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为什么资本主义要求人自私自利(058)

在阅读完欧洲文明之子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代表作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以后,可以准确无误地说儒教也是一种宗教,和道,佛等传统文化一起,深刻影响中国的文化和经济。甚至专门写了很多章节来专题讨论分析对比儒教和西方宗教。

但其对儒的理解是很片面的,武断的,甚至有些是极度错误的。我想一方面是资料来源有限翻译水平有限,第二方面也多少是德国哲学传统,西方或者欧洲中心论影响,比如黑格尔就说了“中国没有哲学”这样武断的言论,雅斯贝尔斯就狠狠批判了这样的言论。

韦伯在其时代提出对儒家和中国的理解,就算有很多误解,也是一种态度,比东方神秘主义高明很多。

儒教伦理也跟随时代发展,但中国当代伦理除了受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以外,更多地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因此,解释和理解当代人伦理,大概远比证明儒教是否是宗教更加有现实意义。对比下我国当代人伦理和新教伦理,以及社会表现也是有意思的话题。

韦伯的思想浩瀚,也充满矛盾,也带给现代人很多思考。比如:文化有优劣吗?传统是负担还是资源?现代是否就是西化?文化是中心论还是多元论?

可以讨论下“自私”,“金钱”,“享乐主义”的话题。

新教(基督教)的教义并没有要求自私的教义,反而鼓励无私,分享。但强调救赎的概念,一个人能否被上帝选择,得救,是没有人可以帮助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善行,禁欲等。最亲密的家人,朋友等都无法帮助,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中自私的来源。但另一方面,新教的禁欲主义鼓励积累财富,但是不是为了自我享乐,而是为了理性累计投资,积累更多财富,从而行更大的善,有更大几率被上帝选择拯救。

我国当代人中的自私来源就比较复杂了。一方面有固守传统的人士,却难免限制来“礼”,“家国”的范围中,在无礼无家无国之人看来自然是自私的。但毕竟还是少数。第二方面在东方传统和西方文化之间的摇摆人,比第一部分人多点吧。爱喝鸡汤爱看世界,只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精神“自私”的用,不知其“救赎”之体。第三方面,多为随波逐流吧。不会去思考伦理宗教,活着媒体和言语中,什么热点追什么,连鸡汤都不喜欢喝,“自私”只是本性和宣传的本性。

再推论到金钱,享乐主义也是类似。

富兰克林说“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钱可以生钱。” 富兰克林爱钱,所以头像印在美元头像上了。但富兰克林不是享乐主义者,至少对比他的财富而言。这也代表新教对“金钱”“享受主义”的一种态度,虽然富兰克林不是新教教徒,但肯定是受其影响的。

我国当代人们对金钱和享乐主义的态度大概就会更偏激点了,当然不限于我国。消费主义要去激发人的享受欲望,这样可以刺激购买欲。没有主见和意志不坚定的人,沉迷在各种宣传,广告,舆论中难以自拔,而受到同类人士的鼓励形成正向效应循环。当然,如果人的一生如此简单快乐也无可厚非。只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你上了别人的套路,大概只再去套路别人了吧。我指第三部分人群。

最后,韦伯给出了很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方案。现代社会是一个理性化的社会,“除魅”的世界,宗教和神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对于现代人,需要有“责任伦理”来谨言慎行。

作为儒家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朱熹之后的新儒家已经结合了道佛等多家的智慧,虽然一直有争议是否可以人类社会的一个完美范式,宋明理学也随宋明王朝覆灭备受争议,但在学习中外经典过程中,都可以深刻感受这些智慧有很多先见之明。正如韦伯对儒教的评论“儒教教徒是超脱的,因为对超脱俗世的上帝没有任何负欠,他从未束缚与任何神圣的事情和理念 ” 。儒家子弟谨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克己复礼”,迎接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克斯韦伯|为什么资本主义要求人自私自利(058))