握手就返回】,那是否有可能有用户连着你不发数据【恶意攻击】,那我这个时候我用这个选项不会触发accept()返回,因为唤醒accept()肯定会有一些系统上下文切换的,这也是代价;

b)tcp参数,这些资料也是老师参考了一些网上对nginx的一些性能优化配置方法,大家可以参考借鉴,其实类似这样的参数非常多,大家完全可以自己百度慢慢认识;

在/etc/sysctl.conf文件中有一些配置项,可能有的影响客户端,有的影响服务器端;
net.ipv4.tcp_syn_retries【客户端】:主动建立连接时,发送syn的重试次数;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客户端】:主动建立时,本地端口范围,大家都知道,客户端端口一般系统分配;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服务器】:处于SYN_RCVD状态,未获得对方确认的连接请求数;就是那个未完成连接队列的大小。第五章第四节有讲过listen队列;

net.core.somaxconn【服务器】:已完成连接队列【需要用 accept()取走】的大小受到该值的限制,此值是系统级别的最大的队列长度限制值;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服务器】:回应 SYN 包时会尝试多少次重新发送初始 SYN,ACK 封包后才决定放弃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在网卡接收数据包的速率比内核处理这些包的速率快时,允许送到待处理报文队列的数据包的最大数目。缺省值1000,应对拼命发包攻击时可能有效;
net.ipv4.tcp_abort_on_overflow:超出处理能力时,对新来的syn连接请求直接回rst包;缺省是关闭的;

net.ipv4.tcp_syncookies:这个项也是防止一些syn攻击 用的,syn队列满的时候,新的syn将不再进入未完成连接队列,而是用一种syncookie技术进行三路握手,也就是说服务会计算出cookie然后把这个cookie通过syn/ack标记的包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发送数据时,服务根据数据包中带的cookie信息来 恢复连接。这个选项可能有些副作用,因为syn/ack包会返回一个序列号信息,现在返回的信息变成了cookie,可能会使一些tcp协议的功能失效,大家用的时候要完全研究清楚这种参数;而且程序代码上是不是要做一些调整和配合都要搞清楚;因为老师没详细研究过这个参数,感觉这种方式似乎不需要accept()就能把 用户接入进来,所以感觉代码上有可能要调整;

net.ipv4.tcp_fastopen【客户端/服务器】:用于优化三次握手,默认不启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TCP的三次握手,其中的第三次握手是个ack包,大家抓一下包就会发现,这个包里一般是不携带额外数据的,但是这个包里是可以携带额外的数据的,怎么能携带上额外数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测试,老师给大家提供一篇参照文章,“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过程可以携带数据吗?”,因为这个涉及到tcp协议内的细节内容,老师不深入谈了:参考:http://0xffffff.org/2015/04/15/36-The-TCP-three-way-handshake-with-data/
三次握手大家都熟悉,syn,syn/ack,ack,下次重新连接还要进行三次握手,这很耗费性能,那如果syn/ack的时候给客户端回一个cookie,那么下次客户端重新连接到服务器的时候不用进行三次握手,而是 可以直接发送syn包,里边夹带cookie并夹带要发送的数据即可,那这样是不是省了好几步数据传输;不过要求c/s都要支持这种特性才能做到,因为客户端要发送一个带fast open cookie request请求的包给服务器的,而且你这种fastopen特性如果开启的话,可能还涉及到fastopen队列,这个队列的最大长度你可以也要考虑设置一下,这种探索或者说是代码怎么书写,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探索,老师这里不带着大家一起探索;
net.ipv4.tcp_rmem:收数据缓存的最小值,默认值,最大值(单位:字节)
net.ipv4.tcp_wmem:发数据缓存的最小值,默认值,最大值(单位:字节)
tcp_adv_win_scale:这东西会把上边这个缓存拿出来一部分作为额外开销,这个数字用于确定拿出来多少作为额外开销;

其实还有很多的网络选项,老师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来继续深入学习;

六:TCP/IP协议额外注意的一些算法、概念等

a)滑动窗口的概念:
tcp协议引入滑动窗口主要是为了解决高速传输和流量控制问题【限速问题】;老师希望大家对滑动窗口要有概念,这个概念和实现一般都会在操作系统内核里边干,但是老师仍旧希望大家能够了解相关的概念;

b)Nagle算法的概念:
这个算法是避免发送很小的报文,大家都知道,报文再小他也要有包头,那么我们把几个小报文组合成一个大一点的报文再发送,那至少我们能够少发好几个包头,节省了流量和网络带宽;

c)Cork算法:
比Nagle更硬气,完全禁止发送小报文,除非累积到一定数量的数据或者是超过某一个时间才 会发送这种报文;

d) Keep-Alive机制:
用于关闭已经断开的tcp连接,这个咱们以往也提及过,那作为TCP/IP协议中的一个概念,这里也再次把他提及一下;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探测包发送周期单位是秒,默认是7200(2小时):如果2小时内没有任何报文在这个连接上发送,那么开始启动keep-alive机制,发送keepalive包。
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缺省值75(单位秒)如果发送keepalive包没应答,则过75秒再次发送keepalive包;
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缺省值9,如果发送keepalive包对方一直不应答,发送9次后,如果仍然没有回应,则这个连接就被关闭掉;

e) SO_LINGER选项:
延迟关闭选项, 一般调用setsockopt(SO_LINGER),这个选项设置 在连接关闭的时候,是否进行正常的四次挥手有关;因为缺省的tcp/ip协议可能会导致某一通讯方给对方发送rst包以结束连接从而导致对方收到rst包而丢弃收到的数据,那么这个延迟选项可以避免给对方发送rst包导致对方丢弃收到的数据;
说的再白一点:这个选项用来设置延迟关闭的时间,等待套接字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发送完成;比较抽象,具体的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延迟关闭并不是一个好事,所以大家要研究明白才能决定是否用它,咱们这个项目中,感觉没必要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C++nginx网络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